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培养服装专业人才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o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服装专业的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滞后于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这违背了教学的初衷,不利于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产教结合模式是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众多职校推进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从产教结合模式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现状,立足现实,寻找契合点,为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深入持续推进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一、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模式的内涵
  一般认为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服装专业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相关活动(环境、内容、过程),仿真于服装企业生产的工作流程,融教于产、产教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学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中,应以企业生产计划为“教学大纲”进行课程安排,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计划,注重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统一。
  二、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现状分析
  目前,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一些学校已经行动起来,尝试进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但由于体制、机制的不统一,合作过程缺乏细节上的落实、管控,产教结合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方为各自独立实体,文化、制度、管理等方面差异明显。尽管双方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但都想各取所需,在涉及到自身利益受到损失时,又表现得消极应付,不愿付出。这种松散式的结合方式,缺乏实质性内容的填充,致使合作上“同床异梦”,产教“结而不合”,不利于产教结合全方位推进。
  (2)在服装专业产教结合过程中,缺少政府的参与,未能建立起“产教清晰、权责明确、互惠互利、管理科学”的制度保障机制,制约了产教结合的深入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牵手各方,强化、细化制度建设,这是服装专业产教结合有序推进的制度保障。
  (3)服装企业的正常生产与学生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矛盾。首先,生产订单具有时效性,过多地介入学生的实践教学,必然影响其生产任务的完成。其次,学生作为生手,尚不熟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但影响产品质量,还会使企业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这是企业不愿意看到的。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自然不愿深入参与到产教结合中去。
  凡此种种,都使产教结合模式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始终未能深入展开。
  三、寻找产教结合契合点
  目前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一般有校企合作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校办工厂模式、企业办校模式等。任何模式对于服装专业实践性教学来说都有其局限性。解决这种结构性矛盾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政府支持,政策引导,互惠互利,制度保障。
  (1)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由当地政府牵头,校企参与,共建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决策指导机构,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结成产教联合体。成立企业参与下的服装教务部门,共同制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大纲,以企业为中心的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制定教学内容。同时聘请企业精英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形成教学共同体。
  (2)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服装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中去,在生产中学习、提高。企业不同部门骨干定期参与到学校的专业教学中来,互融互合,相互作用,统筹运作。
  (3)实践教学。双方商讨在互利原则下共建实训基地,基地可在学校,也可在企业厂区,实行校企一体化管理,产教结合,分组教学,开展实训。实训内容以企业的岗位要求确定。基地可以在不影响实践教学的前提下,结合学校人力资源为企业做些必要的付出,也可作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勤工俭学的场所。
  (4)二位一体,共同建立学生考评机制。校企两位一体,形成对学生考评机制的整体合力。共同制定考评细则,明确考评任务,学校要侧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考核,企业要侧重于学生的岗位技能考评,通过考评,正确评价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德才表现,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回报,学校参与社会短期培训,为合作企业培训一线基础性工人。企业可优先录用学校服装专业人才。同时,作为地方政府,应肯定企业为服装产业人才培养所作出的贡献,应给予相应的的补偿,从而激发起他们更多的参与意识。
  通过产教结合,把服装前沿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能改变学校教学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产教结合,教师走入企业,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产教结合,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严谨务实作风,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通过产教结合,使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源泉,必将受益无穷。在产教结合过程中要坚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找准契合点,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产教结合的深入、健康的开展。
其他文献
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解决是数学学科能力培养教学,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的重要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将问题解答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