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课程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8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法律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三位一体原理(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素质与创新融入教学中去,三者互相联系、影响和转化。)针对商科学生特点,结合日常教学与实践,总结归纳出商科法律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
  关键词 商科 法律 案例教学 三位一体
  基金项目: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级教改课题,编号:JG1411。
  作者简介:章帷儿,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国际商法、知识产权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43-02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工作的全面推进,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素养,已成为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我国对高素质国际性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增加,法律课程对商科人才的培养所起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在日常商事活动中,因不懂法律而产生的纠纷也时有发生,法律知识对于商科学生素养的提升日趋重要,但商科学生的法律学习课时却并未增加,要在局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法律,案例教学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本文以商科为例,以商学院法律教学现状及商科学生法律需求的调查为基础,探讨商科法律课程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以期能对商科法律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一、商科法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
  国内高校在学生大一阶段基本都设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必修课,其中法律学习内容集中在“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和“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两部分,涵盖了我国法律体系内以宪法为核心的所有部门法律的介绍。商学院学生也不例外,这有可能是他们对法律的“第一次紧密接触”,大二学生主要学习商科的基本专业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甚少涉及法律;到了大三阶段,通常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经济法、国际商法、知识产权法等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围绕商事组织、合同、金融、运输、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商事活动带来的法律问题、国际商事立法状况等,覆盖内容广泛,还涉及知识产权与不正当竞争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大四阶段,学生面临就业与实习,一般不再开设法律课程。就课时来看,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一般34-36课时; 国际商法、知识产权法与经济法分别为 36、36和54个课时。
  (二)学生需求
  在2015学年针对本校参与上述四门课程的800多名商学院学生中的调查中显示,有近95%的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在空闲时间也会通过网络等社交媒体来了解法律事件,对法律知识比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认为学习法律知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帮助。
  在课程内容及设置上,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在法律学习中增加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商事法律内容,而对知识产权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内容很少有学生主动去学习。调查还发现,商科学生学习法律更重视法律的实用性,希望通过学习能降低发生商事纠纷的风险,认为纯粹的法律理论以及单纯的法律法条生涩难懂,学习兴趣不大。
  (三)存在问题
  1.枯燥单一的授课形式:传统的法律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以授课教师为中心,对法学理论与法律法条进行逐条解释与说明,而传统的案例教学,教师会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基本案情,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进行分析,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以上单一的授课形式往往让学生在课堂中感觉到枯燥乏味,进而降低课堂的参与率,最终导致学生对法律学习丧失兴趣。
  2.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由于法律课程在整个商学院学生培养方案中所占比重较小,教学时间受限等原因,教师一般无法兼顾教学实践环节,要讲授的法律知识又多,一旦案例教学拿捏不好,就会导致法律理论学习时间太少,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为了平衡教学时间,案例分析无法深入开展,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也只能稍稍带过,无法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
  3.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传统法律案例教学所选取的案例都是较为经典的,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相对比较复杂,既包括实体法又包括程序法,要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势必要求学生掌握法律问题的分析方法,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讨论,各抒己见。而商科学生通常法学基础薄弱,从未接受法律知识系统学习,一般达不到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水平,虽然商科学生通常具备良好表达能力,但结果往往是学生知难而退,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4.授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在非法学专业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法律实务工作经验,也未能长期不间断地参加法律实践,法律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特别是像大学生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大部分由非法学专业的教师担任,甚至由专职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因此,授课教师本身对于法律就难以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案例,也只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基本目的,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不顺应时代潮流:商科法律教学在课时紧张、内容繁多的情况下,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往往浅尝辄止,同时传统课堂教学在“互联网 ”时代面临巨大挑战,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纷纷来袭,传统法律案例教学模式优势不在。
  二、 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内容与原理
  (一) 知识与能力是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的基础内容
  它要求案例教学在传授基础法律知识的同时,注重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 进而提高运用法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需了解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授课时注重以知识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再反作用于知识的巩固与理解。知识学习的意义在于授学生以渔,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与自觉性。例如国际商法这门课程,涉及国际商事领域的法律法规有几十部,更别提国内相关的商事法律了,这么多的内容要在短短的36个课时中去讲解,即便教师专业水平再高,也只能点到为止。在三位一体模式下,以案例为引导,实现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紧密结合,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前对于教材内容有一个熟悉了解的过程,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还布置学生课后查找与案例相关的商事法律法规,既巩固了知识,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衔接课后学习和课堂教学。   (二)过程与方法是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的核心内容
  传统教学看重结果,往往轻视过程;看重知识,忽视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认真听讲和记忆,缺乏对法律知识的深入理解,缺少对案例判断的推导过程,学生也因此丧失了进行自主学习,并与同学探讨、交流、合作的机会。三位一体教学方法也应当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授课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方式,不局限于法律知识、渊源和原理;同时,更要传授学生分析案例的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与所讲授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时效性的简单案例,并采用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教育等形式,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让学生扮演真实案件的当事人、法官、律师、代理人、辩护人等不同角色,或面对设定的案例情景,教师在过程中具体指导,逐步使学生掌握法律案件的关键与焦点,提升商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助于学生在较少的课时中较快掌握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 素质与创新是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的教育教学目标
  素质与创新是指法律素养和创新素质,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学习,课堂上教师所讲的法律知识,其价值的体现最终都在于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三位一体案例教学模式最终由教师找案例转化为学生找案例,由教师占主导的课堂转化为学生占主导的翻转课堂模式。并配合邀请专业人士给学生提供实践方面的指导,如邀请法官、律师、专利代理人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管理人员等人士与学生面对面,一方面能由专业人士来介绍相关领域的新情况和新动向,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进一步激發学生的创新欲望,帮助学生将运用所学理论,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使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三、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改善单一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中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的纯理论学习形式。使得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进行良好的互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有利于激发师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热情, 使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育的内容上,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更加重视如何发现、证明和重构事实,重视法律思维的培养。不仅通过实践检验了课本上的法学理论,更锻炼了学生在真实案件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助力培养优秀的国际商务人才
  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让传统教育模式下被动学习的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体,从简单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探究知识,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到灵活实践的学习模式,培养国际商务人才所应具备的良好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发展与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在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下,关于案例的选取、问题的设置、以及课堂的引导和思考方面,都对教师工作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迫使教师不再局限于课本,关注时事,实时更新,从而不断与时俱进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顺应高等教育改革趋势
  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对传统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倡导参与、启发、探究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改变简单的考试考核办法,转而关注平时的学习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创新人才为宗旨。
  当前,传统的法律案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了,法律案例教学三位一体模式有助于商科学生提升法律素养和创新能力,探索新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互联网技术等新理念、新方法引入到法律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改善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教学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养,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琦、刘翰林、李红、李晓霓.医学生法律教学模式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
  [2]伍琳.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法的探析.法制博览.2015(8).
