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焊间隙对BNi74CrSiB钎料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接头界面组织的影响

来源 :热加工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BNi74CrSiB颗粒状钎料对不同钎焊间隙的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板进行了真空钎焊试验.结果 表明:钎焊间隙为0.05~0.10 mm时,钎焊接头致密完整,表面无宏观缺陷;钎缝与母材组织间无明显的界限;0.1~0.3 mm时,钎缝出现了局部未钎透缺陷,且钎缝与母材界面附近出现大量麻点状的Fe2B物相;0.30~0.45 mm时,钎缝出现严重未钎透和大气孔缺陷.钎缝基体组织均由γ-Ni基固溶体和Ni-Si共晶组织构成,在基体组织上均分布有一定量的CrB脆性相.
其他文献
不锈钢薄板激光焊焊缝成形尺寸细微,焊接速度快、节拍快,人工进行焊缝缺陷检测已不适合,因此焊缝缺陷检测的自动化是必然趋势.构建了一套激光焊焊缝数字成像(DR)检测系统,并在DR检测图像的基础上研究了焊缝缺陷的自动检测与识别算法.首先设计焊缝和焊接缺陷检测系统,可靠地将焊缝和焊接缺陷从工件背景中分割出来,基于此又设计了焊接缺陷特征提取算法和缺陷类型识别算法,通过二叉树和逻辑回归分类可以将激光焊焊缝中的常见缺陷识别出来,识别正确率达到了工程化水平.
采用不同的挤压温度对汽车用5052-VTi新型铝合金试样进行了挤压成形试验,并进行了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 表明:在360℃挤压后,试样的强度最小,腐蚀电位最负,耐腐蚀性能最差;420℃挤压后,试样的强度最大,腐蚀电位最正,耐腐蚀性能最佳.汽车用5052-VTi铝合金的挤压温度优选为420℃.
对建筑隔板用镁合金试样进行了挤压成形,研究了添加和不添加Ti元素对建筑隔板用镁合金试样的影响,并进行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测试、对比和分析.结果 表明:与未添加元素Ti的Mg-3Al-1Zn合金相比,Mg-3Al-1Zn-0.8Ti合金的晶粒细化,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增大14、37 MPa,质量损失率减小了37.15%,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得到提升.Ti元素的添加有益于建筑隔板用Mg-3Al-1Zn镁合金综合性能的提升.
利用SEM、XRD、超景深显微镜等设备对304L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加热过程中生成的氧化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04L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加热过程中,首先生成主要成分为Cr2O3的薄而致密的氧化膜,随后钝化层失效,生成Fe3O4、Fe2O3、FeCr2O4尖晶石和铁橄榄石Fe2SiO4;当温度超过1177℃,Fe2SiO4-FeO相会熔化侵入基体,产生钉扎现象.该试验结果对了解和掌控不锈钢板表面氧化层具有一定的意义.
针对智能化焊接中的熔池质量控制环节,采用端到端的集成学习模型,提出一种更加有效的实时预测方法.基于集成学习算法GBDT建立起焊接参数、熔池尺寸与焊缝背部熔宽之间的预测模型.训练数据集由GTAW焊接仿真数据以及焊接实验数据组成.该模型有效提高了焊接过程中背面熔宽的预测准确性,进而为智能化焊接提供更有效的熔池质量控制.
研究了等温温度、保温时间和变形量对Mg-6Al-0.9E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等温热处理前后Mg-6Al-xEr的拉伸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等温温度下Mg-6Al-0.9Er合金的组织都由白色基体α-Mg和灰黑色β-Mg17Al12相组成,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α-Mg枝晶逐渐转变为球晶,圆整度提高、晶粒变小,Mg-6Al-0.9Er合金的显微硬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Mg-6Al-0.9Er合金的晶粒逐渐圆整和细化,并在等温时间为15 min时形成了完整等轴晶,显微硬度
设计了一种具有信号同步采集功能的高压水下湿法焊接系统.该系统由焊接系统、信号同步采集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和空气加压系统构成,可精准记录引弧到稳弧过程中的光、电、声信号以及焊接气泡状态信息.同时分别进行了0.3、20m水深条件下的湿法焊接对比试验,综合分析水压条件对水下电弧的影响.结果 表明,水压越大,电信号及焊接气泡稳定性越差,焊缝成型质量下降,但电弧粒子成分并未随水压的升高发生改变.
钛合金具有机械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极好、耐腐蚀性强等优点,其与玻璃的连接已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制造、生物医疗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等技术领域.采用阳极键合技术实现了TC4钛合金和B270玻璃的成功键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键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在钛合金和玻璃的键合界面有明显的键合层生成.采用元素分析能谱仪(EDS)测定键合层的元素种类及其质量分数,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键合层进行物相测定,经分析确认键合层由低价态氧化物Ti6O构成.键合机理为电场力的作用下玻璃中耗尽层的非
通过研究电子束束斑在大角度偏转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大角度偏转下增材制造设备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电子枪固有的聚焦和偏转工作方式的原因,电子束在大角度偏转下必然会出现严重的散焦现象,从而影响零件成型精度.通过修正设备的聚焦电流可以减小这种散焦的程度,提高电子束大角度偏转下的零件成型精度.利用本文提出的修正策略,在原精度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改进的增材制造设备可以快速成型尺寸更大的零件.
采用超声波焊接方法对0.3mm厚的Cu、Al箔片进行焊接,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接头界面组织和成分进行了研究,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s)的生成演变进行了探讨,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剪切力测试.结果 表明:当焊接能量较小时,Cu、Al元素在界面处发生互扩散,逐步形成了扩散反应区,析出α-Cu和α-Al固溶体相,随着焊接能量的增大,Cu/Al界面处发生变形,形成高密度位错累积,同时高温停留时间增长,Cu、Al元素快速扩散,形成第二相的驱动力增加,逐渐析出C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