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鄂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恩施烟草积极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对实现该地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具有示范意义。文章分析了恩施烟区烟草产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恩施烟区;现代农业综合体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6)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调研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据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国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助力,紧紧围绕行业“1+6+2”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探索烟叶转型升级,稳定核心烟区和烟农持续增收的新路径、新模式。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要求全省各烟区紧紧围绕“2232”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属地烟区产业综合体。恩施烟草作为鄂西南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助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国家战略、行业要求和地方实际,积极主动顺应新时代,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当属恩施烟草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实现烟叶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现代农业综合体”是以“城市綜合体”为蓝本提出来的,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这种趋势与当下农业发展所处新阶段相切合,陈剑平(2012)认为现代农业综合体具有五个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理念、新内涵、新模式、新机制、新使命。
关于“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具体内涵,章伟江、胡豹、王丽娟、陈剑平等(2014:9)多有讨论。概言之,“现代农业综合体”之内涵体现为两个关键字眼,即“现代”与“综合”:“现代”着眼于发展,意味着是对以往农业生产模式的超越;“综合”着眼于一体化,意味着农业本身各要素之间、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作互动需有机整合。简言之,现代农业综合体不仅要解决好一个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还要解决好新农村建设问题,更要解决好农民的物质、精神生活问题。
烟叶生产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一些贫困山区,烟叶产业一直是地方增税、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支柱产业,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甚至主力军,故打造好“烟区产业综合体”这一“现代农业综合体”子课题意义重大。打造“恩施烟区产业综合体”,需紧密结合构筑“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已有经验、教训,并结合恩施地区烟叶生产实际,进一步具体化、特色化、优质化,将恩施烟区的烟叶产业并入现代化农业发展轨道,形成绿色生产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独具恩施特色的循环、高效、生态、持续、稳健的现代化农业道路。
二、烟区现状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南,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雨量、光照充足,加之该地区独特的土壤条件,使其成为烟叶种植的生态福地,成就了恩施烟叶产业的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恩施地区已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现代烟草农业产业链。
作为恩施州七大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产业,近年来,全州烟叶(烤烟、白肋烟、雪茄烟)种植规模稳定在30万亩、70万担左右,其中烤烟占全省总量的70%,白肋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白肋烟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80%。全州烟草工商税收占全州财政总收入的50%左右。恩施烟草注册的“清江源”烟叶品牌于2010年正式通过认证,实现了生态资源优势向品牌发展优势的转变,已成为“黄鹤楼”、“利群”、“中华”、“芙蓉王”等数个全国知名卷烟品牌的重要原料。
上述优势为着力打造“恩施烟区产业综合体”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也应正视以下短板。
2013年以来,国家局实施烟叶压库存调控政策。当前,恩施州烟叶生产收购计划与2013年相比绝对量下降近一半,在这种大形势下,恩施州烟叶产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就烟叶产业自身来说,2012年的153万亩基本烟田已减少至60万亩,8万多户的烟农队伍缩减至2万多户,且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市场上烟叶原料需求主要是中部上等烟,烟叶结构性矛盾突出,恩施烟草面临着在哪里种烟、谁来种烟、市场压力等难题。同时,恩施州烟叶产业以外的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受益于灵活多样的政策支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烟叶产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却不得不退让、退缩、退出。
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恩施地区虽然生态环境优越,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全域贫困地区。恩施烟草作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应积极主动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形势、新常态下求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烟区产业综合体,实现该地区烟叶与其他产业区位优势共享、生态融合发展。
三、建设路径
