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视域初中历史复习策略探索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将评价融入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一体,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教—学—评”一体化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机结合,构建“目标导向、评估先行”的课堂教学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现结合中国近代列强侵略与近代化探索(1840—1919)这一主题谈谈“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其他文献
该文针对舰船建造阶段声学故障诊断阈值与历史实测数据缺乏内在联系的问题,以离心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基于振动阈值的舰船离心泵系统声学故障诊断开展研究。首先,通过实船测试数据分析得出船舶离心泵系统由于边界条件差异及设备差异导致振动特性波动最大超过10 dB;其次,对振动偏离值进行正态分布假设,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进行验证;最后,根据正态分布区间估计原理提出阈值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试验对以
<正>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在“教学内容与结构的安排上,注重历史学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史学专业基础的强化,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1]。面对许多全新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了不少的概念、现象和结论,却不一定清楚这些是在怎样的场景下产生,该应用于怎样的场景之中。笔者认为,场域论下的情境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添了一种新视角,它利于学生在主体性突出、交互性
期刊
新高考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此,我一直努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共存,使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得以提升,努力打造新型的、符合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文化。
<正>学习者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的行动指南,也是目前一切教学活动设计必然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作为中学一线历史教师,面对越来越深入丰富的核心素养理论成果,如何将核心素养之理论界定转化为真实的教学设计,融入具体的教学行动中,是一线教师所面临的最关键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在此,笔者试对核心素养落地进行进一步的探研,以期探求新法,达成共识。
期刊
<正>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里面有一幅秧马图,初看图片没发现什么问题,但是阅读教科书对秧马的解释文字,笔者却有个疑问:图里画的秧马用于插秧,而教科书文字解释却说秧马是拔秧工具。是什么原因把插秧图当作拔秧图解释了呢?笔者试做一番探究。
期刊
低比转速离心泵因其流量小,扬程高,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工程、化工等各个领域中。叶轮作为低比转速离心泵的主要部件之一,其流道狭长且窄,出口宽度较小,造成的圆盘摩擦损失较大,导致其运行效率偏低。究其原因是泵内部流动机理不清,叶轮流道内存在速度滑移、叶道旋涡、流动分离、射流-尾迹结构以及回流等不稳定流动现象破坏了其内部流场结构的稳定性,这是阻碍低比转速离心泵性能预测及优化设计的屏障。基于此,本课题以以某型
随着环渤中西南凹陷太古界潜山地层的重大发现,渤海油田加大了深部地层的勘探力度,然而渤海地质条件复杂,压力系统难以预测,对深钻技术的需求迫在眉睫。大尺寸井眼深钻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技术,以井壁稳定技术为载体,结合地质卡层等相关配套技术,通过工程、地质紧密结合,科学探索井身结构极限条件,在某探井创造了16″井眼、12-1/4″井眼井深纪录,将不同压力系统及复杂地质构造精准封隔,最终实现深钻技术突破。该技术
2021年较准确预测了我国汛期(5—9月)“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的总趋势。准确预测了海河流域局部、松花江流域、长江上游和下游可能有较重汛情。对夏季(6—8月)降水预测不足包括:预测的北方多雨的异常程度与实况存在偏差,即对降水极端性的预测能力有限;预测的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南东部降水偏多、长江中游偏少与实况相反,对旱
<正>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旨在引导学生整体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价值以及世界意义,这对于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学生因已有认知零散浅薄,且视野上缺乏系统性,在整体把握和深刻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为了增强情境体验、构建系统认知,首先,从“和”的字形起源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其丰富内涵、动态发展与应有边界。其次,将目光聚焦“和谐”这一核心层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