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配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ma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评价玉屏风散及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小儿PNS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选择肾病综合征的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为主,低分子右旋糖酐、氢氯噻嗪及螺内酯、双密达莫及阿莫西林等对症支持治疗为辅。治疗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记录患儿水肿消退时间、蛋白尿转阴时间、维持缓解情况以及12个月内复发率。同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月、6月各检测1次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分别为(13.1±3.2)d及(7.5±2.3)d,蛋白尿转阴时间分别为(23.4±5.2)d及(10.7±1.8)d,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及蛋白尿转阴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1月、6月的血清总胆固醇逐步降低,血清白蛋白则逐步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及白蛋白的变化幅度更大,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7.5%及77.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复发率为32.26%,对照组复发率为60.87%,治疗组有效患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玉屏风散联合黄芪建中汤对小儿PNS临床疗效更佳,且在控制年复发率方面也具有极好的效果,对疾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玉屏风散;黄芪建中汤;肾病综合征;小儿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9-0039-03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系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临床上主要以激素(单用糖皮质激素)为其主要治疗手法,效果不好时则用免疫抑制剂配伍治疗[1-2]。该病具有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的特征,而且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其药理毒副作用对机体损害也大,因此,在巩固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复发率、减少副作用,是该病临床治疗中医者的重要关注点。基于中医体质学说,“肺脾不足”是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机[3-5]。本研究以小儿体质学说为基础,以理法方药为核心,通过观察玉屏风散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从中探索小儿肾病综合征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经验,为小儿PNS的临床治疗开拓新思路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患儿80例。8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方法被随机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
  1.2 纳入标准 (1)选择1~14岁首发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且未接受激素治疗(2周内)的患儿。(2)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剔除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如严重心、脑、肝功能异常及造血系统功能异常。(2)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者。(3)合并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及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病等继发性肾病者。
  1.4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高蛋白尿征:呈+++~++++尿蛋白、持续14d以上尿蛋白定量>0.1 g/kg·d或>3.5 g/24h。(2)低血浆总蛋白征:白蛋白<30 g/L。(3)高血胆固醇征:>5.7mmol/L。(4)重度水肿征:双下肢明显水肿,重者水肿累及全身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腹水。以A与B为确诊必备征状。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为主,低分子右旋糖酐、氢氯噻嗪及螺内酯、双密达莫及阿莫西林等对症支持治疗为辅。强的松的用法为1.5~2mg/(kg.d),≤60mg/d,3次/d,口服,定期规律减量。激素无效者加用环磷酰胺(累积量100~200mg/kg)或雷公藤多甙片(1~1.52mg/(kg.d),累积量75~120mg/kg)。治疗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黄芪15 g,白术10 g,防风5 g,桂枝5 g,赤芍5 g,生姜5 g,大枣10 g,甘草5 g,莪术5 g,枳壳5 g,鸡内金10 g,山萸肉10 g。2~5岁:1/3剂·bid,6~9岁:1/2剂·bid,10~14岁:2/3剂·bid,温服。2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药物。
  1.6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月、6月各检测1次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3) 观察记录患儿水肿消退时间、蛋白尿转阴时间、维持缓解情况以及12个月内复发率。
  1.7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无效;尿蛋白转阴、尿蛋白定量<150mg/24h、血清白蛋白指标正常为完全缓解;以上3个指标指数缓解达≥50%为部分缓解;患者以上指标没好转或更差为无效。复发判定:12个月时,治疗有效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50%,即可判定为复发。
  1.8 统计学方法 SPSS20.0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12个月时复发率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3(57.5%)及31(77.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随访至治疗12个月,治疗组10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32.26%(10/31);对照组14例复发,复发率为60.87%(14/23);2组复发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2组患儿水肿消退时间、蛋白尿转阴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与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分别为(13.1±3.2)d及(7.5±2.3)d,蛋白尿转阴时间分别为(23.4±5.2)d及(10.7±1.8)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及蛋白尿转阴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42及16.78,P<0.01)。
  2.3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及血清白蛋白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1月、6月的血清总胆固醇逐步降低,血清白蛋白则逐步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及白蛋白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基于中医体质学说,“肺脾不足”是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机[3-5]。肺、脾常不足及肾常虚为小儿生理特征,而其中肺、脾不足在稚阴稚阳之体的小儿中更是尤为明显。肾主水,上行为津液下行为尿,病致则水积也。而肺脾不足在水肿发病机制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肺主气,外合皮毛为人体首要屏障可抵御风邪,当肺常不足则致卫外不固;脾乃后天之本,具运化水谷精微之功,助人体正气抵御外邪,脾常不足,则无力吸收水谷之物运化成精气,更易积湿成水,于体不利;小儿往往因其肺、脾常不足致肾病更难治愈,相互作用之下机体正气耗伤,外邪更易侵袭。
