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曾说过:“读和写是学好语文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只读不写是不行的,其结果是眼高手低。”写话,为学生提供了锤炼语言、历练思想的机会,学生个性从中得到尊重且得到充分、能动发挥,有利于主体精神的建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准读写结合的点,实施有效的写话训练,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活化词语,描摹意象——培养表达的精度
文本内容的精彩处、语言的经典处,往往集中体现了作者深厚的遣词造句的功力,同时也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价值。因此,要驻足关键词语,用自己的已有经验,穿透词语的外在形式的表象,探入其内部深层世界,生发出新的审美意象。这样,既能把握词语运用的真义,又培养了表达的形象性和细腻度。
请看一位老师执教《莫高窟》时对文中三个词语的巧妙处理:
师:“彩塑中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请大家想一想,“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分别是什么样的呢?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指导。)
生:瞧这慈眉善目的菩萨,身披鲜艳的袈裟,坐在莲花宝座上,圆圆的面庞,脸色白净,神情恬静慈祥。他双手合掌,口中默念着经文,似乎在为受苦受难的人们祈祷着。
生:这威风凛凛的天王,身穿铠甲,身材魁梧,昂首挺胸。他手擎着一把宝剑,目光炯炯有神。那威武的气势,令人十分敬畏。
生:那强壮勇猛的力士,长得虎背熊腰。他赤裸着上身,怒目圆睁。隆起的块块肌肉,显示着巨大的力量,使人感到他只要一挥拳,就能把劲敌打倒在地。
师:透过对这三尊彩塑的想象,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每一尊彩塑都独具特色,人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生:这些彩塑仿佛活的一样,当时的技艺真是炉火纯青啊!
教师抓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三个词语,去激活词语内在的独特意义和情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体悟到了彩塑鲜明的个性,而且进行了写话训练,积累了外貌描写素材。学生由此发现原本熟视无睹的词语是那样生动、鲜明,再朗读时就品味到了文本传达出的无穷韵昧和情感,从而“悟出一些作家似未说出,却确已透过他说出的内容而要在读者心中唤起的东西”,这就是活化词语,描摹意象的功效。
二、适当补白,渲染意境——催生情感的浓度
任何一个文本,其本身都是一个开放的“召唤结构”,存在着许多未定性和空白点。学生的阅读活动不仅是审美体验过程,更是对审美对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高尔基说:“当文学家使读者也能根据自己个人的经验,根据读者自己的印象和知识的累积,来想象——补充、增加——文学家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性格的时候,文学家的作品才能对读者发生或多或少强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调动学生整个审美经验对作品的“空白”结构加以想象性补写。融注学生理解、感悟的崭新意象会为文本增加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描绘的意境。
王崧舟在《长相思》教学中,当学生从词中体会到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时,王老师及时让学生对“故园”进行想象、充实,并用笔记录下来:
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就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叽叽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挑着水。一家人做好饭后,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在文章里情和景交融互渗,意境就是情与意象的结晶。王老师借助补写家乡景象的形式,对“故园”进行开拓、补充。想象中一个个意象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温馨与艰辛、安宁与酷烈、团圆与孤寂……这两部分,如同两个镜头的蒙太奇组接,相互对比、映衬,从而让学生触摸到了“故园”二字所承载着的无穷韵味,诗词中“思乡”的意境渐渐地融化、弥漫,悄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三、变换文体,提升意蕴——拓宽表达的广度
文本的内在意蕴深潜于形象结构之中。而文体有多种形式,学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变换文体,进行写话训练。比如记叙文改写成诗歌,写人文章改写成颁奖词,说明文改写成童话……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在提炼、重组、加工语言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绪重新投射给对象。在组织语言中,学生会领悟到不同文体的区别与写法,学生的主体心灵及其感悟会得以充分释放,作品中贯注的意蕴会获得更新和再生,使作品成为一种感性的创生和传达。请看蒋军晶老师执教《麋鹿》时的课尾片段:
师:有人推荐麋鹿参加奥运吉祥物的竞选。麋鹿的竞争对手不少啊,你们认为它会有哪些竞争对手?
