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在《秋水》篇中从“道”的高度来审视世界,他眼中的对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变化着的客体对象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所无法穷尽的,因而就形成了人们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庄子“以道观之”的宏观视野,使认识不再拘泥于一隅之知,而是将我们的认识引向无穷相对的广大领域。庄子的相对主义倾向,对当时居于显学地位的儒墨独断论也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