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痹的证治

来源 :风湿病与关节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胞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胞痹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5型:邪实候(膀胱湿热证、肺热壅盛证),正虚候(脾气不升证、肾阳虚衰证),痰瘀候(气滞血瘀证),临床应用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胞痹;赖特综合征;六腑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证治;规范化;虚邪瘀
   胞痹,又稱膀胱痹,多由脏腑失调,外邪侵袭,膀胱气化失司所致;是以小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艰涩不利,鼻流清涕,并伴有肢体关节疼痛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痹病[1]。胞痹为六腑痹之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胞痹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对风湿病认识的局限,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医学者不知痹病中有胞痹。
   有关胞痹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论之较详,后世医家大多宗《黄帝内经》之意。宋代《圣济总录》首次将胞痹单独列出进行论治。金·刘完素《黄帝内经素问宣明论方》指出,足太阳膀胱经直行,从巅入循于脑,气下灌于鼻,时出清涕不止与胞痹相关。元·朱震亨《脉因证治》认为,胞痹的病机为“三气客于胞中”所致。元·罗天益《卫生宝鉴》列有胞痹方剂,对后世治疗胞痹选方用药具有指导作用。清·喻昌《医门法律》指出,由虚热蕴结膀胱,肺气不能下行所致的胞痹用肾沥汤治疗,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费伯雄《医醇賸义》用自制利济汤治疗胞痹。秦之桢《症因脉治》首次明确提出,胞痹即膀胱痹。尤怡《金匮翼》详细分析了胞痹的病机。现代娄玉钤《中国痹病大全》指出,胞痹也称脬痹。历代文献多认为胞痹是膀胱本身的病变,或伴有肢体关节病变。本文所论胞痹除了有膀胱的病变,还伴有肢体关节的病变。
   西医学的赖特综合征、淋病性关节炎、膀胱肌麻痹等可出现胞痹表现。
  1 病因病机
   胞痹多由感受寒湿热等邪,或脏腑失调,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司,肢体关节痹阻所致。
  1.1 感受外邪 感受风寒湿等邪,邪斥不散,阴寒凝结,气化不利,或邪传膀胱,而为胞痹;或过食辛辣厚味,酿湿生热,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而为胞痹;或热邪壅肺,不能肃降,津液失布,水道不利;或肺热过盛,下移膀胱,热气痹阻而成胞痹。如《圣济总录》曰:“今风寒湿邪气,客于胞中,则气闭不能化出,故胞满而水道不通。”清·姚止奄《素问经注节解》曰:“若阴寒凝结,亦令胞痹。”吴谦《医宗金鉴》曰:“是邪内传于膀胱,则为胞痹也。”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曰:“若阴寒凝结,亦令胞痹。”
  1.2 脏腑亏虚 劳倦伤脾,脾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小便不利,而成胞痹;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气不化水,而致胞痹;或因下焦积热,日久不愈,耗损津液,以致肾阴亏耗,水府乏源,而致胞痹。如《症因脉治》曰:“胞痹之因,……若上伤肺气,清化之令不及州都,下伤肾气,开阖之关不利,而胞痹之症作矣。”清·尤怡《金匮翼》曰:“胞痹为肾虚,热壅膀胱。”
  1.3 气滞痰瘀 肝郁气滞,疏滞不及,三焦气化失司,而致胞痹;或痰浊瘀血痹阻,三焦气化不利,水道不通,而致胞痹。如元·朱震亨《脉因证治》曰:“三气客于胞中,……胞满而水道不通,随经出鼻窍。”《金匮翼》曰:“膀胱藏津液而禀气化,邪气痹之,水气不行,……积而成实。”林珮琴《类证治裁》曰:“膏粱积热于上,……结于胞中故痹也。”
   综上所述,胞痹多为感受外邪、脏腑亏虚和气滞痰瘀等因素所致,概括起来即“虚、邪、瘀”[4]三类。其主要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胞痹的病位主要在膀胱,涉及肢体关节,与肾、肺、脾、肝、三焦等脏腑关系密切。上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肺;中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脾;下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肾。病有虚实,实多为湿热、气滞、痰瘀等,虚多为肾脾等脏腑虚弱。
  2 诊断要点
   小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艰涩不利,鼻流清涕;伴有肢体关节、筋骨肌肉疼痛、麻木、困重、酸胀等,以下肢非对称性关节炎为特征。
