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木结构建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发展之探索

来源 :建设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ch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旧村落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被赋予了乡愁,通过木结构的演绎再次重生.木材,唯一可再生的建材,经由建筑载体焕活新生,表达乡愁情愫.吸引人们穿越城市水泥森林,去寻找美.笔者通过梳理国家相关政策,顺势而为,将现代木结构的优势及特点整合,并以产品形式融于现有实际场景,以期投入市场百花齐放.
其他文献
通过长期采集近零能耗建筑能源系统运行数据和人员使用习惯,实时采集室内客观环境和人员主观满意度评价,快速响应和提升人员舒适性感受,不断降低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是近零能耗建筑精细化运行调适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人员离散需求的近零能耗建筑可移动室内环境主客观评价系统,能够快速获取室内外环境参数、实现人员舒适性需求自学习,通过实时巡检与末端数据交互,实现室内环境高效调节,为近零能耗建筑能源系统故障诊断和精细化运行提供了智慧化的管理手段.
在严寒地区的近零能耗建筑中,外窗传热系数对能耗影响较大.但是随着窗户保温性能的不断提升,外窗投资造价急剧增加,节能效益与增量成本比值较低,不利于近零能耗建筑推广.基于高原严寒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光伏产业发达,本文提出将节能外窗的投资用于购置光伏发电系统+普通外窗,引入光伏采暖保证系数与光伏富余系数计算最适宜外窗传热系数.结果显示,在满足采暖需求下,外窗传热系数为1.8W/(m2.K)时,总投资最低且全年富余发电量最大.
随着建筑节能减排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装配式钢结构超低能耗建筑备受关注.本文基于某装配式钢结构超低能耗建筑,研究了建筑气密性材料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总结分析了气密性施工工艺和常见施工问题.通过采用防水隔汽膜/防水透汽膜等气密性材料,极大地提高装配式钢结构超低能耗建筑的气密性,有效解决建筑物长期运行后防水失效的问题,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居住舒适性.本文可为装配式钢结构超低能耗建筑气密性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性参考.
能源短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近几年,建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能源问题,急需推广低能耗绿色建筑以减少能源消耗.常规的节能技术的节能效果差,不能满足现有的节能需求,因此设计了被动式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以解决目前的资源短缺问题.首先设计被动式低能耗绿色建筑围护结构,然后比较了外围部件节能适宜性,随后设计了能源利用装置,实现了被动式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建筑中产生的能量损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城市战略,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就连云港绿色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了系列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介绍连云港市绿色城市建设所依据的规划建设准则和和连云港绿色高质量发展主要内容,以期为绿色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新的《联合国气候报告》警告说,如果碳排放得不到控制,将会导致广泛且不可挽回的后果.由于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达到创纪录的新高,如果想要减少碳排放,就需要做出快速而具体的决定.根据该报告,要想以合理的成本控制全球变暖,留给世界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我们的目标是在2010年至2050年之间将碳排放量减少40%~70%,并在2100年之前完全结束化石燃料的使用.
期刊
1简介rn本文简要介绍了欧洲现代木结构建筑从1990年代至今的发展历程.在这30多年中,多层木结构建筑、新型连接技术和木结构建筑工业化相继出现,促进了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尤其是从2000年后,欧洲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更为迅速.
期刊
全球正在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中国也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本文介绍了在双碳目标要求背景下为推进某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而进行的分析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发展路径建议.
近零能耗办公建筑的被动式设计已近最优,故能源系统在运行阶段的优化调适提升能效非常重要.本研究以北京市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为对象,使用TRNSYS软件,分析了其负荷特性及复合式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结果显示,建筑最大冷负荷为57.64 W/m2,最大热负荷27.64 W/m2,人员内扰对负荷影响更大.能源系统经过运行调适优化后,实际运行能耗较寒冷地区同类建筑分别降低70%以上.
木材表面可以使一天过程中室内湿度的波动减小,木镶板使室内湿度更长时间保持稳定,可减少人工通风的需求量,节约能源,提高空气质量.rn室内湿度的短期波动来自于房间日常使用时产生的湿度,长期波动来自于降雨和季节变化带来的长期影响.对比房间表面覆盖着一种不吸收水汽的材料时,木质室内装饰材料对水分的吸收降低了湿度每日波动的峰值,提高了可感知的室内空气质量,从而降低对人工通风和能源的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