生1:孙悟空。
生2:藏羚羊。
生3:熊猫。
生4:中华鲟……
师:所以啊,麋鹿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把竞选报告写好。麋鹿身上究竟有哪些优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写哪些推荐理由呢?请你们研究课文,参考老师给你们的资料(“中国虎”当选北京奥运吉祥物的三条理由、藏羚羊当选奥运吉祥物的四条理由),好好想一想。
生1:我觉得可以从外形健美(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生2:我觉得可以从传统文化(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生3:我觉得可以从国际合作(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生4:我觉得可以从象征意义(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师:下面请你围绕其中一条迅速写一个片段。
生1:麋鹿在汉朝以后逐渐减少,濒临灭绝,甚至销声匿速了。但在恢复繁殖后,它被当作友好的动物大使向各国输出,小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祖国繁衍成长,不正是象征了我们伟大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吗?
生2:麋鹿的外形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像驴。而在人们脑海中,鹿性情温和,马善于长跑,牛劳动默默无闻,驴憨厚老实。而麋鹿集中了它们的特点,象征了它们的诸多优点。
生3:麋鹿是世界濒危动物之一,其保护和拯救之急,非常切合奥运环保的使命和要求,这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师:同学们,我最后要说的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用途,文章结构是不同的。写说明文,向大家简单介绍麋鹿的基本情况,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指板书)来写;为麋鹿写奥运吉祥物的申请报告,可以按这样的结构(指板书)来写。
在学完课文,学生获得了对文本整体形式的把握和内在意蕴的解悟后,蒋老师没有常规性地结束课文,而是让学生“更上一层楼”——书写“推荐糜鹿参加奥运吉祥物竞选”的申请报告。语文学习绝非仅是内容的把握,更应有强烈的体验-- 性。这样的改写设计,重新建构了文本的创造性行为,给予文本以浓度和灵魂;学生的心灵从麋鹿的身上再次得到了熏陶;对申请报告类文体也多了一分感性的认识和表达的勇气。
四、写法迁移,丰富意旨——挖掘思维的深度,
依据文本相关写法,可引导学生进行与文本内容有关联的写法迁移。在搜集、选择资料,进行仿写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生命意义的一种体现和生成,会以特有的视野和表达方式赋予文本以特有的意义。这种写话训练,会进一步地更新学生的阅读视野,升华学生的情感境界,深化学生的思维认识。比如在学习《海洋
21世纪的希望》一课“开发和利用海洋”部分时,学生发现了这几个自然段在材料安排上的共同点:既写到了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又写到了怎样利用海洋解决危机。我就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借鉴这样安排材料的写法,仿写“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的片段。
生l:由于过度捕捞,鱼类资源正越来越少。目前,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海洋鱼类遭受到过度捕捞,其中25%的鱼类因过度捕捞而灭绝或濒临灭绝。我国近海90%以上的水域基本上已无鱼可捕,“海洋荒漠”正呈现在人们面前。要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就必须停止掠夺式的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实行休渔制度,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
生2:大量工业污水、化工废物、农业化肥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加剧了海洋的污染,引起沿海生态环境恶化,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应加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注重生活污水治理厂、人工湿地系统等各种环保项目的建设。
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在语言的迁移运用中,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一行行令人触目惊心的文字又叩击着学生的心弦,他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保护海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体会到谋篇布局技巧的同时,他们更觉得这样的言语表达对课文的补充是十分必要而且紧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情感、有个性的人,写话,无疑是激活学生言语表达需要的很好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亟须重视的是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生活实践,积极创设写话的情境,给学生充分表达的自由,借此培养并鼓舞学生放胆表达的自信,在练笔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进而发现并唤醒学生自由言说的潜能。在多次的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变得善于表达,在表达中会获得愉悦感、解放感和满足感,洋溢着灵气和才情的个性化写话会不断涌现,在写话中会不断升华自身的人文内涵,而每一个学生在写话中终将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一、活化词语,描摹意象——培养表达的精度