  3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主要辨虚实:胞痹有虚实的不同。因湿热蕴结,浊瘀阻滞,肝郁气滞,肺热气壅所致者,多属实证;因脾气不升,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所致者,多属虚证。即使同一中焦病变,也有虚实之异。中焦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者属实证;而中气不足,脾气不升,浊阴不降导致胞痹者属虚证。若起病较急,病程较短,体质较好,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涩或数,属于实证;若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体质较差,神疲乏力,舌质淡,脉沉细弱,属于虚证。“腑以通为用”,因此,胞痹治疗原则为调脏腑、助气化,以通为主。实证治宜清热利湿、清泄肺热、疏肝理气而通水道;虚证治宜健脾益气、温补肾阳而助气化。此外,可应用开提肺气的治法,开上以通下。本病按“虚邪瘀”辨证可分为3候5型。
  3.1 邪实候
  3.1.1 膀胱湿热证 小便点滴而下,色黄,肢体疼痛不适;小腹胀满,口苦口黏,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以小便点滴而下,色黄,肢体疼痛不适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湿热壅积于膀胱,故小便色黄点滴而下;湿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故小腹胀满;湿热内盛,故口苦口黏;湿热阻络,故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均为膀胱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通调水道。
   方药: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宣痹汤(《温病条辨》)加减。方中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通利小便;防己、滑石、栀子、赤小豆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薏苡仁、蚕砂祛除水湿,宣痹通络;连翘增强清热利湿之效。诸药共用,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功。
   若胞痹溺涩不通,蕴积为热,小腹急痛,宜肾沥汤(《张氏医通》)。
  3.1.2 肺热壅盛证 小便不畅,咳嗽,肢体关节热痛;咽干,烦渴欲饮,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以小便不畅,咳嗽,肢体关节热痛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故小便不畅;肺热上壅,气逆不降,故见咳嗽;热邪痹阻经络,故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肺热津伤,故咽干,烦渴欲饮;舌红,苔薄黄,脉滑数均为肺热壅盛之象。
   治法:清泄肺热,通络利尿。
   方药:清肺饮(《证治汇补》)加减。方中黄芩、桑白皮清泄肺热;车前子、木通、栀子、茯苓清热利小便;忍冬藤清热通络。全方共奏清泄肺热、通络利尿之功。
  3.2 正虚候
  3.2.1 脾气不升证 时欲小便而不得出,小腹坠胀,肌肉痿软无力;气短,语声低微,神疲乏力,纳差;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以时欲小便而不得出,小腹坠胀,肌肉痿软无力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清气不升则浊阴不降,故时欲小便而不得出;中气不足,故气短,神疲乏力,语声低微;中气升提无力,故小腹坠胀;运化无力,故纳差;脾主肌肉,运化失司,肌肉失养,故肌肉痿软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脾气不升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化气利尿。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方中人参、黄芪益气;白术健脾运湿;桂枝通阳,助膀胱气化;升麻、柴胡升清降浊;茯苓、猪苓、泽泻健脾利尿。诸药配合,共奏健脾益气、化气利尿之功。
  3.2.2 肾阳虚衰证 小便不利,排出无力,腰酸肢冷;小腹冷痛,得热痛减,遗尿,并伴有肢体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以小便不利,排出无力,腰酸肢冷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肾中阳气不足,气化不及州都,故见小便不利,排出无力,遗尿;肾阳久虚,阴寒内盛,故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元阳虚衰,失其温阳,故见腰酸肢冷,肢体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为肾阳虚衰之象。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方药:巴戟丸(《张氏医通》)加减。方中桂枝、附子通阳化气利尿;巴戟天、肉苁蓉、鹿茸温补肾阳,以鼓动肾气;车前子利尿。全方共奏温补肾阳、化气利水之功。
