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设计与拆装”课程改革实践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s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介绍了“注塑模设计与拆装”课程改革实操经验,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验环节的设置、多媒体的运用几个环节介绍了具体的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同类院校的课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注塑模设计与拆装”;课程标准;实验环节;多媒体引入
  塑料制品应用很广,塑料成型的方法最主要是注塑成型,塑料模具产量中约半数以上是注塑模,为此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的“注塑模设计与拆装”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制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中将实例模具拆装与仿真分析引入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塑料成型原理和模具零部件及整体的结构特点。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过去的教学中课程内容是由教师根据教材、资料来构建的,然后通过讲授法传递这些知识,学生被动地去接受。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且无法兼顾学生个体之间专业基础与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之间学习效果差距较大。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如下图所示,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教学标准是具体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是学习结果,也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
  依托学情分析、岗位设定、企业需求等建立以教学标准为导向的动态教学体系,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在个别学生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时,提供额外辅助,最终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标的细化涵盖教学团队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载体的选用、课程资源的利用、考核评价的实施等一系列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重中之重,依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和评估后,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选取的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模具的拆装与测绘、注塑工艺与设计和课程设计等三大部分。课程的具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和职业技能。项目设计以各典型结构的注塑模具为线索来进行,以模具的拆装和测绘为依托,课程设计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应用考核。课程的设计包含了以下几点:①以真实(或模仿)的企业产品原型作为教学项目载体,利用注塑模拆装环节设置多个工作项目; ②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根据岗位的职业能力及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分组合作,担任不同的角色,模仿企业生产特征,使其具有鲜明的工程教育特色,将理论知识充分溶解于教学项目中。
  考核评价引入理实一体及多元评价机制,如考核评价表所示。在对学生的考核上,突破传统的考试方法,模具拆装、课程设计、推行理论考试等多种评价成一体的配分比例,评价模式具体操作是:根据学生模具拆装实验的具体表现及相关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的实际完成情况给出实践分,由期末考试成绩确定理论考试成绩。
  二、实验环节的设置
  1.拆装实验
  模具的结构比较复杂,仅靠模具图学生还是很难理解模具的结构,我们选用典型的模具模型。如单分型面注塑模具、双分型面注塑模具、斜滑块侧向分型注塑模、斜导柱侧向抽芯注塑模,让学生拆装,分析结构的特点,分析模具的工作原理,加深学生对注塑模具的理解,让学生建立模具实体的概念,熟悉各类注塑模具拆装的技巧。
  在具体的实施中,让学生分组对各类模具进行拆装操作训练,不仅建立感性知识和模具实体概念,体现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小组分工明确,交流合作效果良好。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产品图样的绘制、产品结构特点的分析、模具总装图的测绘、零部件的选材等内容,融“教、学、做”于一体,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模具的认知能力,为模具课程设计环节打下基础。
  2.注塑机操作实验
  实际操作注塑机,产生互动效应,使学生真实体验到模具的重要功能、模具的使用方法、注塑机操作时各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整方法,使学生对注塑工艺的设置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注塑机的结构、模具的安装等内容有直观的认识。
  3.课程设计
  在课程的最后引入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模具结构,直至完成模具总装图和成型零件图纸的规范设计,具备模具设计师所应有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三、多媒体的运用
  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将电子课件、影像及三维动画资料合理地安排在一起,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讲述基本概念或抽象问题的时候,有清晰的图形及逼真的动画做辅助,把直观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这些特性都引入教学中,使课程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动作过程可视化。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使課程标准的完成更加顺利。
  模具技术发展迅猛,教师如何充实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探讨了我校“注塑模设计与拆装”专业课程改革和实施的状态,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教学中模具拆装环节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等都能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标准的运用使得教学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王 乾.《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模具工业,2014(2).
  [2]李志鹏,等.促进专业能力培养,实施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标准[J].大学教育,2013(18).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已经成为远程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翻转课堂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知识传授通
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文章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教师素质;职业道德;问题 ;策略  一、教师职业的崇高与重要性  教师的素质是当今社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依然是一个崭新的话题。
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突飞猛进地发展,尽管如此受人关注,但是学界的研究似乎只在两个层面上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一是关于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的“合法性阐释”
食堂是学生及教师获得物质营养基础的阵地。食堂的满意度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更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发展。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不高,食堂
利用2007和2008年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PM10)污染过程与天气形势及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是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对解决小样本条件下的非线性问题非常有效。利用2004~2007年南京站的逐日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同期南京市环境质量监测
广东省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前身为广东省蕉岭县实验学校,筹建于1998年,学校得到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的鼎力资助,2003年2月14日,更名为“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学校以“面向
笔者长期从事小学工作,对小学生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近十余年来,由于外出打工的农民日益增多,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中心小学处于城郊结合部,也因此接收了许多的留守儿童。我们对于这些留守儿童,要格外多地倾注自己的关心与爱护。  在关心与帮助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我发现,留守儿童的情况其实有很多种: 有的虽然父母都在外面,但有爷爷奶奶带着;有的寄居在亲戚家里;还有的自己独自在家里,没有任何人照
目的分析我院女性生殖道感染主要细菌分布及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方法收集生殖道感染患者宫颈分泌物中分离的致病菌株432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
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儿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良好的麻醉效果是顺利进行的前提。目前局部表面麻醉的应用方法不一致,为了寻找一种更适于儿童患者的麻醉方法,2009年12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