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深处的灵魂向度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我要告诉读者的是,这是一次如沐春风的美学之旅。
  这次的美学之旅,是在花开满城的一个温馨宁静的春夜,我利用一个晚上近8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王育潮最新散文集《观潮》,兴味盎然,酣畅淋漓,尽管此时天已大亮,但书里流淌出来的美好与暖意,仍让我意犹未尽,眷恋不已。
  一个晚上读了15万字的一本书,看起来似乎速度有些过快。读得快,并不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而是没有阅读障碍,没有精神压力。《观潮》正是这样叙述流畅,清爽明快,生动活泼,撩人心扉的一本书。
  尽管这是作者第一本散文集,但它却激活了我的情感细胞,让我在阅读的审美过程中,可口可心,悦目悦意,享受到了精神的明亮与豁朗,产生了一种新的别致的感受,领悟到了散文的意蕴和魅力。
  《观潮》一书目录,共分“青鸟林”“古韵亭”“寻梦阁”“心香园”和“群贤集”五个专辑,每个专辑虽然长短不一,特点不同,但作者却用独特的手法,串成了一串璀璨美丽的艺术珠链,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组合,很有诗意,非常吸引眼球。除却“群贤集”是收录名家大腕评论他的作品外,其他四集里写人、记事、绘景、咏物、叙述、抒情、哲理、议论,笔法丰富,应有尽有,讲述的大都是作者不同时期生活的故事、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的况味,字里行间洞悉人间烟火,勾画众生世相,见情、见心、见美、见魂、见精神、见真我,凝结着作者对故乡、对亲情、对爱情、对生活、对生命和对艺术的拳拳深情,是作者多年散文写作的全面精神巡礼和阶段性的自我总结,也是王育潮人到中年回望生命时光的深切感悟和睿智思索。书中生动呈现了作者真实的生命状态、精神追求和心路历程。
  阅读《观潮》,我从这本书中打捞出了四件珍贵的“宝贝”,简称“四美”,也可以说是王育潮散文最为可贵的审美品质和价值所在。
  一是灵魂赤诚的真情之美
  著名评论家张莉说:“真正能写好散文的人,该是有情之人。”著名学者乐黛云认为,散文应有“三真”之境,即真情真思真美。阅读《观潮》,首先想到的就是作者的真情。真情是文学灵魂的搏动,是文学生命的存在。文学核心的审美价值贵在有真情,而散文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是情动于衷的感悟,是作者人格的再现。王育潮是一个满怀真诚的写作者,不管写什么,总是从心灵深处出发,从自我感动出发,从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出发,所写的每一个文字都贴心贴肺,蕴涵着滚烫的生命血液和人性底色的真纯与美善,他的灵魂是真诚的,他的感情是真诚的,真诚得有啥说啥,不藏不掖,真诚得至情至性,至纯致善,真诚得有爱有恨,有美有善,真诚得让你见字如面,见字如心。譬如,在《老屋子》一文中,作者深情地写道:
  拆老房子的时候,我笑着给前来帮忙的叔伯们掏烟,烟没散够一圈,却已是双眼发红,热泪满面。
  眼前的老房子犹如一座“故宫”,周身演绎着沧桑的历史。它静静地伫立在风雨中,春秋几度,光阴轮转,到如今已是一位垂暮的老人。旧墙上的黄泥已经全部褪去,裸露的蓝砖处处都是风化的痕迹,几块木板拼起来的“门”也已经腐朽,门上的锁也早已丢失,唯有那孤独的门洞,还自始至终地保留着半开的模样。
  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努力地睁大眼睛,试图看清悬于窗外的一轮明月,月儿弯弯如钩,勾起了沉睡的记忆的魂。老屋的影像从窗棂徐徐浮现,母亲从老屋里走出来,大花猫摇着尾巴,悠哉悠哉地前去迎接。熟悉的乡音伴着袅袅炊烟又再一次萦绕耳畔,我沉醉地闭上了眼,像个孩子一般在悠扬的晚笛声中安然睡去。故乡的一棵树、一口井、一栋老屋、一段记忆又悄然入梦……
  这样带着“体温”,带着“呼吸”的有情之文,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却散发着一种令人心动的东西,慢慢渗透出来的是情感深处最为温暖动人的力量,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二是清新洒脱的诗意之美
  散文是诗性的表达,是诗化的情怀与境界,是含在灵韵之中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与品格。王育潮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着丰润的心灵、浪漫的情怀和良好的艺术感觉。他的散文自然、纯净、鲜活、灵透,充满了诗的想象和张力,优美流畅的语言,飘逸洒脱的气韵,像一股叮咚作响的清流,直抵内心,可以说,一笔笔,一处处,一篇篇,一段段,诗心洋溢,诗情缱绻,诗意飞扬,诗魂隽美,别有一种芬芳。
