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汉字的魅力》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ne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完成本专题的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认识汉字的特点,通过汉字游戏感受汉字的趣味性,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感受汉字的魅力。
  3.使学生享受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增强维护汉字纯洁性的责任感。
  二、研究过程
  1.资料收集:汉字起源传说,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造字法;书法作品(名家的或自己的毛笔或硬笔书法);关于汉字的故事、趣闻轶事,字谜、成语、古诗词若干;2008年奥运会徽的含义;调查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
  2.资料分析:研究汉字的演变发展,分析汉字独特的发展规律;研究汉字与欧美表音文字的区别,分析汉字的奇特之处;研究如何鉴赏书法作品,分析汉字的构造美;研究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分析汉字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分析汉字的未来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3.成果展示:通过PPT、实物展示、演讲、小品等方式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4.总结报告:反思本次研究性学习,撰写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组课题研究意义、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以及尚待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等。
  三、分组安排
  全班学生按照五个选题分成五组,每一组成员8~10人,其中(1)资料收集员两三名,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调查、整理工作;(2)资料分析员2名,负责资料统计处理、结果分析工作;(3)成果展示员两三名,负责整个探究的组织安排和成果的展示工作;(4)总结汇报员2名,负责撰写总结报告。
  四、教学流程
  1.教师导入。师: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一件令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振奋的事情。那么奥运会徽也就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对2008年的奥运会徽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能否从这个会徽中看出汉字的美和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个短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边看边考虑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观看完毕,谈感受。教师从汉字美的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从奥运会徽中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她像一个“人”,又像一个“京”字,还像一个“文”字,预示着首都北京将举办一个“人文奥运”。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和希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者,正舞出中国人民的豪迈欢腾;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充满生机与朝气、坚强与超越的运动员,正奔跑出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龙腾虎跃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欢迎各国喜爱运动、热爱和平的人们。)
  的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遨游汉字王国,走进“汉字”专题。
  2.版块一:汉字之史。师: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那么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着怎样的传说呢?汉字又是怎样发展演变呢?
  (1)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种说法,最常见的是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所以仓颉被称为“中华文字始祖”。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的整理者或者颁布者。
  (2)演变发展:教师将不同时间段的汉字打乱顺序,让学生按从古至今的顺序重新排列,并指明朝代。
  师:从这个演变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在没有语言或语言还不完善时,人们常用画画交流思想,后来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逐渐改为似画非画的符号,这些符号约定俗成就成为某个地域的文字,经过漫长的多个区域的演变,才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文字。)
  3.版块二:汉字之奇。师: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说:“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汉字是拼形文字,学了汉字能使人变得更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说呢?汉字的奇特之处在哪里呢?这恐怕要从汉字的造字法中找原因。
  (1)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教师出示汉字,学生说出体现了哪种造字法,并阐述理由。
  (2)汉字区别于欧美表音文字的特点。
  ①由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说说汉字和英文单词的区别。
  ②教师出示英文单词(ram),再出示汉字(羝),让学生比较得出汉字既能表音又能表意的特点,而英文单词只能表音。类似的字还有渔、雹、煲等。
  教师出示两排汉语拼音,学生读出是两句唐诗;再出示汉字形式的唐诗,让学生与前相比,得出结论:汉字具有形象性特点,能引人联想。(从“日”字、“依”字、“山”字我们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在山头慢慢下沉的画面,从“河、入、海、流”字中,我们仿佛看到黄河奔腾咆哮着汇入大海的壮阔景象。而从拼音文字很难看出诗中表达的意境。)
  4.版块三:汉字之美。师:汉字同书法、诗文、绘画、音乐乃至舞蹈都有密切联系,巧夺天工,极富艺术魅力。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准备的书法作品,欣赏一下汉字的美。希望上台的同学能进行一定的赏析性评价。
  (学生展示书法作品,并评价。教师最后展示“马”字书法作品。)
  5.版块四:汉字之趣。师:到现在为止,相信同学们已经领略到汉字的魅力了,如果我们继续研究汉字的趣味性,也许,你会更喜欢汉字。
  (出示“藏头诗”。)
  师:藏头诗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隐藏在每句的第一个字中,也就是说每句的第一个字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看出来了吗,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唐伯虎送给秋香的一首诗,意思是“我为秋香屈居童仆”。)
  出示“析字联”。
  师:相传在一次宴会上,一客人出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意思是说,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有两点,西边有三点。它妙就妙在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的。在座客人冥思苦想,这时,仆人送上糕点来,有一个人即景生情,对出下联,大家能猜出是什么吗?“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一语既出,满座惊叹。
  6.版块五:汉字的未来。师:我们可以感觉到汉字是如此富有魅力,所以如今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那你知道汉语在世界上有着怎样的影响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世界各地热情学汉语的文字资料。)
  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汉语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感觉到汉字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的,汉字的道路会越走越远。我们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学生,应该为祖国语言文字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7.总结。同学们,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感受了汉字的无穷魅力和使用汉字的光荣与骄傲。这些神奇的汉字是我们聪明的祖先从劳动中、从大自然中创造出来的,汉字里熔铸着他们的智慧和灵感。汉字是美的,我们要懂得欣赏,更要珍惜,汉字是神圣的,我们要自觉维护她的纯洁。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汉字,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
  8.布置作业。总结、反思本次研究性活动,将收获与体会整理成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伊里奇关于“学习网络”的设想预示着学校不是唯一的教育资源,除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构和社会力量具有教育潜力,能够承担教育责任。一方面,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使学校本身的功能得到应有发挥。另一方面,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把教育的功能延伸到整个社会。其类型主要有美国家庭学校和可选择学校两种。  关键词: 学习网络理论 美国家庭学校 可选择学校 教育资源  伊里奇是在对学校及学校
中国古代诗人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选择和锤炼,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廷让的“吟安一个宇,捻断数茎须”,皮日休的“吟安五个字,用破一生心”,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荀鹤的“曲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曹雪芹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等等,这些诗句正说明了诗人们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辞警意丰、笔无虚设的境地,在遣词用字方面讲究锤炼、费尽
摘 要: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展开,以及科技的发展,19世纪人们在思想上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实证主义应运而生。实证主义的奠基人孔德从审美的外部条件检视文学问题,他的社会学认识论和美学思想传入德国又影响了舍雷尔等一批倡导以实证主义进行文学研究的文学史家。本文从实证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在德国的发展及其衰落等方面全面分析实证主义文学研究法。  关键词: 德国实证主义 文学研究 文本分析  实证主义文学
目的:采用HPLC方法测定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中L-谷氨酰胺的释放度。方法:1.崩解时限的检查1.1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配制人工胃液:取稀盐酸16.4mL,胃蛋白酶10g,,加水稀释成1000mL,即得。人工肠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并调节pH值为6.8;另取胰酶10g,加水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至1000mL,即得。1.2检查法用吊篮法检查。取胶囊6粒,先在盐酸溶液(9
摘 要: 让学生习得充分调动、发挥积极主动性的自主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语文改革的主要任务。自主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自练、自得自悟、互动交流,自评自纠,通过自己的努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掌握方法、扩大知识面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练习机会,使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处理好“双主体”的关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自主性学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学习需要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二是从外部诱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动机 学习需要 外部诱因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方面构成的。学习需要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部动机激发;诱因是与学习需要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