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客观需求,本文就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阶梯式教学模式;应用
  阶梯式教学模式是由程鸿勋教师首创,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一步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爱上学习、学会学习,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取到应有的锻炼,实现发展与提高。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要为他们灌输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反思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即可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一、阶梯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原则
  阶梯式教学法倡导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的开展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知识的掌握也大有裨益。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尊重两个原则:
  学生的个体差异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学习基础都是不同的,且这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呈现出阶梯式分布趋势的,这种划分与层次性模式相差无几。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还要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做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让学生产生“升级”的愿望,只要学生愿意迈出一步,教师就要多鼓励、多引导,尊重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上营造出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和谐竞争氛围。
  教学过程的阶梯性原则: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理论中,一直有“登堂入室”的理论,无论从教育,还是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与阶梯式教学的本质是相似的,阶梯式从活动化的角度来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在应用阶梯式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到,学习活动是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在學习中,总会遇到瓶颈,只有不断突破瓶颈,让量变积累成为质变,学习才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利用阶梯式教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所谓师者,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语文包罗万象,仅仅依靠40分钟的课堂时间,远远无法实现“传到授业解惑”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可以汲取更多的知识,必须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
  目前的小学教学活动强调课堂预习,但是很多学生对于预习存在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只要认真阅读教材、做好笔记、分析问题,就完成任务了,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会什么更加重要”。在预习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利用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将不懂之处记录下来,放在课堂上,与其他的同学一起讨论。
  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在预习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还要“会读”、“会组词”、“会应用”,由于部分生字是学生在以往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在记忆起来存在困难,为此,我在课堂上应用了工具书,演示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障碍,也掌握了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二)在语文课堂中推行阶梯式提问方式
  阶梯式提问属于阶梯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问的应用要把握好度,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提出的某些问题超过了学生的认知,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提问不是单一死板的,而是要考虑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需求,灵活调整提问对象和问题难度,既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也不会出现消极的情绪。
  如,在《石灰吟》的教学中,本来原计划让学生在理解完诗词内容后,思考关于“清白”的含义,但是考虑到学生对于作者的生平缺乏了解,让大家直接回答,效果肯定不佳。于是,我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于谦生平的介绍,并声情并茂的朗读了于谦的另外一首代表作——《入京》: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问题的设置:
  ①结合他的生存背景来想一想,于谦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呢?
  ②大家想一想,于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③大家来总结这两首诗的共通之处。
  这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的,只要学生可以经过思考,开动脑筋,就可以回答出问题,既让学生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也实现了思维的跳跃,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
  (三)借助阶梯式教学让学生掌握学法
  小学阶段的教学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而是要掌握学法,种种实践证明,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重要的多,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以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知识水平,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適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的综合水平得以提升。
  如,在小学五年级中,有一篇这样的精读课文——《白杨》,这篇文章是围绕“走进西部”专题来开展的,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见识过祖国大好的风光,跟随教师一起见证过首都北京、新疆吐鲁番、宝岛台湾的美景,初步了解了祖国的美丽风貌。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遵循几个步骤: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思考几个问题:
  ①爸爸的心中到底藏着什么,他是要表达什么呢?
  ②在文章中,为什么作者先描写白杨树,再描写爸爸呢,是不是偏离了文章主题?
