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朝皖南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r——兼论历史佛教地理研究中的空间选择及相关问题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国家宗教政策的调整,明初以后皖南地区的佛教传播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帝王及皇家的支持直接促进了明代皖南佛教名山的形成,在名山佛教的示范效应下,加之拥有相对雄厚的物质文化以及信众基础,明代皖南地区佛教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加深,与区域社会的结合也日趋紧密,大量寺院因此得以新建、重建或重修.分析嘉靖朝皖南地区的寺院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存在徽州的歙县、休宁、婺源以及毗邻南京的当涂、芜湖、建平等地两个连片高密度分布区,反映出社会常态情况下佛教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与万历朝九华山佛教崛起以后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就历史佛教地理研究而言,在空间选择上应注意与研究对象本身相应资料的匹配及研究精度的需要等相关问题.
其他文献
在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探讨中,“灵魂”与“德性”是两个重要的前提性概念,其幸福观的发生逻辑即是围绕这两个重要概念而展开的.幸福作为一个最高的善,是灵魂中合于德性的现实
电子商务是21世纪的主要商业模式,而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效果的好坏。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业面临着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笔者将从电子商务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群体性焦虑指的是当群体共同面对负面、突发、不确定的公共卫生事件时,群体成员产生以焦虑情绪为主,伴有忧虑、抑郁、恐惧、内疚等多种负面情绪的情绪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这种应激事件,社会成员的心理发展、社会情绪的宣泄与调整显得尤为重要.走出这些心理困境除倡导全面的健康观,依靠媒体的积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