  《南阳的春天》是一组写疫情下南阳春天的散文。它由“春来了”“花舞春”“鸟鸣春”“水争春”四篇构成,既紧密相连,又各自独立。作者沿着南阳春天的花草、河流、田野、树林、小鸟、星星、月亮、城市、乡村、自然、环境等渐次打开并引发深入思考。写出了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忧伤;写出了春风化雨,春花烂漫,真可谓情深而动人,明朗而鲜活:
  突闻窗外几声鸟鸣,我转眸望去,哦,竟是春来了。
  蓬勃的春意,使故都的春风、阳光、晨露、山谷、桃杏,每一瓣、每一笑都成了春天走向远方的誓言。
  所谓乡愁、岁月、孤单、坚强、生命、希望,所有的所有,都将在春天伊始获得均等。我不思、不听、不闻、不见,都可随时感知春天的存在。
  以上精彩的美景,精彩的段落,充盈着精彩的审美质感,给人带来一股春天清爽蓬勃的气息,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不知不觉享受到了美的愉悦。
  三是斑斓多姿的色彩之美
  世界无言,却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王育潮是一个对色彩极为敏感的人,他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生命并富于变化的色彩世界,在他的笔下,不论是一草一木、一虫一鸟,还是一人一事、一土一水,以及山川日月、星河宇宙,都能在情感丰沛的表达中一一呈现,并极具画面感和光泽度。立体的景象,独特的描述,生命的气息,审美的色调,在毛茸茸活脱脱的文字中,充盈着烟火人间的真善美,令人深深沉醉和感怀。
  《故乡槐花甜》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通过一段记忆的捡拾,传递出童年时光美好生活的气息和童真童趣的情调: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一串串洁白如雪的槐花竞相开放,这时候,一年一度的槐花盛宴就此拉开帷幕。东边郭大娘端着盆,西边王大婶拿着篮子,张大伯的儿子张小胖急不可待地边跑边大口大口吃著香甜的槐花,那模样,好似吃下一片春光。   看,这边一个小姑娘用槐树叶编成草环戴在头上,俏皮的小辫子在草环的映衬下更显得可爱。那边二柱子也不甘示弱,一边帮妈妈捡掉在地上的槐花,一边调皮地将两串槐花挂在耳朵上,活像一个小姑娘,这时,突然从树上掉下一串槐花刚好落在他那光溜溜的头上,那调皮捣蛋样,搞笑极了,笑得张大娘直喊肚子疼,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指着二柱子:“你这小兔崽子,活脱脱一个淘气鬼。”二柱子也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不打紧,正吃着的槐花一下子从嘴里落到他那圆滚滚的肚皮上,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以上活灵活现,有声有色的场景和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简直就是一幅生动有趣的中国地域民俗图与风情画,在色彩斑斓的多维视觉冲击中,可触可感,仿佛能闻到槐花的清香味,这样的描写,具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让人心动,让人印象深刻,让人过目难忘。
  四是自由穿越的奇幻之美
  王育潮的散文不仅有情感、文化和思想的含量,而且还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全新的文学理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言说的方式也随着作品内容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物境、意境、心境的不同变化,达到了一种迷人的状态,幻化出了崭新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他笔法灵活,不拘一格,敢于奇思妙想,敢于“跨界”,敢于“剑走偏锋”,敢于在悬崖边跳舞,敢于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不断进行自我开拓与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他的散文写作,一体为本,多体交汇,字里行间能够巧妙地融合小说、电影、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元素,运用别样的故事叙事化手法和更贴近生命本体的语言与意境,在历史与现实、肉体与灵魂之间自由地时空交错,穿越切换,展现丰富多彩的古今生活世界,使文章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神驰意纵,出神入化,有一种智慧思想的荡漾,一种生机无限的幻象,一种意外的惊喜和酣畅的快感,扩大了散文的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和审美趣味,增强了文本艺术的表现力、冲击力和引人入胜的强烈感染力。