文本内容的精彩处、语言的经典处,往往集中体现了作者深厚的遣词造句的功力,同时也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价值。因此,要驻足关键词语,用自己的已有经验,穿透词语的外在形式的表象,探入其内部深层世界,生发出新的审美意象。这样,既能把握词语运用的真义,又培养了表达的形象性和细腻度。
请看一位老师执教《莫高窟》时对文中三个词语的巧妙处理:
师:“彩塑中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请大家想一想,“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分别是什么样的呢?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指导。)
生:瞧这慈眉善目的菩萨,身披鲜艳的袈裟,坐在莲花宝座上,圆圆的面庞,脸色白净,神情恬静慈祥。他双手合掌,口中默念着经文,似乎在为受苦受难的人们祈祷着。
生:这威风凛凛的天王,身穿铠甲,身材魁梧,昂首挺胸。他手擎着一把宝剑,目光炯炯有神。那威武的气势,令人十分敬畏。
生:那强壮勇猛的力士,长得虎背熊腰。他赤裸着上身,怒目圆睁。隆起的块块肌肉,显示着巨大的力量,使人感到他只要一挥拳,就能把劲敌打倒在地。
师:透过对这三尊彩塑的想象,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每一尊彩塑都独具特色,人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生:这些彩塑仿佛活的一样,当时的技艺真是炉火纯青啊!
教师抓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三个词语,去激活词语内在的独特意义和情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体悟到了彩塑鲜明的个性,而且进行了写话训练,积累了外貌描写素材。学生由此发现原本熟视无睹的词语是那样生动、鲜明,再朗读时就品味到了文本传达出的无穷韵昧和情感,从而“悟出一些作家似未说出,却确已透过他说出的内容而要在读者心中唤起的东西”,这就是活化词语,描摹意象的功效。
二、适当补白,渲染意境——催生情感的浓度
任何一个文本,其本身都是一个开放的“召唤结构”,存在着许多未定性和空白点。学生的阅读活动不仅是审美体验过程,更是对审美对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高尔基说:“当文学家使读者也能根据自己个人的经验,根据读者自己的印象和知识的累积,来想象——补充、增加——文学家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性格的时候,文学家的作品才能对读者发生或多或少强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调动学生整个审美经验对作品的“空白”结构加以想象性补写。融注学生理解、感悟的崭新意象会为文本增加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描绘的意境。
王崧舟在《长相思》教学中,当学生从词中体会到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时,王老师及时让学生对“故园”进行想象、充实,并用笔记录下来:
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就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叽叽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挑着水。一家人做好饭后,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在文章里情和景交融互渗,意境就是情与意象的结晶。王老师借助补写家乡景象的形式,对“故园”进行开拓、补充。想象中一个个意象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温馨与艰辛、安宁与酷烈、团圆与孤寂……这两部分,如同两个镜头的蒙太奇组接,相互对比、映衬,从而让学生触摸到了“故园”二字所承载着的无穷韵味,诗词中“思乡”的意境渐渐地融化、弥漫,悄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三、变换文体,提升意蕴——拓宽表达的广度
文本的内在意蕴深潜于形象结构之中。而文体有多种形式,学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变换文体,进行写话训练。比如记叙文改写成诗歌,写人文章改写成颁奖词,说明文改写成童话……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在提炼、重组、加工语言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绪重新投射给对象。在组织语言中,学生会领悟到不同文体的区别与写法,学生的主体心灵及其感悟会得以充分释放,作品中贯注的意蕴会获得更新和再生,使作品成为一种感性的创生和传达。请看蒋军晶老师执教《麋鹿》时的课尾片段:
师:有人推荐麋鹿参加奥运吉祥物的竞选。麋鹿的竞争对手不少啊,你们认为它会有哪些竞争对手?