结合上述恩施烟区现状,以及当前该地区的农村发展态势,恩施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应本着“政府主导、村社带动、行业推动、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以烟为主、板块轮动、产业互补、融合发展”的办法,先试点,再推广,全力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进程。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实现恩施烟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蓝图,要科学配套编制项目规划,确定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与县、乡、村三级发展相结合,合理嵌入政府建设项目,协调融入田园综合体建设,并与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结合,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精心打造“烟叶产业+”模式。要完善运行机制,积极争取行业内外的政策、资金支持。要紧扣“一乡一业”“一区一韵”的基本要求,加强与各级部门的对接,带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美丽烟区建设,实现以烟为主、多业融合、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烟、蔬、果、药、旅”融合发展的格局。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要确保综合体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基本农田规划与保护。科学合理规划保护基本农田,做到与其他产业在时间、空间上统筹协调。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要求,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将土地资源向种植大户、家庭工场、专业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流转,让农民成为土地持股农民和产业农民。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方联动,不断完善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烟草部门参与综合体规划与建设,侧重于提升烟叶基础烤晾房设施、育苗设施、土地整理、水源性工程等项目建设和农用机械购置。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重点负责综合体内道路、水电、通信、特色民居、环保、消防、防洪等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确保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全覆盖。四是重点培植发展烟叶产业。确保每个综合体区域内核心优质烟区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辐射区达到2万亩以上,综合体及辐射区烟叶适配率达到85%以上,基本烟农稳定度达到90%以上,让烟叶产业成为综合体内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第三,培植新兴模式,提升发展能力。建立“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的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智能化生产设施应用试点示范,重点针对农作物育苗、植保和烟叶烘烤环节,实现设施智能化、轻便化升级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加强与旅游电商等企业合作,鼓励和引导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智慧产业新业态。依托互联网数据资源优势,对农产品、综合服务和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等进行开发和利用,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以现有的烟农合作社为平台,对标多元化与产业集约化,通过拓展服务范围,升级服务水平,优化“统一服务和互助合作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四,推动绿色发展,提升民生福祉。树立“生态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的意识,通过试点示范,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积极开展土壤修复与保育试点示范,保证耕地适度轮作休耕,通过种植绿色饼肥及施用沼液沼渣、生石灰、生物有机肥等方式提高土壤质量。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试点示范,确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开展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大力推广性诱、食诱、灭虫灯、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试点,以地膜回收、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用量管理为重点,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循环农业产业链示范試点,优化升级“农作物—秸秆生物肥—农田”的循环农业模式,做实“烟田—油菜—采油—菜饼—烟田”循环农业模式,探索烟叶烘烤生物质颗粒加工生产线,实现“秸秆—生物质颗粒—烟叶烘烤/燃料”循环模式。
第五,加强多元发展,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合作社为平台,做精做强烟叶主业,筑牢烟农增收根基,做优做大多元化产业,形成新增长点,实施“主+副”“1+N”工程,按照打造一个品牌(清江源品牌)、明确两个目标(主业增收、副业增收)、突出三个重点(规模化种植、市场化运作、信息化支持)、发展四个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强化五个措施(领导、政策、资金、人才、考核)的总体思路,确保综合体烟农亩平收益逐年增加。三是继续开展精准扶贫,充分利用党委政府和烟草行业精准扶贫政策,加大帮扶力度,确保综合体内农民精准脱贫,不再返贫。
第六,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采取将社会能人引进到综合体和在综合体选拔培养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一批善经营、懂管理、敢闯敢干的职业经理人。主动探索县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烟草联合办班开展职业烟农教育培训,努力培养高水平的职业烟农。积极开展“美丽种烟村镇”、“美丽产业园区”、“烟农合作社示范社”、“最美种烟户”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绿色、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生产生活方式,根植生态美、特色美、细节美、整体美的特色文化。
四、结语
恩施烟区探索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投入多、难度大工程。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及烟草企业的主动作为,才能见效。具体而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恩施州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领导小组。二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充分利用好财政统筹资金和行业既定资金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大力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各县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体建设任务的,给予一定奖励,对推进进度慢,不按规划建设的烟区,可暂停资金拨付,以此来激发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程承坪.十大举措促进乡村振兴[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250-257.
[2]陈剑平.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N].浙江日报,2012-12-3(14).
[3]何成军,李晓琴,曾诚.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机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01-109.
