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所发挥的艺术效应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1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是人类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可以融入到其他艺术形式之中。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是包括伴奏音乐在内的多种声音艺术形式的集合。本文从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旋律艺术、寓意艺术、音效艺术、情感艺术和曲调艺术五个方面分析了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艺术效应。
  关键词:舞蹈 声音 音乐 艺术
  引言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音乐是人类抒发感情的重要手段。音乐也因此被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之中。很多艺术形式也因此融入了音乐元素从而使自身的艺术特长更具魅力。舞蹈便是一种融合音乐和舞蹈本身的艺术形式。舞蹈作品中的音乐可以扩展为舞蹈过程中任何有节奏的伴奏声音,例如:伴奏音乐、舞蹈者拍手或跺脚所发出的声音等,他们统称为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下面本文将从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旋律艺术、寓意艺术、音效艺术、情感艺术和曲调艺术五个方面分析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艺术效应。
  一 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旋律艺术
  旋律是声音语言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旋律同时也是舞蹈作品中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旋律为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提供了基本的表达基调和艺术风格。舞蹈作品中的音乐虽然很多取材于一些知名的音乐曲目。但为了舞蹈的艺术表现更加紧凑和连贯,这些曲目都是经过再加工、再创造的,所以呈现出区别于原有音乐曲目的艺术特质,这就是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独特的旋律艺术。舞蹈作品中音乐的旋律同舞蹈一样代表着情感的释放和气氛的营造。观众对于舞蹈的欣赏不仅仅是通过眼睛对于舞蹈者舞姿和造型的欣赏,还可以通过耳朵对鼓捣作品中音乐旋律的构造和编织进行欣赏。观众对于舞蹈过程中的艺术享受是多方面、多元化的。因此,舞蹈作品中音乐的旋律必然要和舞蹈者本身的艺术表现和释放相合拍,这样才能够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形成艺术合力,引起观众的共鸣。旋律不仅是舞蹈作品中音乐的灵魂,对于音乐情感和艺术释放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也同时是舞蹈本身的灵魂。舞蹈者需要根据旋律的变化进行舞蹈动作和造型的组合。
  舞蹈《进城》讲述的是一群外来务工人员从初到城里再到融入城里的心路变化。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心态各异,有喜悦,有纠结,有徘徊,有迷茫,还有伤感。如果没有音乐旋律对于舞蹈作品的控制和设计,那么整个舞蹈的行为将会显得杂乱无章。因为有了旋律,不同的舞蹈者可以在旋律的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跳动自己的舞蹈动作,释放自己的舞蹈情感。音乐的旋律使得舞蹈者的表演有了统一的思想和灵魂。《进城》中的音乐取材于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作歌剧的插曲《野蜂飞舞》。原作中的音乐旋律过于简单,所以在这段舞蹈音乐中,音乐创作者对音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进城》中的音乐在保留了原音乐主题风格的同时增加了旋律的变化。这样的创新使得音乐的表现内容更加丰富,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也更加具有宽度和广度。
  二 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寓意艺术
  不同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会表现出不同的寓意。这里的寓意便是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内涵。音乐作品对于主题的表达通常比较含蓄、隐晦。舞蹈作品对于主题情感的表达并不是一目了然,而是需要观众用心去感悟。因此,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在进行情感的表达时便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进行含蓄的表达,从而使得整个舞蹈作品呈现出很深的寓意。观众对于舞蹈作品解读和欣赏的过程便是对于舞蹈作品中的寓意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舞蹈作品是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所要表达主题情感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前文已述,舞蹈作品音乐创作的过程通常是对于原有经典音乐曲目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过程便是对于原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进行概括和提炼的过程。舞蹈作品中的音乐时间相对较短,不能像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对主题内容进行表达。因此,舞蹈作品中的音乐通常以短小的乐句和旋律表达丰富的寓意。观众们结合舞蹈者的舞姿、造型与舞蹈作品中的音乐来理解和品味整个舞蹈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寓意。
  舞蹈《心塑》是一段用于教学的舞蹈作品。舞蹈中的剧情借鉴了《大长今》中的故事架构,让一个现代女孩穿越回古代,经历一个宫女在深宫内院的成长历程。这是一个具有极其复杂剧情的舞蹈,原作中的音乐无法满足舞蹈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寓意。因此,编舞者对于舞蹈音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由于作品中的主题是真善美,因此舞蹈作品中的音乐对于善与恶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主题进行了概括和提炼,让善与恶的斗争一直持续到舞蹈的结束。舞蹈中的人物和舞蹈动作相对复杂,但不变的是对于善的赞扬和对于恶的鞭笞。如果通过音乐表达复杂的舞蹈动作无疑是舍本逐末,事倍功半的做法,因此编导将音乐定位于对主题寓意的表达,这无疑是科学、可行的。从实际的演出效果来看,无论多么复杂的舞蹈场面,舞蹈作品中的音乐始终传递着一个主题——“善”。观众们也在这同一主题寓意下以更加清晰的心态和目光来欣赏演员们的舞蹈。
  三 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音效艺术