  我们不妨看看作者在《穿越象王岗》中的一段描写:
  河南唐河境湖阳镇亢寨村发现象牙化石?闻讯,热衷象文化的我驱车飞奔前往。
  沉浸在纸上补脑的片刻,车却失去控制,我重重地撞向路边巨石。醒来时,穿着古装的村民告诉我,这是宋朝。
  没错,我穿越了,救我的老者讲,这里是汉地之乡,原本伏牛苍苍,丹水泱泱,气候温润,四季分明,象族曾酷爱这宝地的江河水系,如今却多半的放眼干涸。
  “没错,这里叫象王岗,是纳玛象的领地,现在只剩下两头大象……”
  这里有象王?就在这个象王岗?我挣扎着坐了起来,二话不说跑进了象王岗,身后传来“小心呀”的呼叫声。
  “大象?真的大象?”我惊呼道。搜寻了将近一天,终于看到了两只大象。
  看到这样有身临其境的精彩描写,我想读者一定会被强有力的陌生化的“魅力气场”所吸引,而且是吸引到灵魂的最深处。
  此外,在《如梦鸵鸟园》《鹰击长空》等一些篇什中,叙述情节巧妙,心理描写传神,他能与植物交流,与动物对话,并能掌握它们的精神状态,与它们和谐相处。腾挪跳跃,挥洒自如,意想神驰,神思萌动,行云流水,变幻多姿,所写的每个句子,仿佛都带着一种魔力、一种引力、一种亲和力和一种“超然力”,使文本别开生面,推动着读者在悬念中一步一步往下看。
  在精神的芳草地里,文学艺术作品靠什么能最深刻吸引广大读者?我认为,小说靠故事,诗歌靠意象,戏剧靠冲突,散文靠美感。美,是散文所追求的品质与境界,书写美呈现美并超越美,是散文最高的表达,最高的精神。散文之所以称之为“美文”,是因为,散文是艺术,是高尚的审美艺术。好的散文,一定是有艺术美感的,一定是有人文情怀的,情怀的文字里,一定是离不开美的主张的,美的智慧的,美的追求的,美的力量的。而散文一旦失却了美,精神命脉也就断了,剩下的文字不过就是一堆垃圾而已。
  他的散文,艺术审美精巧,构思想象独特,叙述方式新颖,语言灵动鲜活,格调清新明亮,情致丰盈饱满,不仅气韵盎然,异彩纷呈,充满了独特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的自然光明,同时,也拓宽了文本美学的形态、生机和表现力。在他的《天空中的思念》《那只小麻雀》《四爷养鸟》《王家湾的老鹅》《情醉赊店古镇》《马河故事》《追随我心,遇见最好的自己》《喝醉后,我撕下了面具》《秋收时节》等散文中,字里行间,点点滴滴,如一股股暖流,在心中荡漾,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光深处的那些温暖、美好与感动。
  他是生活的歌者,是美的探索者,是一个能让文字在自己笔下生花的人,而且“生”出来的,是带着露珠的鲜花,是带着思想和智慧之美的鲜花,花香中不仅有大地的气息,生命的呼吸,更有灵魂的芬芳。他说:“生活给了我创作的丰厚素材,多希望我是一只青鸟,一只能为世人带去幸福的青鸟,自由飞翔于生活的崇山峻岭之中,把生活的美收集,把人生的感悟珍藏,飞到那遥远的天上宫阙,唱响白云上的欢歌。”
  著名作家殷德杰对这本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序中说:“《观潮》一书,行文情感真切,意境深邃,绝大多数篇章都很美,字里行间以勃发的激情,温和的笔触,书写对生命的热望,行云流水的文字,满含对世间万物的观照,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情假意,没有丝毫傲气,更没有炫耀之意,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的睿智。书中文章,耐读耐品,有美的发现,有情的交融,有诗的抒发,有爱的亲近,如涓涓细流滋润人心。”
  最后,话题回到这本集子的书名:《观潮》,书名平实简洁,一目了然,作者为什么会用“观潮”来命题?思来想去,不由得会心一笑,我想,《观潮》,其实就是作者的“心潮”吧,就是作者心灵深处的浅吟低唱,就是作者心灵深处的喜怒哀乐,就是作者心灵深处的生命交响,就是作者心灵深处的一场花开,在这心潮自然涌流的滚烫情怀里,我读出了王育潮丰沛的情感、文学的追求、思想的轨迹、人格的魅力和一个青年作家以文字点燃并安放梦想的生命历程。
  王育潮的《观潮》出版之际,正值人间最美的春天。春天,鸟语花香,桃红柳绿,天清气朗,万象更新,是播种的季节。我相信,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一个对生活非常乐观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抵達属于自己的远方,拥有一个美好而阔大的未来。
其他文献
人是被抛掷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被抛掷的时候,根本不会征询你会说“是”,还是说“不”。你被一个无言的、巨大的“是”抛掷到这个时空。你所有的反抗就是从学会说“不”开始的。一个具体的、有声的“不”,相对那个抽象的、无声的、如天幕般笼罩一切的“是”,实在是太渺小、太微弱了。  然而唯有這一声“不”,才是你获得具体存在的开始,应该珍惜的就是这一声“不”。  (摘自《平静的坏心情》)
期刊