生1:孙悟空。
生2:藏羚羊。
生3:熊猫。
生4:中华鲟……
师:所以啊,麋鹿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把竞选报告写好。麋鹿身上究竟有哪些优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写哪些推荐理由呢?请你们研究课文,参考老师给你们的资料(“中国虎”当选北京奥运吉祥物的三条理由、藏羚羊当选奥运吉祥物的四条理由),好好想一想。
生1:我觉得可以从外形健美(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生2:我觉得可以从传统文化(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生3:我觉得可以从国际合作(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生4:我觉得可以从象征意义(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师:下面请你围绕其中一条迅速写一个片段。
生1:麋鹿在汉朝以后逐渐减少,濒临灭绝,甚至销声匿速了。但在恢复繁殖后,它被当作友好的动物大使向各国输出,小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祖国繁衍成长,不正是象征了我们伟大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吗?
生2:麋鹿的外形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像驴。而在人们脑海中,鹿性情温和,马善于长跑,牛劳动默默无闻,驴憨厚老实。而麋鹿集中了它们的特点,象征了它们的诸多优点。
生3:麋鹿是世界濒危动物之一,其保护和拯救之急,非常切合奥运环保的使命和要求,这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师:同学们,我最后要说的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用途,文章结构是不同的。写说明文,向大家简单介绍麋鹿的基本情况,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指板书)来写;为麋鹿写奥运吉祥物的申请报告,可以按这样的结构(指板书)来写。
在学完课文,学生获得了对文本整体形式的把握和内在意蕴的解悟后,蒋老师没有常规性地结束课文,而是让学生“更上一层楼”——书写“推荐糜鹿参加奥运吉祥物竞选”的申请报告。语文学习绝非仅是内容的把握,更应有强烈的体验-- 性。这样的改写设计,重新建构了文本的创造性行为,给予文本以浓度和灵魂;学生的心灵从麋鹿的身上再次得到了熏陶;对申请报告类文体也多了一分感性的认识和表达的勇气。
四、写法迁移,丰富意旨——挖掘思维的深度,
依据文本相关写法,可引导学生进行与文本内容有关联的写法迁移。在搜集、选择资料,进行仿写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生命意义的一种体现和生成,会以特有的视野和表达方式赋予文本以特有的意义。这种写话训练,会进一步地更新学生的阅读视野,升华学生的情感境界,深化学生的思维认识。比如在学习《海洋
21世纪的希望》一课“开发和利用海洋”部分时,学生发现了这几个自然段在材料安排上的共同点:既写到了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又写到了怎样利用海洋解决危机。我就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借鉴这样安排材料的写法,仿写“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的片段。
生l:由于过度捕捞,鱼类资源正越来越少。目前,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海洋鱼类遭受到过度捕捞,其中25%的鱼类因过度捕捞而灭绝或濒临灭绝。我国近海90%以上的水域基本上已无鱼可捕,“海洋荒漠”正呈现在人们面前。要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就必须停止掠夺式的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实行休渔制度,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
生2:大量工业污水、化工废物、农业化肥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加剧了海洋的污染,引起沿海生态环境恶化,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应加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注重生活污水治理厂、人工湿地系统等各种环保项目的建设。
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在语言的迁移运用中,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一行行令人触目惊心的文字又叩击着学生的心弦,他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保护海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体会到谋篇布局技巧的同时,他们更觉得这样的言语表达对课文的补充是十分必要而且紧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情感、有个性的人,写话,无疑是激活学生言语表达需要的很好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亟须重视的是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生活实践,积极创设写话的情境,给学生充分表达的自由,借此培养并鼓舞学生放胆表达的自信,在练笔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进而发现并唤醒学生自由言说的潜能。在多次的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变得善于表达,在表达中会获得愉悦感、解放感和满足感,洋溢着灵气和才情的个性化写话会不断涌现,在写话中会不断升华自身的人文内涵,而每一个学生在写话中终将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