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482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一轮课改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了探索,有了讨论,有了交流,呈现出一片课堂繁荣的景象. 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冷静反思常规课堂教学,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无效甚至负效的课堂教学. 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学关注的焦点.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数学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条件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必须是真实的、朴实的,更是扎实的. 教师由于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理解不够深刻与全面,加上急于求成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模仿心理,使数学课堂出现了许多华而不实的现象. 教学三维目标仅仅是备课时的标签,学生探究成为表演形式,学生交流成了少数优生满足教师上课需要的代言人. 真实、朴实、厚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反映在:第一,学生的思维应该是真实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初步感知到深刻认识,从学会到会学,从静静思索时的宁静到顿悟时的兴奋. 在真实、朴实的课堂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个性特征会得到充分尊重与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清晰真实的呈现. 教师能发现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发展状况,能及时发现好的想法与错误的原因,及时帮助. 第二,真实的课堂应有真实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不是自由探究,小组合作也不是走过场,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有疑问. 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要求、提示与指示,探究方式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教师发现剩余时间多,就“充分”探究来拖延时间,时间不够,匆匆走过场. 小组合作时,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就开始合作、讨论、交流. 因此探究先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留给学生有价值问题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二、合理、巧妙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常用策略
  数学情境教学有利于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材也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每节内容都编排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图. 然而在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时,出现教师照搬教材,不符合教学实际等现象. 那么如何合理、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呢?
  首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真实性. 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或可能发生的.
  2. 思考性. 创设教学情境应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3. 针对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能很好地服务教学目标, 是针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创设的. 使创设情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培养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做到有的放矢.
  4. 共参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能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否则会使大部分学生失去数学兴趣和信心.
  5. 新颖性. 针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水平精心设计新颖的情景,可以有效强化学生感知态度,吸引学生注意力.
  6. 适量性. 教学情境应该保持一定的量,如果过多会导致学生上课只关注情境本身,而不关注教学内容,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把握好创设教学情境的时机,适当地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悬念情境、质疑情境、尝误情境、期望情境.
  三、精心组织、科学引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上自主学习时间多了,学生发言的自由度高了,教师权威性讲解少了,教师鼓励话语多了,等等. 同时由于新课程倡导下的学习方式多样性及教学目标的三维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的组织作用与引导作用比以前更重了. 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有时有些迷失. 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引导呢?1.引导学习动机.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具体教学中,可通过激励性语言、教学游戏、现实情境、挑战性激发学生动机. 2.引导探索方向. 让学生成为探究主人,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气氛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知识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当学生对富有启发性、有探究空间的问题进行自主或合作探索时,教师应随时引导,不让学生偏离探索方向. 3.引导深度与广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学习. 如探究结论完整与否,探究过程展开程度教师有一定的预设,学生往往徘徊在知识表层,或专注于一点,思维趋于模仿状况,广度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操作必要地引导. 4.主导学生参与. 学生学习的参与、参与面的不足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的“师讲生听”慢慢演变成师和少数优生回答的现象. 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恰当地安排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和交流讨论的时间与次数,保证全体学生参与探索,拥有探索成果,享受成功的快乐.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任重道远. 只要坚持数学课堂的真实、扎实、朴实的风格,合理、巧妙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全体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加上教师精心组织、科学引导,小学课堂一定能达到真实有效.
其他文献
基于多相流理论,考虑空穴现象存在的同时,通过CFD模拟方法,研究润滑油中固体颗粒以及颗粒直径和含量对锥形静压轴承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固体颗粒润滑油的轴承油
【摘要】 文章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入手,论述图形素养的重要性,提出培养图形观念,培养作图能力和拼图能力,以及认识组合图形、掌握组合图形的解题方法等方面,论述初中生图形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图形素养;欣赏图形;作图;图形组合  具备空间图形的理解力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特殊能力,也是基本的图形素养.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形素养,包括欣赏图形、作图和图形组合等,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学
通过射流形态拍摄、液滴分布和尺寸测量及油气润滑供油量台架试验对新型导流式油气润滑喷嘴进行了优越性研究,分析了喷嘴导流体结构参数对轴承润滑效果的影响。最后将有AF涂
结合中介轴承故障特征公式,采用小波分析技术对内、外圈同向和反向旋转的中介轴承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对某型双转子航空发动机机匣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以卧螺离心机用磁悬浮轴承为研究对象,将励磁绕组骨架装配体加入磁轴承定子模型,讨论骨架在磁轴承定子中的2种装配形式。通过优化集成平台Isight集成UG和ANSYS,研究磁悬浮轴
【摘要】在快节奏的今天,数学教师也在思考着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创造更大的价值,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数学知识内涵,感受到数学知识当中潜在的无穷乐趣.当然,问题的提出,就要有相应的解决对策,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变革,去陈出新,总结经验,理出适宜对策,从学生个体出发,提高教学质量,颠覆制约教与学活动有效展开的负面因素.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课堂教
介绍某型推力球轴承的结构和沟道淬火技术要求,分析改进前单排磁导体感应器的结构和淬火后出现的问题,改用双排磁导体感应器并改变冷却方式,多次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感应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作业属于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既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并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教师则通过批改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如果作业设计得好,既能为教师减轻负担,又能为学生提高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作业属于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既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
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卧式离心机高转速工作条件下的振动问题,对磁悬浮轴承支承的轴承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转子-磁悬浮轴承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考虑陀螺效应,基于非线性理论
【摘要】随着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各个学科在教学模式上也不断寻找新的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创新方法.高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分析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对问题进行具体化,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更加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更方便地去解决问题,并加深对此类问题的理解.情景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景分析作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