法海他懂的是大爱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i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海(左图中)是《青蛇》的主角。解飞 摄。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不对,有个英俊而又有些酷的青年和尚,他带领着一群弟子,鱼贯而行穿过观众席,走上舞台。
  话剧《青蛇》,就从金山寺的一次法事开始了。在缭绕的烟火中,宋代无门禅师的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在悠扬的旋律中响遍全场,等待观众的,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带有东方禅意的爱情故事。

寻找情欲的出路


  白蛇传说在中国民间已流传了近千年,几乎无人不晓。从唐传奇里的妖怪吃人,到宋代话本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收入明朝冯梦龙《警世恒言》)、明嘉靖年间的评弹大书 《义妖传》 、清代《雷峰塔传奇》、建国后田汉改编的全本京剧《白蛇传》,再到当代根据该民间传说改编的众多文学和影视作品,主角白素贞、许仙,配角小青和大反派法海老和尚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
  1986年,李碧华的小说《青蛇》问世,颠覆了这个传说,叛逆不羁的青蛇取代忠贞善良的白蛇成为主角,爱上了年轻的和尚法海,而情欲纠缠成为小说处理的主题,写出了一个关于“勾引”的故事。20多年来,这只由民间老母鸡产下的反叛而妖冶的小母鸡,又分别于1993年和2013年产下两只温热而炫目的蛋:徐克导演的电影版《青蛇》和田沁鑫导演的话剧版《青蛇》——前者已成为众多影迷心目中的经典,后者则正在全国热烈巡演,好评如潮。
  自3月21日在第41届香港艺术节首演以来,由秦海璐、袁泉、辛柏青等人主演的话剧《青蛇》相继在深圳、北京、澳门等城市进行了演出,所到之处均引起强烈反响。6月27至29日,《青蛇》又在广州连演三场。8月和10月,该剧还将走进台北和上海;明年,将到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展开国际巡演。
  6月27日晚,《青蛇》广州首场演出结束后,在观众久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中,梳着中分头、穿着肥大裤子的田沁鑫像刚出场的法海一样,从观众席走上舞台。她笑着感叹,民间传说的力量真大,“人民群众怎么那么能编呀!脑袋那么聪明,这么有文化,这么能做梦!”
  田沁鑫自己也挺能编,挺能做梦。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她曾先后将萧红的 《生死场》、张爱玲的 《红玫瑰与白玫瑰》、老舍的《四世同堂》等小说成功地搬上话剧舞台。这一次,她并不满足于李碧华的原著小说,而选择了意义上的升华。
  10年前,李碧华主动找田沁鑫,希望田沁鑫把《青蛇》改编成舞台剧。然而,当时的剧院领导以小说“太过情欲”为由,否定了这个项目。直到2011年,这个项目得到了香港艺术节的直接委托,并得到中国国家剧院现任院长周志强的支持,才得以真正启动。
  “院长问我:你为什么想做这个题材?我说:因为人的情欲得不到出路,因为妖想成人,人想成佛。”田沁鑫的目的非常明确:打通人、佛、妖三界,寻找情欲之后的出路,而不仅仅纠缠于情欲中,顺便为法海翻案。她花了一年时间写剧本,又找来国际团队打造舞美、灯光和作曲,终于把她的想法呈现在舞台上。
  剧评人闫平认为,相比李碧华的原作和徐克的电影,话剧《青蛇》的出色并不在于跳进跳出的舞台叙事,也不在于改写的故事结构,它胜在逻辑完整,涵义丰富,巧妙地表达着情欲难逃、觉醒亦不能回头的痛楚,并向看到烦恼痛苦、仍留世间的慈悲佛家顶礼。她认为这部戏是从田沁鑫个人灵性中生出的——纯净、活泼、通透,是她近年最可贵的作品。
  这是一出并不打算让人带着伤心和愤怒离开的戏,而只是想让人欢笑和思索。“我怦然……不能心动!”“生理上的劫数比心理上的劫数更直接”……大量的插科打诨,调剂着观众的情绪和剧场效果。
  负责插科打诨的主要是七个男群,他们既演法海的弟子,又分别饰演裁缝、捕快、书生、菜农、南极仙翁、鹤童、鹿童等角色,甚至其中一人还饰演灵芝——许仙和他嘴对嘴吃灵芝的一幕,笑抽了观众。据说广州演出第二场散场谢幕后,有一位女观众对着饰演灵芝的演员大喊:我要吃“灵芝”!