  [3]何艳平、李邦荣. 数学分析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讨.湖北理工学报.2013(1).
  [4]李家福.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的运用.科教文汇.2014(10).
  [5]廖晓虹. 高职院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课堂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6).
其他文献
摘 要 1829年,罗伯特·皮尔建立的伦敦大都市警察被认为是现代职业制服警察产生的标志。分析英国率先建立现代职业制服警察的背景,可将其警务改革原因归为以下三点:一是18、19世纪英国社会传统警务工作模式的衰落,面对逐渐恶化的社会治安形势,产生对新警察的社会需求;二是这一时期,英国早期警务实践工作者不断探索,寻找出了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警务工作方式;三是早期警务理论思想家的理论创新,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
摘 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规定“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司法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革点。目前学界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理论基础等一系列问题都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由于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定位与诉讼地位的不明晰,实践经验的匮乏等原因,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在制度构建方面存在缺陷,本文拟提出构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
摘 要 2001年通过的《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和1998年通过的《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后果的国际责任条款草案》为解决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的责任问题提供了主要法律依据。本文基于上述两项法律文本,结合“谷歌地球”相关涉法行为,对比分析“一般国际责任”制度以及“不加禁止行为的国际责任”制度,可以得出结论: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的责任问题完全可以置于现行国际责任制度框架
摘 要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尚处于地方试点阶段,继宁夏、天津、重庆、哈尔滨、洛阳之后,南京市政府会议于2015年11月13日审议通过《南京市环境教育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文以南京市环境教育立法的草案制定为例,从南京市环境教育立法背景、草案编撰基本问题、地方立法对比分析、草案拟定与完善流程、立法特色评价等方面,浅谈我国的地方环境立法草案编撰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地方环境教育立法 草案编撰
摘 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迟迟难以出台,其根本原因在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权属难以确定、客体和保护范围不清、以及学界对其保护方式和原则存在较大分歧。本文着眼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以“乌苏里船歌”纠纷案为视角切入,通过分析权利归属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比较国内各种学说的基础上,得出权利归属的最佳模式,以期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的出台贡献砖瓦。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摘 要 诈骗罪的怀疑问题存在于生活、投资和投机等各个领域。理论界对该问题仍有诸多争议,被害人信条学否定了行为人之行为对结果的归责关系,本质上是刑法对人的保护的限制,正犯论下的危险接受又不能在此问题上概括适用。在被害人怀疑的诈骗案中,被害人自身防果并非唯一救济途径,被害人在怀疑状态下创设行为系容许信赖之行为。  关键词 诈骗罪 被害人怀疑 被害人信条学 危险接受 容许信赖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
摘 要 社会风险持续成为社会热点,而涉及普通老百姓“一生最大的财产”——房屋拆迁带来的风险和危机,近年来特别受全社会关注。本文从实践中解构房屋拆迁引发的社会风险之诱因,又将实践上升至理论高度提出风险防范之对策,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寻求城镇化进程中房屋拆迁风险预防的机制。  关键词 城镇化 房屋拆迁 风险诱因 风险预防  作者简介:陈百慧、冯迪、王子模,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版权侵权案件层出不穷。而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考量因素的判断则成为了此类案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结合中青文诉百度文库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的判决,对间接侵权考量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考量作品畅销程度时应结合作品的性质;考量预设分类情况时应结合分类的目的;考量经济利益获取时应结合收益的来源;考量侵权是否明显时可结合传播的广度。  关键词 网络服务提供者 百度文库
摘 要 当前,民族地区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的同时,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各样不稳定因素频发,维稳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本文认为必须正视现实,根据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特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加以解决。  关键词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维稳工作  作者简介:李格,中共环江县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4-169
摘 要 马航MH370失联事件已经过去整整两年,然而家属索赔依旧处于争议和模糊的状态。如何建立中国国情下的空难理赔体系,完善现有索赔程序的不足,从而与法制发达国家接轨,是我国现阶段空难理赔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以马航MH370事件为切入点,通过中外空难理赔制度的对比,分析我国现有空难理赔体系的缺点,并提出了完善方略和建立构想。  关键词 空难 理赔体系 法律规制  基金项目: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