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王国”里的老园丁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Cour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人书,大名叫连环画,它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具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在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的年代里,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喜闻乐见的重要读物。即使在文化生活丰沛的今天,许多人对小人书依然有割舍不去的情结。
  喜欢小人书的人,都会记得阎峰樵的名字。《破冰斩浪勇向前》《英雄民兵王寿波》《友谊深四海》《百宝箱》《大象搬家》《捕鲸记》等20多部经典连环画,都出自他手。如今,虽已77岁高龄,他照样挥笔作画不辍,还在创作小人书,传播正能量。
  用小人书铭记历史
  阎峰樵76岁那年,全新小人书作品《旅顺口》在大连第七届连环画交流会上首发,受到许多连环画爱好者的追捧。
  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一百多年前,日俄為控制远东重要战略经济区和重新瓜分势力范围,在我国的领土——旅顺口,进行了一场惨烈的侵略战争。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沙俄政府遭到沉重打击,日本则从中攫取了巨大的利益。软弱的清政府保持“中立”,任由列强铁蹄在中国大地上肆虐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屈辱。为了让人们铭记历史,警醒世人勿忘国耻,知耻后勇,阎峰樵画了这部小人书作品《旅顺口》,用连环画的方式生动地讲述了日俄两国争夺旅顺口的战争,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国强才能民富。《旅顺口》为32开精装,上下册,彩色内页,共320页。
  这部连环画仅前期准备工作就耗时5年,又历时一年绘画完成。为了使作品更真实,阎峰樵读了大量关于这段历史的书籍,多次到旅顺口的各个历史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写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到人物和战斗场景都有历史依据,使这部作品极尽真实。“我到现场去,把炮台掩体上的弹坑都摸一摸,联想当时战争的情景。”为了还原战争场景,他还独出心裁地采用泛黄老照片的形式,对每张黑白原稿上了土黄色,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阎峰樵的左眼近视1200度,作画时要摘下眼镜贴近画面,画起来特别不容易。在阎峰樵的家里,他平时创作所使用的写字台下的地板已经磨出了斑驳的痕迹。“天天从早到晚在这儿坐着,脚都肿了,有时候眼睛累得受不了,就滴点儿眼药水继续画。”
  笔下都是正能量
  阎峰樵小时候就喜欢画画。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他就去菜市场帮人推人力车,一趟一角钱,领到钱的第一时间,他就往书店跑。“那时候,赚得的一毛钱本可以买10块糖,但我都用来买小人书了。”他照着书临摹,画完之后,还要用线装订上,就这样,阎峰樵小小年纪就自己“出版”了二十多本小人书手抄本,成为同龄小朋友的至爱。
  他还把自己得意的画作投给媒体,从15岁起,就成了大连日报社的美术通讯员,凭借着浓厚的兴趣和专业的绘画水平,阎峰樵的作品频繁见诸报端。毕业后,在公司担任宣传干事的阎峰樵,依然担任报社的美术通讯员。1958年,报社接到了一批连环画创作任务,领导将其中的一部分交给阎峰樵完成。而这也成了阎峰樵连环画创作的“处女作”。
  1970年的一天,阎峰樵在《大众日报》上看到了一篇长篇通讯,讲述烟台渔船“鲁长渔7号”营救大连长海县16名渔民的英勇事迹。阎峰樵马上意识到,用连环画的形式把故事讲述下来,或许会起到弘扬正气的宣传效果。于是,他经过对“鲁长渔7号”船员、获救船员和出事海域的细致走访,搜集到了大量一手素材,又一鼓作气创作出了小人书《长渔七号》,还原了营救现场的情况,宣传了舍己救人的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广受好评。回忆起当年小人书《长渔七号》的创作,阎峰樵还是情绪激昂:“当时没有任何报酬,真的全凭爱好。”阎峰樵说,“当时自己下班就赶紧往家跑,吃完饭就开始画,每天都坚持画到凌晨4时,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又要赶去上班。不过创作再艰苦,一想到自己是‘拿着战斗的画笔歌颂工农兵’,心中就始终充满了力量。”
  阎峰樵创作的作品,都是宣传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好作品,受到了不少“连友”的追捧。
  不辞辛苦心里甜
  连环画创作,相对于其他美术作品来说,是最为辛苦的,因为即使短篇的连环画至少也要十几幅画面,稍长一点儿的连环画可能有几百幅画面。和其他美术作品不同,连环画创作对写实度要求很高,特别是主要人物和背景,可能要在一幅作品中出现几十次,无论是角度还是表情的变化,都要尽可能保证人物形象的大致相同,以确保读者能一眼看出是同一个人物。正因为有着如此高的要求,连环画的创作往往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对于多数创作者来说,一天也只能完成一幅画面。前不久刚刚出版的作品《旅顺口》上下集,阎峰樵就是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创作完成。许多人手捧小人书后都感叹:“这要多辛苦啊?”阎峰樵却说:“只要人们喜欢,我辛苦一点没有啥。”
  77岁的阎峰樵依然怀揣梦想,为了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画笔坚持创作,他不辞辛苦,笔耕不辍。最近,他在忙两件大创作:一是,他上个世纪70年代创作的反映矿山生活的版画《沸腾的矿山》,题材好,立意新,画面美,在业界享有很高声誉。
