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一轮课改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了探索,有了讨论,有了交流,呈现出一片课堂繁荣的景象. 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冷静反思常规课堂教学,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无效甚至负效的课堂教学. 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学关注的焦点.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数学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条件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必须是真实的、朴实的,更是扎实的. 教师由于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理解不够深刻与全面,加上急于求成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模仿心理,使数学课堂出现了许多华而不实的现象. 教学三维目标仅仅是备课时的标签,学生探究成为表演形式,学生交流成了少数优生满足教师上课需要的代言人. 真实、朴实、厚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反映在:第一,学生的思维应该是真实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初步感知到深刻认识,从学会到会学,从静静思索时的宁静到顿悟时的兴奋. 在真实、朴实的课堂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个性特征会得到充分尊重与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清晰真实的呈现. 教师能发现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发展状况,能及时发现好的想法与错误的原因,及时帮助. 第二,真实的课堂应有真实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不是自由探究,小组合作也不是走过场,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有疑问. 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要求、提示与指示,探究方式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教师发现剩余时间多,就“充分”探究来拖延时间,时间不够,匆匆走过场. 小组合作时,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就开始合作、讨论、交流. 因此探究先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留给学生有价值问题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二、合理、巧妙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常用策略
数学情境教学有利于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材也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每节内容都编排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图. 然而在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时,出现教师照搬教材,不符合教学实际等现象. 那么如何合理、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呢?
首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真实性. 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或可能发生的.
2. 思考性. 创设教学情境应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3. 针对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能很好地服务教学目标, 是针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创设的. 使创设情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培养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做到有的放矢.
4. 共参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能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否则会使大部分学生失去数学兴趣和信心.
5. 新颖性. 针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水平精心设计新颖的情景,可以有效强化学生感知态度,吸引学生注意力.
6. 适量性. 教学情境应该保持一定的量,如果过多会导致学生上课只关注情境本身,而不关注教学内容,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把握好创设教学情境的时机,适当地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悬念情境、质疑情境、尝误情境、期望情境.
三、精心组织、科学引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上自主学习时间多了,学生发言的自由度高了,教师权威性讲解少了,教师鼓励话语多了,等等. 同时由于新课程倡导下的学习方式多样性及教学目标的三维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的组织作用与引导作用比以前更重了. 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有时有些迷失. 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引导呢?1.引导学习动机.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具体教学中,可通过激励性语言、教学游戏、现实情境、挑战性激发学生动机. 2.引导探索方向. 让学生成为探究主人,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气氛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知识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当学生对富有启发性、有探究空间的问题进行自主或合作探索时,教师应随时引导,不让学生偏离探索方向. 3.引导深度与广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学习. 如探究结论完整与否,探究过程展开程度教师有一定的预设,学生往往徘徊在知识表层,或专注于一点,思维趋于模仿状况,广度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操作必要地引导. 4.主导学生参与. 学生学习的参与、参与面的不足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的“师讲生听”慢慢演变成师和少数优生回答的现象. 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恰当地安排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和交流讨论的时间与次数,保证全体学生参与探索,拥有探索成果,享受成功的快乐.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任重道远. 只要坚持数学课堂的真实、扎实、朴实的风格,合理、巧妙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全体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加上教师精心组织、科学引导,小学课堂一定能达到真实有效.
一、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数学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条件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必须是真实的、朴实的,更是扎实的. 教师由于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理解不够深刻与全面,加上急于求成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模仿心理,使数学课堂出现了许多华而不实的现象. 教学三维目标仅仅是备课时的标签,学生探究成为表演形式,学生交流成了少数优生满足教师上课需要的代言人. 真实、朴实、厚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反映在:第一,学生的思维应该是真实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初步感知到深刻认识,从学会到会学,从静静思索时的宁静到顿悟时的兴奋. 在真实、朴实的课堂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个性特征会得到充分尊重与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清晰真实的呈现. 教师能发现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发展状况,能及时发现好的想法与错误的原因,及时帮助. 第二,真实的课堂应有真实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不是自由探究,小组合作也不是走过场,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有疑问. 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要求、提示与指示,探究方式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教师发现剩余时间多,就“充分”探究来拖延时间,时间不够,匆匆走过场. 小组合作时,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就开始合作、讨论、交流. 因此探究先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留给学生有价值问题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二、合理、巧妙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常用策略
数学情境教学有利于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材也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每节内容都编排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图. 然而在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时,出现教师照搬教材,不符合教学实际等现象. 那么如何合理、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呢?
首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真实性. 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或可能发生的.
2. 思考性. 创设教学情境应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3. 针对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能很好地服务教学目标, 是针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创设的. 使创设情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培养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做到有的放矢.
4. 共参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能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否则会使大部分学生失去数学兴趣和信心.
5. 新颖性. 针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水平精心设计新颖的情景,可以有效强化学生感知态度,吸引学生注意力.
6. 适量性. 教学情境应该保持一定的量,如果过多会导致学生上课只关注情境本身,而不关注教学内容,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把握好创设教学情境的时机,适当地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悬念情境、质疑情境、尝误情境、期望情境.
三、精心组织、科学引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上自主学习时间多了,学生发言的自由度高了,教师权威性讲解少了,教师鼓励话语多了,等等. 同时由于新课程倡导下的学习方式多样性及教学目标的三维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的组织作用与引导作用比以前更重了. 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有时有些迷失. 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引导呢?1.引导学习动机.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具体教学中,可通过激励性语言、教学游戏、现实情境、挑战性激发学生动机. 2.引导探索方向. 让学生成为探究主人,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气氛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知识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当学生对富有启发性、有探究空间的问题进行自主或合作探索时,教师应随时引导,不让学生偏离探索方向. 3.引导深度与广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学习. 如探究结论完整与否,探究过程展开程度教师有一定的预设,学生往往徘徊在知识表层,或专注于一点,思维趋于模仿状况,广度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操作必要地引导. 4.主导学生参与. 学生学习的参与、参与面的不足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的“师讲生听”慢慢演变成师和少数优生回答的现象. 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恰当地安排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和交流讨论的时间与次数,保证全体学生参与探索,拥有探索成果,享受成功的快乐.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任重道远. 只要坚持数学课堂的真实、扎实、朴实的风格,合理、巧妙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全体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加上教师精心组织、科学引导,小学课堂一定能达到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