   若老人精血亏虚,病及督脉,而见形神委顿,腰脊酸痛,宜香茸丸(《证治准绳》)。若小便不畅,小腹疼痛,按之痛剧,鼻流清涕,宜茯苓丸(《张氏医通》)加减治疗。本方虽然以茯苓通利为名,但是全赖牛膝、地黄、山药调补津液为主;肉桂、附子味辛走散,以行牛膝、地黄之滞;紫菀上滋化源,下利膀胱;细辛开发上窍,专为上为清涕而设。九味相配,相辅相成。
  3.3 痰瘀候 气滞血瘀证:小便艰涩不畅,胁腹胀满,肢体关节胀痛或刺痛;多烦善怒,善太息,病情随情志变化而变,皮色黯;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或涩。以小便艰涩不畅,胁腹胀满,肢体关节胀痛或刺痛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七情内伤,肝郁气滞,失其疏泄,水液输布失司,故小便艰涩不畅,多烦善怒,善太息,病情随情志变化而变;气机郁滞,气机不利,瘀血阻络,故见胁腹胀满,肢体关节胀痛或刺痛,皮色黯;舌黯红,苔黄,脉弦或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理气化瘀,通絡利尿。
   方药:沉香散(《金匮翼》)合三灵汤(《医醇賸义》)加减。方中沉香、陈皮疏调肝气;柴胡、青皮疏肝解郁;当归、王不留行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滑石、石韦通利水道;白芍养血柔肝;丹参活血通络。全方共奏理气化瘀、通络利尿之功。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25岁,2018年11月4日初诊。以尿急伴膝关节肿痛半个月为主诉。患者半个月前因不洁性交出现尿急、尿痛及尿不尽表现,并渐出现双眼发红,有烧灼感,分泌物增多,双膝及右踝关节肿痛不适。现症见:双膝及右踝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右手小指弥漫性肿胀,呈“腊肠样”,低热,口苦口黏,少腹满痛,尿急、尿痛,眼红,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西医诊断:赖特综合征。中医诊断:胞痹,证属膀胱湿热。治宜清热利湿,通调水道。处方:薏苡仁30 g、蚕砂15 g、防己20 g、木瓜30 g、川牛膝30 g、苍术15 g、连翘12 g、木通12 g、车前子15 g、萹蓄12 g、瞿麦12 g、滑石15 g、栀子12 g、赤小豆30 g。3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中成药着痹畅、热痹清、瘀痹平每次3~8片,每日3次,口服。
   2018年12月5日二诊,患者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小便正常。上方去萹蓄、瞿麦、车前子,加五加皮15 g、地枫皮15 g、络石藤20 g。10剂,煎服方法同前。中成药继服。
   2018年12月16日三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中药停服,中成药继服3个月,巩固疗效。
   2019年2月回访,症状消失后无反复,自行停药。
   按语:本案西医诊断为赖特综合征;中医诊断为胞痹,邪实候膀胱湿热证。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方中车前子、萹蓄、瞿麦、木通、赤小豆利膀胱湿热、通利水道;防己、滑石、连翘、栀子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薏苡仁、蚕砂、防己、木瓜、川牛膝、白术清热通络,宣痹止痛;薏苡仁、白术、木瓜又可健脾扶正,川牛膝又可逐瘀通络。综上所述,本方以清热利湿为主祛湿热之邪(邪),兼顾脾虚(虚),同时兼祛瘀血(瘀)。诸药共用,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功。根据虚邪瘀病因病机制定本方,方药对证,故临床收到佳效。
  5 胞痹的预防与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避风寒湿,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饮食清淡,禁食辛辣,勿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忌忧思恼怒。急性期应注意休息[5]。
  6 结 语
   胞痹是按六腑组织分类的痹病,为六腑痹之一。胞痹病因多为感受外邪、脏腑亏虚和气滞痰瘀等,概括起来即“虚、邪、瘀”三类。其基本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病位主要在膀胱,涉及肢体关节,与肾、肺、脾、三焦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性有虚实之分,实多为湿热、气滞、痰瘀等,虚多为肾、脾等脏腑亏虚。本病治疗以“虚邪瘀”为纲进行辨证,以调脏腑、助气化为治疗原则。具体方法因病证的虚邪瘀而异。正虚候当以扶正为主,治宜健脾益气、温补肾阳而助气化;邪实候祛邪为主,治宜清热利湿、清泄肺热而通水道;痰瘀候通络为主,治宜理气化瘀、祛瘀通络;其目的均在于通。病情单纯,病位局限者易治;病情复杂,由全身疾病导致者难治。因此,应当早期及时积极治疗,以防病邪深入。准确辨证,对症用药,尽快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满意,娄玉钤,刘红艳.胞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8):54-59.