  时隔40年,阎峰樵决定重新创作版画《沸腾的矿山》,精益求精。历经三个多月,如今,主版和套色版已经全部完成。阎峰樵信心满满地表示,“希望尽自己所能,在有生之年,多创作些好的作品……”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16日,中国女排队员徐云丽在北京给家乡的母亲打电话祝贺生日快乐。里约奥运会上徐云丽作为主力副攻,为中国女排夺金立下了汗马功劳。她身后有一位坚强朴实的农民母亲。  越洋电话互相温暖  1987年,徐云丽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市音西镇霞盛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她的母亲吴秀兰身高1.67米,父亲徐芳瑞身高1.81米,在父母强大的基因遗传下,徐云丽10岁那年被老师推荐进入福清市体校。  徐
期刊
儿子10岁,正是调皮淘气的年纪,说他不懂事吧,还挺有个性;说他小大人吧,又幼稚单纯得一塌糊涂。就这么有点叛逆有点懵懂,一句话:伤脑筋。我们正值身强力壮,有精力伴他。祖父母年纪大了,与他相处,时常显露力不从心。有时候,无限疼爱,在儿子那里碰了钉子,伤了心。孩子的世界,老人参与不进,老人的天地,孩子直接没兴趣。我一直在琢磨,怎样做好爷孙之间的连心桥,让家庭和谐,笑语朗朗。处处留心,还真有契机。  81
期刊
慈父三迁  彭相虎1966年出生在河北沙河市的一个普通乡村,姊妹4人中,他排行老小。彭相虎天資聪明,自打上学起成绩就很好。1983年,因为家境困难,彭相虎无奈辍学,与大学失之交臂。  退役后,彭相虎回到老家结了婚,随着两儿一女的相继出世,彭相虎开始为生计奔波。30年间,彭相虎干过泥瓦工,在钢化厂、化工厂、玻璃厂当过合同工,还卖过蔬菜,贩过粮食,历尽艰辛。彭相虎认为自己吃了文化不高的亏,绝不能让历史
期刊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直是《水浒传》描述的诸位好汉向往的生活方式。这其中,牛肉想必给各位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武松景阳冈打虎之前吃了几斤牛肉,劫法场石秀跳楼之前吃的是大盘牛肉,石碣村吴用邀请阮氏三雄一口气吃了10斤牛肉……简单统计一下,《水浒传》全书描述吃牛肉的情景多达四十多处。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番,《水浒传》中的牛肉饮食,描述的是否是宋代饮食的真实情況。  目前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就
期刊
2017年9月,潘铁姬带着“爷爷”李景海赶到山东曲阜,曲阜是李景海的老家,尽管已经没有亲人,但看到熟悉的风景,李景海仍激动得泪流满面,长跪不起。  千辛万苦找到他  潘铁姬是辽宁锦州市民,经营着一家店铺。这个身材高挑、面容清秀的东北女子从小乐于助人,平时见了别人有困难,总不忘伸手帮一把。  2012年8月的一天,潘铁姬听说凌海文化宫附近有个流浪老人,白天外出,晚上睡在文化宫房檐下。潘铁姬十分担心老
期刊
小王最近因为家里的事烦透了,确切地说,是为了老父亲的事。“竟然跟一个5岁的小孩怄气啊,怎么劝都劝不过来。”小王本来想让父亲来看看心理医生,可是老王怎会轻易让人摆布?小王只得自己替老父亲来请教一下医生,家里有如此小气的老人,该怎么办?  “孩子气”不是病  镜头一:跟孙子怄气离家出走  小王的儿子闹闹今年5岁,平日有些骄纵调皮。一天,老父亲和老母亲在家里照看孙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玩具造型不被破坏,闹闹
期刊
在朱德委员长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我把珍藏了32年、朱德委员长亲手赠给我的一条毛毯和一件大衣捐赠出来,交给有关单位,表达对朱德同志的哀思与怀念。  我珍藏的这条毛毯和大衣是1945年11月23日,党中央派我到东北去工作,临出发前夕朱德委员长赠给我的,当时我任八路军总部的高级参议。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45年8月15日,我到达延安,首先见到八路军总部参谋长叶剑英同志,他安排我暂时住在陕甘宁边区人民
期刊
丁老师:您好!  最近我心情不太好,想和您说一说。我丈夫过世已经好几年了,儿子也已成家立业。我好不容易才慢慢从悲痛之中缓过来,遇到了一个对我特别体贴的人。我们境况相似,很有共同语言,他的出现拨动了我那沉睡已久的心弦。  可能是母子心有灵犀,儿子观察到了我的情绪变化。我对儿子也没有隐瞒。满怀期待地希望得到儿子的支持。没想到,儿子却在过了些天后,突然提出要把我名下另一处房子的房租给他。我听完有点儿懵。
期刊
我国历史上,关于“不死药”,有很多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传说,当属嫦娥盗取后羿的不死药因而羽化成仙的故事,正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描述此事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当今21世纪,我们已经可以很确认地说,古代所说的各类“不死药”都是不存在的,即便未来出现人类寿命更大限度的延长,那也是科学进步的结果。不过从考古资料来看,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古人都曾经追求过长生不老,这是一种普遍
期刊
交友需谨慎  对于古人来说,交友不是微信QQ加好友,生活中的交友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位高权重。对于张英这个人,列位读者可能不太熟悉,张英最出名的事情就是他在权势很大的时候,家里跟邻居在院墙修筑方面起了争执,家里来信要求张英撑腰,张英回信主张退让,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态度让家人退让三尺,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