【作者单位: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关键词:乡村振兴;恩施烟区;现代农业综合体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6)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调研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据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国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助力,紧紧围绕行业“1+6+2”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探索烟叶转型升级,稳定核心烟区和烟农持续增收的新路径、新模式。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要求全省各烟区紧紧围绕“2232”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属地烟区产业综合体。恩施烟草作为鄂西南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助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国家战略、行业要求和地方实际,积极主动顺应新时代,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当属恩施烟草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实现烟叶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现代农业综合体”是以“城市綜合体”为蓝本提出来的,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这种趋势与当下农业发展所处新阶段相切合,陈剑平(2012)认为现代农业综合体具有五个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理念、新内涵、新模式、新机制、新使命。
关于“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具体内涵,章伟江、胡豹、王丽娟、陈剑平等(2014:9)多有讨论。概言之,“现代农业综合体”之内涵体现为两个关键字眼,即“现代”与“综合”:“现代”着眼于发展,意味着是对以往农业生产模式的超越;“综合”着眼于一体化,意味着农业本身各要素之间、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作互动需有机整合。简言之,现代农业综合体不仅要解决好一个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还要解决好新农村建设问题,更要解决好农民的物质、精神生活问题。
烟叶生产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一些贫困山区,烟叶产业一直是地方增税、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支柱产业,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甚至主力军,故打造好“烟区产业综合体”这一“现代农业综合体”子课题意义重大。打造“恩施烟区产业综合体”,需紧密结合构筑“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已有经验、教训,并结合恩施地区烟叶生产实际,进一步具体化、特色化、优质化,将恩施烟区的烟叶产业并入现代化农业发展轨道,形成绿色生产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独具恩施特色的循环、高效、生态、持续、稳健的现代化农业道路。
二、烟区现状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南,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雨量、光照充足,加之该地区独特的土壤条件,使其成为烟叶种植的生态福地,成就了恩施烟叶产业的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恩施地区已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现代烟草农业产业链。
作为恩施州七大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产业,近年来,全州烟叶(烤烟、白肋烟、雪茄烟)种植规模稳定在30万亩、70万担左右,其中烤烟占全省总量的70%,白肋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白肋烟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80%。全州烟草工商税收占全州财政总收入的50%左右。恩施烟草注册的“清江源”烟叶品牌于2010年正式通过认证,实现了生态资源优势向品牌发展优势的转变,已成为“黄鹤楼”、“利群”、“中华”、“芙蓉王”等数个全国知名卷烟品牌的重要原料。
上述优势为着力打造“恩施烟区产业综合体”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也应正视以下短板。
2013年以来,国家局实施烟叶压库存调控政策。当前,恩施州烟叶生产收购计划与2013年相比绝对量下降近一半,在这种大形势下,恩施州烟叶产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就烟叶产业自身来说,2012年的153万亩基本烟田已减少至60万亩,8万多户的烟农队伍缩减至2万多户,且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市场上烟叶原料需求主要是中部上等烟,烟叶结构性矛盾突出,恩施烟草面临着在哪里种烟、谁来种烟、市场压力等难题。同时,恩施州烟叶产业以外的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受益于灵活多样的政策支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烟叶产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却不得不退让、退缩、退出。
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恩施地区虽然生态环境优越,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全域贫困地区。恩施烟草作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应积极主动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形势、新常态下求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烟区产业综合体,实现该地区烟叶与其他产业区位优势共享、生态融合发展。
三、建设路径
