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里的梦想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嗤嗤嗤……”在良库工舍的一间小铺里,25岁的龙达在用电锯锯一些木条。
  初见龙达,他憨厚的笑声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有一种邻家大男孩的感觉。三年前,龙达拿着仅有的卖电车的三百块钱孤身一人从新乡来到郑州,住在了朋友家。起初,他的工坊是一间不大的出租屋,他的第一代原型吉他就是在那里完成的。2016年6月,龙达将他的吉他工坊搬到了良库工舍。
  良库工舍,郑州的“798”。“798”是北京的一个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它是一个当代艺术创作、展示和交易为特色的艺术区。而良库的初心与创业者的梦想是相重叠的,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对于梦想的尊重和信仰。在这里,龙达开启了“私人订制”的新模式。
  11岁那年,身为木匠的父亲用做家具剩下的边角料给龙达做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在这把简易的吉他上龙达第一次感受到吉他带给他的快乐。自此,吉他改变了他的命运。
  为了学习制作吉他,龙达曾只身一人前往广州琴场工作半年,在琴场里他潜心学习吉他制作的每一道工序。
  制作一把吉他,一般要经历设计、选料、后期制作等400余道工序,前后要经历一个多月,不能有一丝马虎,分寸上有一丝不妥就会影响吉他的音质。要想做一把极致的好琴,首先要在材料上下功夫,其次就是好的技艺。龙达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标准,就是要用一整块天然的云杉。龙达对记者说:“市场上有些吉他,他们的面板是人造木頭也就是用木头的脆片和粉末通过高压压制而成的。”
  有了口碑,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刚开始接订单的那段时间,他每天在工作台前做到凌晨3点是常有的事。有时做不下去的时候,龙达就会看看父亲给他做的那把吉他和他的第一代原型吉他。每当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哪个父亲舍得抛下自己的孩子。吉他对于龙达来说,就是身体里不可缺少的一个零件。
  龙达秉持一种对吉他的热爱,他希望开一家工厂式的琴行,让前来买琴的人看到吉他的诞生,感受音乐和木材所带来的亲切与自然。
其他文献
10月28日下午5点左右,三亚市小东海边,排污工人王清、吴清柳正在负责清理一个体积约有30立方米的地下二级排污井内的污水。他们二人顺着爬梯下到排污井里,准备检查排污泵。  冼家辉和周广浪正开着警车在附近执勤,他们是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河东派出所的警辅人员,因为任务需要,被抽调到鹿回头辖区执勤四天班,今天正是执勤的最后一天。  “快叫救护车,有人不行了!”突然,这个宁静的下午被一声呼救打破。原来,排
学者因治学而被称为学者,何为治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过程,包含了学问与生命、人世的关系,也即学问当是以滋养生命惠及人世为根本,偏离此宗,治学即步入歧途。这与农人耕种土地以养身成命并惠及他者是同一道理。学者作为治学之人,学术与生命交融,以学术滋养己身,从而惠及世人。魏建即是此种意义上的一位学者,而身处师范院校,作为以身垂范的教师,他的这种学人品格显得尤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