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小学语文课初读五法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ow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遵照心理,激发读趣
  我会给一个“金钥匙”——猜读法,读题目时想象课文内容,轻声读通顺课文,印证猜中了什么。例文《珍珠鸟》的教学:
  生:我猜中了这篇课文写了鸟的外形。
  师:能读一读有关的语句吗?
  生:它小,就能轻易的……蓬松的球儿。代表了作者对鸟的喜爱。
  生:我猜中了鸟与人的“信赖”。(生读有关语句)(出示本句中“流泻”“境界”等生字新词,学生读。)
  这种独辟蹊径,采用“你猜中了什么”的猜读法导课,着实令人眼睛一亮。这种方法与“你想知道什么”相比,更有其优越性:一是富有挑战意味,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的心理特点,吸引力强;二是需要反复读,来自内心需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突破长句,攻读壁垒
  瞄准目标,省时高效。例文《落花生》,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生找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师纠正个别词语的节奏,有时还需要范读等,达到解决生字、阅读的目的。读书时,如果能紧抓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先把难点解决了,读通顺全文就水到渠成。关键有二:一是找准朗读的难点,二是教给攻克难点的方法。《落花生》一文,影响读通顺的“硬骨头”主要是课文中的两个长句子。于是教学时紧抓这两个长句,引导学生读好句子的生字新词和轻声。在读好长句后,再指导学生读好自己觉得难的句子,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不忘引导进行朗读方法的感悟,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破折号要读得长些”等等。
  三、窥文堂奥,觅读抓手
  顺势理解,疏密有致。例文《两小儿辩日》教学:
  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听老师把课文念一遍,边听边找,边找边画,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全文出现了几个“日”?
  生:九个“日”。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
  生:八个“日”。
  这堂课,老师紧抓文本特点,巧妙地以文中的八个“日”为抓手,一个日一个日的读,每读一句就顺势理解句中的重点词句,并加以板书。这样教学,融读句子、梳文路为一体,动静结合,疏密有致,学生觉得特别有意思,不知不觉间,竟兴趣盎然前前后后的读了数遍。就在这反复的读中,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在于“辩”,也弄清了两小儿辩日的各自理由,从而点燃课堂教学的精彩亮点。
  四、寻找主旨,整体感知
  课本里的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等。教师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通过找中心句的方法,快速把握课文主旨。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凭借中心句,快速把握文章主旨,整体感知内容:
  画一画:画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样的句子。
  读一读:默读相应的课文内容。写了几个事例?
  五、循序渐进,导出梯度
  《爬山虎的脚》(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吗?只要你说清楚,在什么地方,爬山虎怎样了,就可以了。同桌之间赶快讨论讨论,看看谁的速度最快。
  师:谁来说说?请你上来好吗?你一边说,一边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生:“叶尖一顺儿朝下”很显然是爬山虎的脚朝上爬的原因,所以,爬山虎的脚在叶柄的反面,这样才能拉动整个茎向上,叶尖自然朝下,如果你实际观察一下,答案就明显了。
  师(指导书写“茎”字):因为茎上长叶柄处有间隔,所以叶子不重叠就很自然了。
  师:现在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生: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老师堪称指导有方的“领路人”:第一步,引路子——就爬山虎的“爬的过程”,引导学生先理清要点,在什么地方,爬山虎怎样了;第二步,给法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概括出脚的“位置”、样子、爬的动作;第三步,串珠子——引导学生把爬山虎爬的过程中的要点串联起来。这样的“梯度”的渐进式指导点拨,既使学生把握了这段文本的主要内容,又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浙江树人大学杨汛桥校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调查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在
浙江大学于2005年创办了浙大特色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培养模式.回顾浙江大学八年制14年办学历程,阐述“以多学科背景为基石,以岗位胜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持续增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从国外的安然、世通丑闻的暴露,到国内银广夏等事件的发生,都从反面说明了一个企业拥有良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引入绘画审美观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绘画的欣赏过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能够让其理解和认识都更加深刻,不仅如此,审美观的引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具有传统的理论讲述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一、传统教学理念中的美术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美术教学除了实际操作外便为理论知识,枯燥空洞的授课内容和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瑰丽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文教学占较大比例,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在小学阶段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运用故事法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多媒体教学法体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小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美的感染与熏陶,
2009年10月,28家公司作为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深圳成功上市。这一重大事件,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揭开新的帷幕。创业板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旨在为我国中小企
农村饮水安全是关系农村生活人口日常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关系着农村的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管理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农民群众用得起,长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