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RigidLoop悬吊钛板重建喙锁韧带联合肩锁韧带修复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疗效观察

来源 :创伤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双RigidLoop悬吊钛板重建喙锁韧带联合肩锁韧带修复与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Rockwood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58例,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20~65岁,平均38.9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悬吊钛板组(28例)和钩钢板组(30例),悬吊钛板组采用双Rigid-Loop悬吊钛板重建喙锁韧带联合肩锁韧带修复方法治疗,钩钢板组采用钩钢板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并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功能(DASH)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3.5个月.悬吊钛板组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短于钩钢板组[(5.35±0.27)cmvs.(8.42±0.51)cm,(7.24±1.13)dvs.(9.67±1.25)d,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DASH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好转,且随着时间延长,评分均不断好转.悬吊钛板组术后3、6、12个月VAS[(3.12±0.14)分vs.(4.25±0.18)分,(2.08±0.12)分vs.(3.15±0.22)分,(0.91±0.05)分vs.(1.52±0.13)分,P<0.05]、DASH评分[(25.19±7.45)分vs.(32.34±8.13)分,(11.76±5.52)分vs.(12.88±6.63)分,(2.95±1.64)分vs.(3.25±1.15)分,P<0.05]和Constant-Murley评分[(75.72±11.91)分vs.(68.37±12.45)分,(84.32±13.44)分vs.(77.51±15.66)分,(96.19±16.45)分vs.(88.38±20.32)分,P<0.05]均优于钩钢板组.结论 双RigidLoop悬吊钛板重建喙锁韧带联合肩锁韧带修复治疗Rockwood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切口更小、疼痛缓解更好、功能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无需二次手术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人正常横纹肌和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差异miRNAs和靶基因,为研究RMS提供新思路.方法:GEO2R分析RMS组织的差异miRNAs,利用Sangerbox绘制火山图.TargetScan、miRDB、miRwalk预测靶基因并利用Veen分析交集靶基因.Enrichr分析靶基因的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Cytoscape结合生存分析筛选hub基因及miRNAs与hub基因的分子调控网络.结果:GEO2R分析发现2549个差异miRNAs,
目的:通过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相关基因芯片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阐明继发性SCI的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从GEO数据库下载大鼠SCI的mRNA表达谱数据集GSE464和GSE45006,利用R语言limma包筛选损伤和正常脊髓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并取交集.然后进行GO、KEGG及GSEA分析.随后使用STRING在线工具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
目的:对Small RNA测序中筛选出的mo-miR-181b-5p进行靶基因预测、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鉴定,以期为miR-181b-5p在胆绿素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TargetScan、miRDB、miRwalk 3个数据库预测mo-miR-181b-5p的靶基因,取3个数据库的交集靶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KEGG pathway analysis).采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对靶基因进行验证,同时通过RT-QPCR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危重患者病程中出现的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鉴定早期诊断AL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高速泳动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与脓毒症、恶性肿瘤和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的晚期炎症介质.HMGB1水平表达可反映机体炎症和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提示其在ALI患者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以及作为阻断机体炎症通路的潜在靶点.多项研究表明,HMGB1可调节自噬.
蛋白质棕榈酰化是蛋白质唯一完全可逆的翻译后脂质化修饰,作为控制多种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以及生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制而出现.棕榈酰化正是通过不稳定的硫酯键将长链脂质酶促加入可溶性跨膜蛋白的细胞内半胱氨酸残基而得到的.脂质的添加导致蛋白质疏水性的增加,可影响蛋白质结构、组装、成熟、运输和功能.本综述介绍了棕榈酰化的发生过程,如棕榈酰化位点的预测和棕榈酰化蛋白的获得、棕榈酰化的抑制及活化剂使用,提出了使用棕榈酰化蛋白纯化联合质谱鉴定的方法来进行棕榈酰化蛋白组学的研究,突出了对蛋白质功能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讨论其对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鼻黏膜免疫的疫苗可诱导机体生成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有望成为疫苗的有效作用途径之一.但单独使用疫苗鼻黏膜免疫后不会在鼻腔中诱导强IgA产生,需要添加免疫佐剂激活先天免疫应答,增强抗原特异性IgA产生和细胞应答.目前应用的鼻黏膜免疫佐剂种类繁多,但佐剂促进免疫应答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讨论了鼻黏膜免疫佐剂在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中促进免疫应答的途径,为进一步对鼻黏膜免疫佐剂的相关研究
下肢开放性骨折的诊疗是创伤骨科的热点和难点,若治疗不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诊疗指南和最新文献对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急救处理、伤情评估、清创要点、骨折分型、截肢和保肢指征、骨折固定方式、创面的闭合、大血管损伤的处理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诊疗要点分别进行回顾和分析,以期提高广大骨科医师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associated with choroidal detachment,RRDCD)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一种特殊类型.本病起病急,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近来研究发现,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 4,RBP4)是一种新型的脂肪细胞因子,可参与RR
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β-地贫)和镰状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SCA)均属于β-珠蛋白异常导致的血红蛋白病,不同程度地流行于东南亚、南亚、北非及地中海区域.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水平升高可明显改善两者的临床症状.B细胞淋巴瘤因子11A(B cell lymphoma/leukemia 11A,BCL11A)是一种锌指结构转录因子,在胎儿到成人血红蛋白转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负向调节作用.BCL11A下调会激活γ-珠蛋白提高HbF表
研究建立贴近实战、适用基层的战伤自救互救师资培训课程.方法调研基层部队自救互救师资现状,围绕师资培养和质量提升进行课程设计;开展专家咨询,进一步完善课程;在培训班中实际应用验证效果.结果建立了战伤自救互救师资培训课程.通过德尔菲法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筛选;专家对课程框架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分平均值高于9.0,变异系数低于15%.结论战伤自救互救师资培训课程设计合理且可行,初步结果显示其可有效提高受训者的自救互救授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