  舞蹈作品中的音效并不是单纯地指舞蹈过程中所演奏的音乐效果而是包括音乐停止时,舞蹈者服饰和配饰所发出的声音。这一点在中国民族舞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民族舞蹈的服饰和配饰都具有中国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特色,配饰丰富、复杂。舞蹈的时候,舞蹈者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使得服饰上的配饰跟着节奏作响。这样的服饰音效即使在舞蹈音乐停顿时也会发出有节奏、有旋律的响声形成独特的音效艺术。舞蹈作品中的音效艺术是其声音语言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舞蹈音乐艺术的延续。在中国民族舞蹈中,舞蹈者身上服饰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还起到对音效表现的辅助作用,甚至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没有音乐伴奏时舞蹈者通过服饰上配饰的音效来完成对于节奏表现和控制。舞蹈作品中的音效是对于音乐的补充,通过音效可以更加丰富地表现音乐作品所要表现的艺术魅力。
  舞蹈作品《中国妈妈》表现的是一位中国妈妈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养日本小女孩的故事。故事所要表现的情感虽然鲜明,即大爱无疆的母爱精神,但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情节却复杂和丰富。舞蹈作品中为了营造中国妈妈的勤劳和辛苦,通过舞蹈者身上的服饰有节奏地发出声响,声音急促而又沉重。舞蹈中的小女孩由于心疼母亲而下地劳作,舞蹈中呼吸声音同样急促、沉重,从而完美地表达出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母女情深。舞蹈作品中的音效并不局限于服饰上配饰的声音,舞蹈者拍手、跺脚等舞蹈动作发出的声音都可以看作是其中的音效表达。在《中国妈妈》的表演中,舞蹈者通过沉重的跺脚来表达母亲为了哺育孩子所付出的艰辛,也同样用孩子稚嫩、沉重的脚步来表现孩子为了反哺母亲所承受的压力。除此之外,这部作品还通过服饰上的音效和舞蹈中的拍手来表达孩子的天真、欢快以及母亲的快慰和欣喜。舞蹈作品中的音效艺术是独立于音乐伴奏之外的声音语言,是发自舞蹈者内心的声音语言,因此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也更加接近舞蹈者的内心感受。   四 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情感艺术
  情感的表达和释放是舞蹈作品重要的艺术内涵和表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作品必定有着明确的主题和情感。舞蹈者舞蹈的过程便是对于主题情感表现和释放的过程。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对于情感的释放也不是平白的叙述,而是有着起伏和转折的艺术表现魅力。这就决定了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对于情感的释放也是遵循厚积薄发的艺术思想。在足够的铺垫和酝酿中逐步积累,进而在情感上表现出满溢的状态,这时的情感表现更多的是一种迸发,在某一时刻的迅速挣脱。一方面能够将人物的情感释放出来,另一方面可以使安静的乐音迸发出不安静的心境。有时是音乐与声音的对位,有时也可能是与声音的交错。
  在上文所述的舞蹈《中国妈妈》的声音语言中,编导对于舞蹈作品中母爱情感的释放也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艺术表现过程。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并不是一开始便达到了慷慨激昂的高超,而是从平实到上升,到转折,最后一步一步将情感表现推向了高潮。一部出色的舞蹈作品便如同一部精彩、跌宕的小说一样,吸引着观众一点一点地看下去,并且有着不断看下去的期盼。在舞蹈《中国妈妈》这部作品中为了配合舞蹈者情感的释放,其中的音乐语言也一直在控制和压抑中缓慢前行,这也符合故事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在经历了很多的考验之后,母女二人终于撇开了所有的包袱拥抱在一起,这一时刻的音乐也一改之前的控制和压抑而改为对情感的宣泄。舞蹈者也在这音乐宣泄的过程中,通过舞蹈的形式将母女之前的感情完美地表达出来。舞蹈者的肢体语言和舞蹈中的声音语言再一次在艺术表现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观众也因此在心理上得到了情感的释放。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在进行情感的表达和释放的过程中同样应该与舞蹈者的动作语言保持一致。由于舞蹈作品并不是单一的视觉艺术而是融合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因此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也一定是融合视觉和听觉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情感艺术便是在整个作品的艺术主题控制下完成的与舞蹈者动作语言的情感表达同步。这一同步的过程同样是编导者对于声音语言和舞蹈语言整体掌控和设计的完美体现。
  五 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曲调艺术
  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曲调是指舞蹈音乐中具有特色和创新的声音。前文已经论述了舞蹈作品中的音乐虽然大多取材于原有的音乐曲目,但都是根据舞蹈作品的主题对原有的音乐曲目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因此,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会呈现出有别于原有音乐曲目的曲调。这些曲调由于在原有的艺术曲调上重新提炼和加工,因此更加具有艺术魅力。上文所述舞蹈作品《进城》中的伴奏音乐取材于《野蜂飞舞》,为了更好地表达进城务工人员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对心中理想的不断追求,编导对于原来的曲调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舞蹈作品《进城》中的音乐曲调更加婉转、复杂,富于变化,同时也更加沉重和坚韧。这就是为了服务于舞蹈作品主题而进行的曲调上的变化。配合铿锵有力的唱词,《进城》中的曲调将务工人员勤劳、朴素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部作品也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由此可见,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的曲调有着可以诠释舞蹈真正主题的作用。曲调是对于旋律的具体表现和解释。它使人们在理解一个作品的内容思想上更加的深层化,不仅让人们理解其中内涵,也更让人们进一步深思其中。
  结语
  舞蹈作品中的声音语言是融合了包括音乐在内的多元声音表现艺术。本文从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旋律艺术、寓意艺术、音效艺术、情感艺术和曲调艺术五个方面分析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艺术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舞蹈作品中声音语言的表达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蓉:《浅谈舞蹈音乐与舞蹈结构》,《黄河之声》,2011年第4期。
  [2] 吴翔:《教育学原理在高师舞蹈创作教育中的运用》,《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3] 李康云:《灵魂的河川——何川舞蹈创作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意蕴》,《四川戏剧》,2005年第5期。
  [4] 冯微:《关于戴爱莲对中国舞蹈艺术贡献的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第10期。
  (曾焯,西华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