  当然,除了搞笑,这些男群偶尔也以夸张的语气和姿势做一些严肃的事情:为一心“想得到人的眼泪、人的头脑,和一颗人的心”的蛇妖指点为人之道,比如要成人,首先要修情欲;比如爱有上三路和下三路之分,最高的爱是大爱。

法海才是真正主角


  在人们心目中,《青蛇》是田沁鑫进一步回归女性之作。作为女性导演,却一直贴着“中性”标签的田沁鑫,在早期许多话剧中都处在男性叙事角度,直到执导2010年《红玫瑰与白玫瑰》(时尚版)才发生心理嬗变。其实,即使在被认为是“一部女性作品”的《青蛇》中,她真正的心思依然放在一个男性身上——被台下观众骂了几百年的法海和尚。
  从某种意义上说,话剧《青蛇》真正的主角既不是青蛇,当然也不是白蛇和许仙,正是法海。
  “我叫法海,金山寺的方丈,庙里第一领导,是一个年轻的领导干部。”在《青蛇》开场,辛柏青饰演的法海如此介绍自己,顿时引起哄堂大笑——占现场观众大部分的女观众,都觉得这个法海真可爱。实际上,法海就是该剧最受欢迎的角色。
  舞台上的法海,没有高超的法力,而是一个只懂“攀谈”的普通僧人,一个有情的僧人。他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不时插科打诨。面对青蛇赤裸裸的爱欲的进攻,他的内心也有过动摇,但最终压制了欲望,潜心修行而修得大爱。“对法海来说,他所追求的是世间大爱,而非男女之爱。”田沁鑫说。
  为了导演这部戏,田沁鑫认识、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法海:在现实中,他是唐代高僧,俗名裴文德,三岁时被担任宰相的父亲裴休送走,代生病的皇子出家。成年后本可以还俗为官的裴文德,却笃信佛法,最后兴建了金山寺,并取了“法海”的法号,含义是:当以宽广博大的胸襟,执行法,得正业。
  如此这般的一个唐代高僧如何与蛇妖结缘,又怎么被编纂入戏,成了几百年中国戏曲故事中一个斩断人妖美好爱情的妖僧形象?这一点尤其让田沁鑫感到好奇,也让她决心为法海翻案。
  因此,相比小说《青蛇》,话剧《青蛇》最大的改变是在法海身上。田沁鑫说,她和李碧华对男性的看法不同。李碧华对男性有一种看透和绝望,所以在女人对男人的看法上冷静而残酷。虽然田沁鑫也会在剧中嘲弄男人:“你别指望男人会干什么,男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不会干。”(男人天生不懂爱,许仙就是代表。)但她却在法海身上保留了她对男人的期许,因为法海作为佛弟子而能够认识到大爱。
  因慈悲心而产生大爱,便是田沁鑫给情欲开出的药方。
  对于已学佛多年的田沁鑫来说,《青蛇》可谓意义非凡。这是她第一部禅意诉说的作品,一部关于爱情与信仰的作品——当然,在最后一幕,无论是憨媚的青蛇、柔情的白蛇、苦修的法海还是痴弱的许仙,最终都轮回到了当代,转世为人再相遇,但谁也不再认识谁。剧中贯穿始终的道具——伞,也从富有江南韵味的美丽的油纸伞,轮回成支着纤细铁骨的现代雨伞。
  田沁鑫相信轮回,相信人有前世。她的前世是一个修行人——是一个和尚,而不是尼姑。在生活中,有几个“徒弟”管她叫“师父”。而在她下榻的酒店,桌上也供着佛像和金刚经。两条佛珠绕成六圈,戴在她的手腕上。“青涩只属于青春,赤子之心,属于一生。我想修行给更多的人授业解惑。”
  田沁鑫已经获得王朔《我的千岁寒》、李敖《北京法源寺》两部作品的改编授权,或许她的下一个计划,就是把六祖慧能搬上舞台。
其他文献
残酷也许不肯走,我们不妨与残酷过过手。学会爽利地接过残酷,让它变为好姑娘的酷。  最残酷的姑娘是谁?  当然是第一姑娘夏娃。 原本她生活在甜美宁静的伊甸园,可是这姑娘多事,残酷地自受诱惑,并诱惑身边第一小伙亚当,再顺道残酷地摘下苹果,看透伊甸园,发觉得它不再温情脉脉。接着,上帝因这明白姑娘被迫露出残酷的本性,人类始祖因此被逐伊甸园,世间残酷的开始应该源于此吧,至少对人类而言。  今天我们冷静看,残
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任事董事埃里克·罗斯柴尔德男爵  来自法国波尔多的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简称“拉菲集团”)在1998年收购了巴斯克酒庄,到今年已经迈入整30年。巴斯克酒庄以其优质的佳酿证实了它巨大的潜力。巴斯克人的“天时、地利、人和”  智利葡萄酒“崛起”于半个世纪前,来自“旧世界”的酒庄和酿酒师纷纷前往智利开辟“新天地”。这其中就包括具有前瞻眼光的拉菲集团。它“相中”的科尔查瓜产区(Colcha