  由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内因是肺脾不足,据病因机理将玉屏风散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应用到治疗中。药物组方:黄芪,防风,赤芍,白术,桂枝,莪术,大枣,枳壳,甘草,生姜,鸡内金,山萸肉等。玉屏风散具健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为扶正祛邪之良方,有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均表明其就用于肾病综合征治疗,可使患者血清IgG 水平有效提高并能明显降低复发率,促使机体免疫力提高,从而抵御外邪[6]。黄芪配入小建中汤即为黄芪建中汤,该方温中补虚,在虚劳之症的治疗当中疗效十分显著[7-8]。玉屏风散与黄芪建中汤组方,配伍得当,诸药相辅相成,既宣畅气机又协调阴阳,补肺健脾、行气活血功效显著,能成为治疗及预防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的重要方剂。在本研究中,采用玉屏风散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增加,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比例显著增加,治疗有效患儿复发率明显降低,水肿消退时间及蛋白尿转阴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更快,组间差异显著(P<0.01)。因此,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玉屏风散联合黄芪建中汤对小儿PNS临床疗效更佳,且在控制年复发率方面也具有极好的效果,对疾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
  在治疗过程中,未见玉屏风散及黄芪建中汤的明显不良反应。因此,笔者认为,玉屏风散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孟准.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理方案[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3(1):1-2.
  [2]钟伟恩,叶红,李石红,等.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肾病综合征患儿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及干预[J].山东医药,2014,54(13):49-50.
  [3]袁斌,任辉杰.肺脾不足是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的关键[J].中医儿科杂志,2007,3(4):9-10.
  [4]章文平,李宏贵,兰小平.小儿肾病复发的中医防治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7):75-76.
  [5]郭婷,黃文龙,丁樱.丁樱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2):173-174.
  [6]章文平,李宏贵,兰小平.中医药防治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临床研究的组方思路[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0):1-2.
  [7]叶红,钟伟恩,揭东英.黄芪联合标准方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9):25-27.
  [8]叶红,钟伟恩,揭东英.黄芪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性激素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6):2479-2481.
  (收稿日期:2021-04-1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国医大师张震疏调通便方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将6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疏调通便方颗粒)和对照组33例(麻仁软胶囊),2组均治疗7 d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便秘症状评分、便秘疗效、中医伴随症状情况。结果 治疗组便秘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藏族传统体育属于民族文化范畴,具有人类社会文化的属性,其产生与发展受思想文化、地域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认为,生态环境是从事体育活动最重要的外在条件,藏族传统体育以"自然——人文生态系统"为依托,有着与人类、体育、环境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融的生态文化特性,是在藏民族文化底本上产生和发展的体育文化,并与西藏高原自然环境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提出了在现代社会变迁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寻藏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模式,服务西藏文化建设.
摘要:目的 对补肾活血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 收集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中药。观察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血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治疗前后B超绒毛膜下血肿面积的变化、绒毛膜下血肿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摘要: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川牛膝、延胡索浓煎后,通过直肠滴入方式给药,联合西药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肌注给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来诊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直肠滴入+西药肌肉注射)30例,对照组(西药肌肉注射)30例,2组均于经前3~5d开始用药,经净停药。观察各组每个阶段症状积分情况,统计分析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
摘要:目的 探讨消癌顺气汤联合全乳腺放射对肝郁气滞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肝郁气滞型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术11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标准方案进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癌顺气汤联合全乳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8w。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在炎症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学指标和相关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降低TNF-α、IL-6、HAMA、HAMD、CEA
摘要:目的 比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心功能差异情况,为慢性肺心病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心脏彩超和hsCPR检测,将不同证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2组间比较,研究各证型间心功能差异性。结果 共纳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101例,按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阻肺组、痰热郁肺组、肺肾气虚组、阳虚水泛组,其中痰浊阻肺组/痰热郁肺组与肺肾气
摘要:目的 運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丹参在现代临床治疗应用上的量效关系。方法 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搜索“丹参”、“紫丹参”、“赤参”,将2010年8月1日—2020年8月1日期间在中国知网发表的含有“丹参”的临床研究、经验及医案进行汇总、筛选、录入,利用SPSS 20和Modeler 14.1提供的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丹参在现代临床上的剂量主要有
摘要: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疫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炎为主的传染病,该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在全国各省市及境外部分国家均有确诊病例,防控形势严峻。当前西医对新冠肺炎主要采取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