  此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去阅读,详细分析文章中描写爸爸的语言,总结白杨树与爸爸的相同之处,通过小组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其次,突破重点与难点知识
  利用多媒体播放大美新疆的视频资料,播放课件中的地图、数字、资料、古诗等等,为学生谱写出一曲边疆建设者的赞歌,最后升华主题。通过这种生动趣味的教学形式,学生很快明白了《白杨》的中心思想,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之后,就知道该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了。   (四)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出阶梯性原则
  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各不相同,如,布置同样的古诗背写作业,优等生一遍就可以牢固掌握,而后进生,可以要反复默写才能够消除错误,如果布置重复、机械的低效作业,虽然照顾到了后进生,但是却影响优等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后作业的设计,也要体现出阶梯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布置作者,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教学经验显示,学生做作业存在几个问题:
  ①学习态度端正,智力水平高,可以顺利完成作业;
  ②智力水平高,但是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作者应付了事;
  ③学习态度好,智力水平不高,作业完成效果不佳;
  ④學习态度与智力水平都不佳,作业被动,甚至不交作业。
  ①类学生成绩突出,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适当提高难度,②类和③类学生可塑性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要努力,就可以迈进优等生的行列。第④类学生成绩落后,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多巩固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兼顾到学生之间的差距,采用阶梯式作业形式。
  对于①类学生,在基础知识训练上,强化写作训练,这类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强,可以适当减少基础题目的练习量,解放他们的天性,加强阅读理解教学与写作拓展训练。
  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望洞庭》的作者设计时,对于①类学生,就不需要布置默写作业,笔者布置了一些源于基础、可以促进智力开发的“难题”:根据诗歌景象绘图,描写洞庭湖的景色;根据课文内容续编.....这种开放性的作业充分激发出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对于②类、③类学生,要在基础知识训练上强化阅读理解训练,作业的设计要基于教材,他们的水平虽然弱于①类学生,但是却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应该多设置发展性的作业。
  在《渔夫的故事》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中,我为②类和③类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根据课文中导游的话发挥出想象,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乡下人家》中,让学生对石狮子与瓜棚进行对比,总结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这种发展性的作业模式可以挖掘出孩子们的学习潜能,引导他们迈向①类学生行列。
  对于④类学生,此类学生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要重点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耐心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鼓励他们自己来完成课后的“火眼金睛”、“对号入座”、“调音室”板块,在“够得着”的作业平台中进行解答,夯实基础能力。
  (五) 语文教学评价要满足阶梯式教学要求
  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阶梯式评价也是“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评价上,要兼顾到各类情况,对于基础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努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于中等学生,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模式,既要他们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更应该为他们指明日后的努力方向,让他们逐渐成为优等生;对于优等生的评价,则需要遵循竞争性原则,用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不能讓他们松懈对自己的要求,更加的认真、谨慎,实现自我超越。这种阶梯式的评价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信心,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阶梯式教学模式遵循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这种“由浅到深”的模式让学生的思维一环扣着一环。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问题的深度与坡度,避免问题过难或者过于简单,更好的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精髓,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与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海燕.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31)
  [2]武俊晓.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中).2017(03)
  [3]程莉.注重策略,让小学语文自学之花绽放[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2)
  [4]刘庆梅.让儿童在美的语境中享受学习——《我们为祖先而骄傲》教学例谈[J].新课程导学.2017(13)
  [5]支立丽.巧用评价激励学生获得新知——以“学看钟表”一课为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06)
  [6]巢秀珍.对话良性互动才有灵动的生命体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用小剂量低压力灌洗法治疗急性中毒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中毒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小剂量低压力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胃液潜血试验结果转阴的
目的:分析2049例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北京市东城区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2049例儿童的临床资料。统计这些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体类型,比较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中不同性别、接种疫苗类型的儿童所占的比例。结果:在2049例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中,有60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93%(60/2049)。在发生不良反应的60例儿童中,发生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的儿童分别有32例、21例、1例
目的:探讨用VGR-001A干眼雾化综合治疗系统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VGR-001A干眼雾化综合治疗系统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睑板腺评分、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选择泰安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用来氟米特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关节肿胀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关节晨僵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
【摘 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与人交流和运用来深化对其的认知和掌握。但现实中,怎样让学生“开口”却成了一个让很多老师苦恼的问题。为了课堂上提起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本文初步探究了一些运用了多元化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语言运用;多元化;口语教学;对话  当前,新课程目标的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甚至近几年的命题
期刊
目的:探究用5%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6注射液辅助治疗成人急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5%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6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脱水纠正的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时间、治疗的时间、电解质紊乱改善的情况、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目的:探究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联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来那度胺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为甲组48例患者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乙组48例患者加用来那度胺。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乙组患者的总反应率、血清CD3+、CD4+、CD4+/CD8
目的:比较使用盐酸胺碘酮与盐酸利多卡因对在接受心肺复苏过程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万宁市人民医院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使用盐酸利多卡因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盐酸胺碘酮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个数、发生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周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PCI术后,联用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抗栓治疗,联用利伐沙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抗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出血性事件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使用盐酸阿米替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