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特色美食?在广州广交会威斯汀酒店就可以了。日前中国对外贸易广州物业开发公司与广交会威斯汀酒店与酒店42楼峰景厅联合举办“华夏芳筵”中国美食文化主题晚宴,宴席上演了大秦战鼓舞、川剧变脸及江南伞舞,搭配来自广交会威斯汀酒店行政总厨樊志源师傅和上海豫园万丽大酒店李俊师傅共同呈献的“华夏宴”,包括川味的清油泼象拔蚌、鲍鱼配灯影牛肉、上海的长江鲴鱼炖海参、陕西的酱肘子拼泡馍等
王村村的身份是“企划经理”。四年前,他决定成为一个无聊的人。最近他在一档讲演中汇报了四年来,从古典主义无聊进化到现代无聊的种种成就,众多看客饶有趣味。无聊与有趣总是如影随形,他以一种无聊的方式,过上了有趣的生活。无聊是一种资格  但王村村没有告诉我们,他以“无聊”为生的经济收益到底如何。生而为一个成年人,如果没有父母或他人资助,须得外出工作养家糊口。无聊本身并不能带来金钱上的收益。纵深来看,无聊是
不知从何时开始,奶茶店里经常能听到“三分甜”“无糖”“加一元换成甜菊糖吧”这样的要求。  便利店里出现了各种网红“0糖0脂0卡”气泡水,就连伊利、青岛啤酒、恒大这些品牌,也争相推出了类似的饮料;曾经嫌弃无糖可乐“甜得不正宗”的同事,桌面上也悄悄出现了它们的身影。  而在小红书、B站、各大网络综艺上,不时就能看见网红和名人推荐“断糖”,声称自从与糖决裂后,他们皮肤好了、体重减了、状态也年轻了,之前那
假如灾难降临。  文明终结,错综复杂的现代世界毁灭。别问为什么,也许是因为猪流感或核战争,也许因为是杀手机器人或僵尸来袭。现在想象一下,你,幸运的你,是少数幸存者之一。没有电话——还能给谁打电话呢?没有互联网,没有电,没有燃料。  40年前,科学历史学家詹姆斯·伯克(James Burke)在他的电视系列片《文明的纽带》(Connections)中做出了这样一个假设:面对现代文明的残骸,各种科学技
@IaIa酱: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怎么就30岁了?  小南:专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你感觉自己是几岁就是几岁。  平时大家祝贺别人生日也很爱说:“侣岁生日快乐”,哪怕对方已经18岁又过了18年。事实上很多人的确活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满满的好奇心。专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你感觉自己是几岁就是几岁。你对年龄的感知,比实际年龄更能预测健康状况走向。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听听过来人,他们血泪史酿成的经验谈。  毕业季走到尾声,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尚未脱学生稚气,就要面臨独立走向社会的第一关:租房。房东、中介、租客三方各怀利益诉求,而社会阅历几乎为0的新鲜人,往往是任人宰割的一方。  听听过来人,他们血泪史酿成的经验谈。第一次租房,别露怯  Tutu 19岁 租房渠道:某知名租房APP  一年后,和朋友聊起第一次租房我仍感到沮丧,原来生活可以那样坏。  我刚过19岁生日
深圳街头的年轻人。摄影南都周刊记者孙海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
1995年9月8日(中秋节),74岁的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公寓黯然去世,但却在一周后才被发现,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张薄毯子。年轻时十分时髦的张爱玲曾说过:“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种袖珍戏剧。”但离世时却异常简单。  这位被认为象征着民国贵族精神的女作家最后是在孤独中拉上了人生的帷幕。  25年过去,张爱玲一直在“被重新发现”,读者群不减反增。而2020年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各类纪念她的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