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策略上,教师应把着眼点由“怎么教?”转移到“学生怎么学?”,把“课堂”改成“学堂”,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宗旨,以指导型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主攻。精心组织课堂,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字,它还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重现前人发现探索的过程。因此,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也是创新,学生的创新多是一种学习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又为成人后的创新做好了准备。同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不是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热情。
  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利用科学家研究的史实,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们是如何提出方案、建立理论的,设想如果身处其境,能否会有那样想法,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热情。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节知识时,我引导学生做好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让学生讨论通过实验,能提出什么问题,能想到什么。在学生提出各种想法和问题后引导学生:物体不受外力时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生活中有不受外力的物体吗?物体受力时是怎样运动的呢?受平衡力又怎样呢?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能和伟人一样发现问题。伟大的发明并不是神秘不可及的,而在自己身边,自己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只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实践,创新意识才会深入学生脑海中,并不断得到强化。当然学生提出的想法或做法不可能都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但由于对于其个人来说都是新的,因此我总是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强化创新的自觉性,激发出创新热情。
  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与乐知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如我在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提前布置学生在家多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简单物体如木片、梳子、铃铛、音叉、鼓、纸哨、笔套、橡皮筋、纸盒等,并把它们带到课堂上。在课堂上我先并让学生摆弄这些器具并使其发声。同学们用敲、拨、拉、吹、弹、摇、拍等方法,都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这样让学生自己感受“声音的世界”,由此进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看、听、摸,动手做各种发声的实验,再经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得出结论: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了解这一规律后,再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如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咙振动,观察和解释蝉鸣现象等。物理知识和物理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课内和课外都注意引导学生主動探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如观察水的沸腾、“神舟”十号发射升空之际,布置学生收看电视并通过媒体收集信息,了解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情况等。这样,学生手脑并用,兴趣盎然。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让学生的好奇心变成创新的动力。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例如:我在讲“物体的浮与沉”时,从电视剧《穆桂英》中的一个片段“穆桂英如何打捞降龙木”引入课题,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涉及物体的浮沉。学生带着好奇心在课堂上积极讨论,相互交流,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研究物理问题的情景中。
  2.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我讲你听,灌输给学生知识,效果不佳。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探究、讨论”打破了传统格局;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打破了原有的模式;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打破了沉静的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质疑、提问能力。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伟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所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在教学实践中,我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措施一:学生通过动手活动,讨论自己所提出问题是否存在遗漏、不规范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提问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在上课前布置学生带空的牙膏皮、小玻璃瓶、小石块等物品;上课时让学生动手探究:“怎样使空牙膏和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下沉?”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带着问题动手、讨论、学习。
  措施二:如“物体的浮与沉”一课中,在学生动手实验、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后,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有一艘轮船因撞上冰山沉没于水中,让你来打捞沉船,怎么做?说说你的做法。这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个过程既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完善,又是知识的复现,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强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其他文献
一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正逐步深入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但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有哪些效用呢?2010—2011学年我校初中物理成立了课题组,专门对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我们选取了八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一个班为实验班,坚持每周在多媒体教室上物理课。另一个班为对照班,继续用传统教学方法上物理课。学年结束后,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成绩评估,统计数据如表一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科技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学生学习时间有限,课程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方法呢?把现代多媒体技术引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实验教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现代技术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实验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何发挥化学教学的优势,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师必须探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供同仁参考。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首先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化学现象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具体有三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教师角色。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学生仅仅靠在课堂上学习的物理知识远远不能使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在未来的学习物理的道路上,学生是否能学好物理、用好物理,甚至在物理领域作出重大贡献,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