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腹腔镜下肠肠吻合技术在消化道畸形中的运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e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肠肠吻合技术在消化道畸形治疗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完全腹腔镜下肠切除肠吻合治疗8例消化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岁10个月~12岁8个月,平均5.4岁。患儿取仰卧位,气管插管。脐轮右上、左下分别置入3.5、5.0 mm Trocar。腹腔镜监视下,经病变于腹壁体表投影水平与左/右腹直肌外侧缘交界处置入5 mm Trocar。脐轮左上Trocar置入3 mm目镜,另2个5 mm Trocar置入操作器械。探查肠管,找到病变位置后,超声刀切除病变两端肠管,经腹壁进针(4-0带针丝线),浆肌层缝合两断端肠壁后牵引。5-0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肠腔后壁(超过系膜侧肠壁),前壁连续浆肌层单层缝合。

结果

本组8例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时间1.5~2.5 h,平均1.9 h。术中均未出血,术后6~12 h下床活动,疼痛均可耐受。术后未见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病理检查报告肠重复畸形5例,梅克尔憩室3例。

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肠肠吻合技术对于部分消化道畸形患儿是安全、有效的技术,但在病例选择上要严格把握指征。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对内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掌握、对临床实践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100名,按照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