清人陈其元任上海青浦县令时,有洋人在淀山湖一带为盗,杀死官兵数人。陈其元处理此事时,但见尸骸狼藉,只得先行收殓,再行缉凶。  回衙途中,陈其元坐在轿里“懊闷欲死”,而轿外的场面仍是威风凛凛。途中两位老妇人遇见官府大轿,赶忙躲避道旁,指着轿子啧啧称道:“不知这人前世如何修来的,竟能这等风光。”  陈其元在轿里听了老妇人之言,不禁哑然失笑:“我正恨今生為何做这县令,她们却羡慕,以为是前世修来的。”  
期刊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在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但我回顾很多庞然大物一般的企业最后轰然倒塌,很大原因都因为企业家“与时俱进”。  什么流行,就做什么。企业家的“与时俱进”,在我这里,已经是贬义词。  太跟錢较劲的人,最终一般都会栽在钱上。看到麦子就想着把麦子磨成面、面做成包子、包子开成连锁店的人,往往连眼前的麦子都收割不了。  成功大多源于高于常人的欲望。而长久的成功,则源于剥去一层层的欲望,只留初
期刊
从摇篮到坟墓,美国人离不开三种人——医生、律师、税务官。对美国人来讲,律师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刑事、民事诉讼、合同、借贷、离婚继承、购买住宅等生活中的大小事务都离不开律师。但“律而优则审”,一旦有成为法官的机会,很多成功的律师还是愿意放弃他的律所、收入、客户。法官的职业对他们而言,吸引力难以抗拒。  法官比律师更具职业吸引力  35年前,美国联邦法院的首席大律师沃伦·博格曾预言
期刊
历史学家吴晗说:“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贪污现象“无代无之”,“竟是与史实同寿”。的确,打开中国的史书,不绝于书的就是关于贪腐的记载。有贪腐,就需反贪腐。  吴晗总结说:“历朝的政治家用尽了心计,想法子肃清贪污,树立廉洁的吏治,不外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厚禄,他们以为官吏之所以不顾廉耻,倒行逆施,主要原因是禄不足以养廉,如国家所给俸禄足够生活,则一般中人之资,受过教育的应该知道自爱。如再违约
期刊
守望  蓦然发现,桃花是一个动词  是清晨一种隔空的问候  舒缓降临,在守望的窗前  日出,在下一刻  而花瓣,先已开出朝霞  涉水而来,划出发亮的水迹  想起前世的那场爱情  一朵桃花在燃烧  尘世冷寂,又如此喧嚣  黄昏  所有的事物,都奔向你  一阵风,抖落鸟鸣  远山伸出手,将接纳一切  落叶覆盖住人间的尘烟  足音,还在时空里穿行  喧嚣,孤独,仍需重新认知  站在湖畔,凝视广袤的天地 
期刊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两个规定”)。 如今,以两个规定的印发为标志,公务员分类管理法律条文进入实施阶段。这是中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建设新的里程碑。  实现三大突破  此次印发的两个规定,实现了公务员分类管理三方面的重大突破。  第一,基本明确了行政执法类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适用范围。根据两个规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
期刊
郁达夫写小说,写散文,写文学评论,还写戏剧,并且他的翻译作品也很多,文学作品的各种类别领域他都涉及。因为他在创作中涉猎种类多,不能单一从小说或散文及评论等某一项来看待他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所以我认为他是文学界的杂家。当然他是有高度的杂家,是著名杂家。  我读过他的散文,也读过他的小说,虽然他的其他作品我也知道,但读得非常少。在读过他的散文《故都的秋》后,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这篇散文,字
期刊
龙应台在某次接受采访时,提起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家名牌运动鞋厂捐出八千双跑鞋给文化局搞活动,鞋厂经理还允诺她带孩子到店里去买鞋,给她打对折。她十三岁的孩子正巧从德国飞来,于是带他去买鞋。孩子虽然喜欢那个牌子的鞋,却说:“不过妈妈,你要知道,你去买就是腐败!”龙应台大吃一惊。  孩子淡淡地说:“经理半价优待是因为你和他們合作,那是由政府衍生出来的优惠。别忘了,德国民主党主席吉斯正是利用公务坐飞机
期刊
欣赏完水兵先生《书生风骨》这部洋洋洒洒近十八万字的散文集的时候,已是9月4日的晚间,刚刚敲打出这个标题,便获知往年文友八十高龄的张清义先生突然病逝的噩耗,思绪从水兵先生的文章里走出来,那些文人风骨与世间冷暖的词汇便接踵而至,心绪一下子又变得沉重起来。  我是格外崇尚士林情怀和文人风骨的人,走进水兵的文字世界俨然走进了自己的家,不仅仅似曾相识,又不乏久违与亲切的感觉。  大凡文学,承载着的情怀与忧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