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集体——浅论培养大学生集体归属感

来源 :红河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d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大学生集体归属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高校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沿着大学新生入学到毕业生就业整个进程,深入探讨培养集体归属感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并从教育,感化,实践三方面提出建立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意见,以求解决大学生缺失归属感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因揩车维修不合理而导致的工人劳动强度、机配件和原材料消耗以及用电量等增加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细纱机产质量,阐述细纱机揩车目的、范围以及传统维修方式的弊端,提出“
为了掌握影响某新型固定阀式磁流变阻尼器输出阻尼力的因素,利用ANSYS软件,对不同结构参数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建模,并进行了静磁场分析,得到了磁感应强度云图及磁力线分布。分
摘 要:在以工科为背景的高校中,如何建立具有特色的应用物理学专业是目前研讨的重点课题。讨论一种厚基础、注重科研与创新能力训练、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3个方面给出实现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科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物理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15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需要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学校教育教学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具有创新的能力,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地理学科是高考必考学科,而这一学科往往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很困难。那么如何把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提高上来呢?这就需要广大地理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只有当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水平就会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自然提高上来了。  关键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代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极高的素质修养,还要拥有扎实的知识技能。而数学作为学习生涯中的基础学科,就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入研究性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还能提升对知识整体吸收的能力以及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动力。因此,想要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拥有竞争力,就要重视在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7年红河学院哈尼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哈尼族大学生体质发展水平滞后,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