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做到有效性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c4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语文课堂教学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为能够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满足现代需求,并且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应当选择有效措施及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使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得到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而言去,其本质就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为重要动力,只有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够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知识自主进行探索及实践,从而使学生能够将高中语文知识尽快内化,并且使其得以发展,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自主进行合作与探究。具体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其提高兴趣在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通过有效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可很好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从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调动其主动性及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氛围
  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艺术加强注意,对所有学生均应当平等对待,对学生合理进行诱导启发,对教育机智应当灵活熟练掌握,对适度有益训练进行合理选择,对学生准确公平地进行评价。这样一来,才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并且共同进行探究,使良好课堂氛围得以形成。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理特点及语文学科性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有效运用,从而在教学课堂上营造良好氛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有效运用情感交流将预定教学计划完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文章中表现出清新爽朗基调时,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当保持愉悦欢快心情,从而对学生产生感染;若文章中表现出哀怨悱恻基调,则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应当表现出沉郁凄凉心情,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三、对教学内容精选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篇文章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内容可形成有效刺激,不必全面讲解,而是应当合理筛选以及删减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掌握文章中精华及要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只讲解这些内容,从而使学生有充足时间及空间自主进行参与,并且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另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对知识量进行合理控制,选择教学内容中要点部分,将主要问题突出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应用于训练学生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能力,从而使学生知识及能力迁移很快形成,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在对《边城》这一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可设计两个大问题:课文中写道翠翠哭有几次?每次原因是什么?文章写到的唱歌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这两个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自己思考,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教师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刻画人物心理时所运用环境烘托艺术手法进行较好体会,并且能够对文章中所描绘风土人情以及抒发感情能够较好体会。
  四、对学生能力加强培养
  新课标中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对合作学习方式及交流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对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进行培养。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合作及交流,选择参与式教学,不但能够使教学有效性提高,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进行讨论,学生能够对自身想法进行表达,同时能够吸收他人意见,能够使教师与同学更加肯定,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成就感,使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得到巩固,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有效参与,进而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对学生能力进行更好培养。
  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性教学的实施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并且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方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从而使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井艳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J].现代交际,2014(12).
  [2]王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
  闫佳佳,教师,现居吉林白城。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过程。我在准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的教学时,反复咀嚼文本,围绕“对话”并利用多个“对话”设计教学,设定教与学目标为──“快读课文,通过赏读四句话理解题目含义(重点),品读关键句段体会成长感受(难点)”,四个教学环节为:  一、对话留守,从自己出发。  二、对话情节,从文本入手。  方式:阅读课文,简述故事。  目的:理解题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文化,意蕴丰富,语义深远。它体现了学校的目标价值和方向引领,也是衡量学校发展优劣和境界高低的依据。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不是缺少管理制度,而是缺少文化兴校的思想战略;今天校长的尴尬,不是缺少
江苏省教育厅在小学开展“E课堂”教学试点,揭开了“E课堂”融合到教学活动中的序幕,而后E课堂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教育的信息化带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现代化。先进的“E学习”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作文E课堂的特点与优势  所谓“E课堂”,就是利用电脑、交互式平板电视等硬件设备,把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救出来,让学习变得轻快起来。作文E课堂相较传统作文教学
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和优势,进一步优化整合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将无声的书面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和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起来,使大学语文教学信息传递的质和量都发生飞跃;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毋庸置疑,多媒体技术进入
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对于像我们这样外籍生占了将近一半的的乡镇学校,推行课外阅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困难重重。但我们坚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踏上了推行课外阅读之旅。   一、多措并举,营造读书氛围。   课外阅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所以不解决语文教师的思想问题,推行只能是空谈。我们通过教研会、例会进行全员发动,让语文教师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难点,如何突破作文教学瓶颈制约,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了多看多说多写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鼓励学生“多看”,从生活中汲取生动素材  作文教学离不开丰富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必须从生活中汲取。许多初中生涉世不深,平时缺少生活感知,所以写作陷入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笔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坚持多看,从
“以读为本”是语文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理解并贯彻这一理念?笔者谈一下自己看法与做法。  古人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语文,必须多读”这是一条古人就知道的规律。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相统一的,而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占据了全卷五分之二的分数。但同时也是学生失分的重灾区,对我校基础薄弱的学生尤其如此。每次考试,总有一部分同学不写或没写完作文。问原因,都说“没啥可写的”、“不知道怎么写”。那么在高考复习阶段,怎么开展有效的作文训练呢?笔者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听写训练  这是语段练习的一种方式。由老师事先选好素材,一般选取篇幅较短、蕴含一定哲理或启示的小故事。在课堂上以较慢的语速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等教学要求,提倡学生“自主拟题”,“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觉,沟通见解”。但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
高中语文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课程,长久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经过摸索实践,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措施。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语文教学气氛不浓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真正主宰,依旧是语文大戏中的“主角”,多数是陈述式的、刻板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不浓厚,学生的语文兴趣也无法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