  [2] 李满意,娄玉钤.六腑痹源流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6):48-52.
  [3]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3-57,64.
  [4]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5]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1-155.
  收稿日期:2021-04-22;修回日期:2021-05-26
其他文献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简称淋球菌)感染所导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作为第二常见的细菌性STD,淋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1]。自2014年以来,由NG感染所导致的STD增加了63%[1-2]。NG感染不仅可能导致盆腔炎、异位妊娠和不孕等后遗症,而且还可能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2-3]。有效的治疗是预防NG传播及并发症的
目的总结初期开展经阴道单孔腹腔镜(V-NOTES)输卵管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初步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及浙江省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开展的V-NOTES输卵管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传统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两组输卵管妊娠患者共18例,每组9例患者,分别应用V-NOTES输卵管切除术及传统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统计分析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疼痛评分(VAS)、美容评
羊水栓塞(AFE)是产科特有的罕见并发症,发病率低而病死率高,肺动脉高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AF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FE救治中,应尽早解除肺动脉高压和改善凝血机制异常,如采用药物治疗、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此外,有效的液体复苏及管理可促止血和改善凝血异常,缓解容量失衡以加强器官功能保护。目前无明确证据支持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FE,但其应用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仍存在争议。AFE的产科处理如围死亡期剖宫产、使用宫缩剂以及产科子宫切除有助于优化患者结局,降低死亡率。本文对AFE的诊疗进展进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适宜技术“经络刮疗 + 关节操”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ACR20的疗效。方法:将66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适宜技术“经络刮疗 + 关节操”。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的疗效指标ACR20,包括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休息痛(VAS1)、患者对疾病活动程度的评价(VAS2)、医
厌食症是指病人缺乏进食欲望,食之无味,营养摄入不足以维持正常的机体需求。老年群体、肿瘤病人、年轻女性等都有可能因病理或心理因素罹患厌食症,其中多达80%的晚期癌症病人经历过厌食-恶病质综合征,对其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治疗失败、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的风险,加速病情恶化。一旦厌食症引起体质量下降、骨骼肌减少,常规的营养支持难以完全缓解,疾病相关死亡率将显著升高。早期发现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对于防治厌食、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厌食症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对策予以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
盆底肌肉结构精细复杂,在维持盆底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妊娠和分娩是造成盆底肌肉损伤的重要因素,其结构及功能的损害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但目前孕产妇盆底改变的生理病理学机制仍不清楚,因此也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摘 要】 硬皮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中药复方(包括经方、中成药、自拟方)在硬皮病治疗上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有血管异常、胶原异常和自身免疫异常3种假说,在硬皮病的治疗和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硬皮病;中药复方;临床疗效;机制研究;综述   硬皮病(scleroderma)的临床特点是皮肤和(或)脏器发生进行性纤维化和明显的血管改变[1]。本病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术前肠内营养(EN)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数据库中结直肠癌病人术前EN与传统术前饮食(术前普通饮食,不额外补充营养)对病人术后恢复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2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后,用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术前EN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影响的文章。经Meta分析,术后3 d的总蛋白、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的测量结果有显著差异,分别为(
【摘 要】 通过整理诸多医家对痛风中医证型的研究后得出结论:痛风临床中医证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湿热蕴结证,其次为痰瘀痹阻证,而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等虚证出现的频率较低。痛风的中医证型分布受到年龄、病程、体质量、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等的影响。   【关键词】 痛风;中医证型;相关因素;研究进展;综述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导致的,以局部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代
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是一种常见的胎儿先天性畸形,是引起儿童肾功能不全以及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的临床表型多样,常常是由于胚胎时期肾发育异常或发育缺陷引起的,因而,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也成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中常有的类型。泌尿系统异常的预后差异较大,胎儿出生后可能致命也可能轻度影响功能,需要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进行适当的干预。因此,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的研究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随着多普勒超声等影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结构异常的漏诊率,本文综述了常见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