结合上述恩施烟区现状,以及当前该地区的农村发展态势,恩施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应本着“政府主导、村社带动、行业推动、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以烟为主、板块轮动、产业互补、融合发展”的办法,先试点,再推广,全力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进程。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实现恩施烟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蓝图,要科学配套编制项目规划,确定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与县、乡、村三级发展相结合,合理嵌入政府建设项目,协调融入田园综合体建设,并与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结合,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精心打造“烟叶产业+”模式。要完善运行机制,积极争取行业内外的政策、资金支持。要紧扣“一乡一业”“一区一韵”的基本要求,加强与各级部门的对接,带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美丽烟区建设,实现以烟为主、多业融合、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烟、蔬、果、药、旅”融合发展的格局。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要确保综合体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基本农田规划与保护。科学合理规划保护基本农田,做到与其他产业在时间、空间上统筹协调。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要求,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将土地资源向种植大户、家庭工场、专业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流转,让农民成为土地持股农民和产业农民。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方联动,不断完善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烟草部门参与综合体规划与建设,侧重于提升烟叶基础烤晾房设施、育苗设施、土地整理、水源性工程等项目建设和农用机械购置。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重点负责综合体内道路、水电、通信、特色民居、环保、消防、防洪等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确保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全覆盖。四是重点培植发展烟叶产业。确保每个综合体区域内核心优质烟区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辐射区达到2万亩以上,综合体及辐射区烟叶适配率达到85%以上,基本烟农稳定度达到90%以上,让烟叶产业成为综合体内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第三,培植新兴模式,提升发展能力。建立“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的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智能化生产设施应用试点示范,重点针对农作物育苗、植保和烟叶烘烤环节,实现设施智能化、轻便化升级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加强与旅游电商等企业合作,鼓励和引导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智慧产业新业态。依托互联网数据资源优势,对农产品、综合服务和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等进行开发和利用,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以现有的烟农合作社为平台,对标多元化与产业集约化,通过拓展服务范围,升级服务水平,优化“统一服务和互助合作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四,推动绿色发展,提升民生福祉。树立“生态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的意识,通过试点示范,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积极开展土壤修复与保育试点示范,保证耕地适度轮作休耕,通过种植绿色饼肥及施用沼液沼渣、生石灰、生物有机肥等方式提高土壤质量。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试点示范,确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开展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大力推广性诱、食诱、灭虫灯、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试点,以地膜回收、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用量管理为重点,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循环农业产业链示范試点,优化升级“农作物—秸秆生物肥—农田”的循环农业模式,做实“烟田—油菜—采油—菜饼—烟田”循环农业模式,探索烟叶烘烤生物质颗粒加工生产线,实现“秸秆—生物质颗粒—烟叶烘烤/燃料”循环模式。
第五,加强多元发展,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合作社为平台,做精做强烟叶主业,筑牢烟农增收根基,做优做大多元化产业,形成新增长点,实施“主+副”“1+N”工程,按照打造一个品牌(清江源品牌)、明确两个目标(主业增收、副业增收)、突出三个重点(规模化种植、市场化运作、信息化支持)、发展四个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强化五个措施(领导、政策、资金、人才、考核)的总体思路,确保综合体烟农亩平收益逐年增加。三是继续开展精准扶贫,充分利用党委政府和烟草行业精准扶贫政策,加大帮扶力度,确保综合体内农民精准脱贫,不再返贫。
第六,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采取将社会能人引进到综合体和在综合体选拔培养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一批善经营、懂管理、敢闯敢干的职业经理人。主动探索县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烟草联合办班开展职业烟农教育培训,努力培养高水平的职业烟农。积极开展“美丽种烟村镇”、“美丽产业园区”、“烟农合作社示范社”、“最美种烟户”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绿色、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生产生活方式,根植生态美、特色美、细节美、整体美的特色文化。
四、结语
恩施烟区探索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投入多、难度大工程。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及烟草企业的主动作为,才能见效。具体而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恩施州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领导小组。二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充分利用好财政统筹资金和行业既定资金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大力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各县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体建设任务的,给予一定奖励,对推进进度慢,不按规划建设的烟区,可暂停资金拨付,以此来激发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程承坪.十大举措促进乡村振兴[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250-257.
[2]陈剑平.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N].浙江日报,2012-12-3(14).
[3]何成军,李晓琴,曾诚.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机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01-109.
【作者单位: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