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数码相机与望远镜结合进行拍摄时器材的选择,探讨了拍摄清晰度高、饱和度强的昆虫特写照片的技术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数码相机 望远镜 昆虫 特写摄影
中图分类号:Q-335 文献标识码:E
昆虫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昆虫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利用数码相机与望远镜进行昆虫摄影能够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具体的形象,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数码相机不同参数的设置会直接影响照片的效果,在教学和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功能。
1 摄影器材的选择
1.1 数码相机的选择
对于个体较小的昆虫,即使在10 m的距离,都可以成比较大的像,才能得到真正的“特写”。因此数码相机的选择,建议选用至少有3X光学变焦的镜头。由于望远镜的视场很小,在液晶屏中找到昆虫不易,要先缩焦到最短焦距并找到昆虫,然后再拉长至长端进行拍摄。
1.2 望远镜的选择
从便携和稳定的角度考虑,望远镜必须选用折射式的。选择口径时应考虑望远镜的重量以及设备的机动性和稳定性。
1.3 稳固连接
数码相机和望远镜的连接,建议使用专门为连接数码相机而生产的目镜,这种目镜靠数码相机一端的镜片较一般目镜为大,不易产生暗角现象。
1.4 其他器材
按传统的摄影经验,这么长的组合焦距,必须有一个异常稳固的脚架,以及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快速释放接合器。最好还有一条机械或电子快门线。
2 昆虫特写摄影技术
2.1 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拍摄前应对要拍摄的昆虫习性进行了解。不同的昆虫活跃的时间不同,所以在时间上要进行选择。昆虫动作比较多、行动比较快,因此按快门时要选好时机。一般茂盛的草地、阴凉的树荫处是昆虫比较喜欢聚集的地方。
2.2 拍摄角度和策略
拍摄角度的选择也很重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最好的角度,如拍摄昆虫的侧面、前面和后面等。至于望远镜的角度,应根据昆虫位置选择平视和中等仰角。另外还要注意选择好仪器的位置,避开树枝、树叶的遮挡。
2.3 拍摄方式
拍摄昆虫一般有2种方式。一是随机拍摄。在比较容易出现昆虫的地方走动,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拍摄机会。一是在固定地点等待抓拍。例如在抓拍蜜蜂的时候,可以选定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的植物,对准并做好所有设定,等待时机。
2.4 拍摄技巧
器材应以轻便为主,接近昆虫的时候动作应该尽量轻,保持适当的距离。
通过快门开合时间的长短,控制曝光量和动态成像效果。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可以控制动态成像效果,表现运动物体的“定格”或“动感”效果:教学中用数码相机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运动的物体,例如拍摄飞行的昆虫,当用1/500秒和1/30秒时,成像是完全不同的。确保镜头的稳定。必要时使用固定的三脚架。
通过调节光圈的大小,控制曝光量和调节景深。在使用数码相机的过程中,拍摄者应掌握影响较深的因素及规律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拍摄对象时,拍摄模式选择光圈优先,尽量用大的光圈,改变镜头的焦距使拍摄主体突出在画面上,再调焦使主体清晰,了解景深、前景深和后景深,景深虚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等。如果改变拍摄距离、镜头焦距和光圈中的任何一个参数,照片中的景深即时改变。要注意拍摄时一是用手动对焦,二是用大的光圈,三是镜头要变焦至长焦距。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范围有限,必须先用望远镜的对焦旋钮进行粗调。
一旦调到适当的范围,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会完成对焦工作。当昆虫附近的杂物较多时。对焦系统容易失误,应改为手动模式,利用望远镜的对焦旋钮进行对焦。
正确的曝光需要镜头的光圈和快门速度配合,通过增加或减少透过镜头投射到胶片或感光器件的光线就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正确曝光是获得高质量照片的必要条件。曝光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传统相机下,曝光过程是不可见的,我们只能凭借测光系统、拍摄经验和一些计算方法来完成,因此拍摄效果无法预计,增加了使用的难度。
应用数码相机时,通过改变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影像结果即时发生变化,可以及时地观察对象的曝光是否正确,非常方便。实际拍摄时还要考虑景深、物体的速度,在曝光量不变的前提下对曝光组合进行调整。但是如何调整,就要根据互补定律,选择合适的光圈和快门组合,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互补定律是摄影的基本定律。照度和时间的量值是可以互相置换的,只要曝光量相同,其曝光效果就一致,即曝光量不变时,光圈开大一级,快门速度就要提高一级。结合不同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对拍摄的照片进行比较分析实践,就可以正确的调整曝光。
根据拍摄时的不同情况,可以选用自动档、光圈优先以及全手动曝光。通常情况下可以设定为光圈优先,并且将光圈设定为最大,以便得到最短的曝光时间。如果昆虫的背景较为明亮,或者昆虫本身比较黑,平均测光不够准确,需要增加曝光,那就需要改用全手动设定或进行适当的曝光补偿了。
3 注意事项
对昆虫进行拍摄前,应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比如分类和生活习性),以便掌握良好的拍摄时机,提高拍摄的成功率。
最好使用快门线进行曝光。如果没有快门线,那就设定为自拍模式,以减少因振动而导致画面模糊的情况。
在拍摄过程中,要注意光线的运用。例如顺光、侧光、逆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不同焦距镜头成像特性。镜头的焦距对拍摄视角、景深、透视、放大倍率都有影响。
取景构图是用相机对客观事物取舍选择,抓取最美的构成形式,其特点是用个人的审美观点去寻找拍摄客观的物体。
色温和偏色原理。胶片有偏色的特点,例如彩色胶片在白炽灯下拍摄偏橙,在日光灯下偏青紫。为了在各种光源条件下都能拍出色彩还原好的照片,数码相机中引入了白平衡的概念,在拍摄时只要把相机的白平衡档位和光源种类对应好就能拍出较为准确的色彩。
在野外进行拍摄时,要避免穿短袖的衣裤,裸露在外面的双手、脖子等部位应涂上防蚊油,防止昆虫的叮咬。
关键词:数码相机 望远镜 昆虫 特写摄影
中图分类号:Q-335 文献标识码:E
昆虫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昆虫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利用数码相机与望远镜进行昆虫摄影能够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具体的形象,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数码相机不同参数的设置会直接影响照片的效果,在教学和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功能。
1 摄影器材的选择
1.1 数码相机的选择
对于个体较小的昆虫,即使在10 m的距离,都可以成比较大的像,才能得到真正的“特写”。因此数码相机的选择,建议选用至少有3X光学变焦的镜头。由于望远镜的视场很小,在液晶屏中找到昆虫不易,要先缩焦到最短焦距并找到昆虫,然后再拉长至长端进行拍摄。
1.2 望远镜的选择
从便携和稳定的角度考虑,望远镜必须选用折射式的。选择口径时应考虑望远镜的重量以及设备的机动性和稳定性。
1.3 稳固连接
数码相机和望远镜的连接,建议使用专门为连接数码相机而生产的目镜,这种目镜靠数码相机一端的镜片较一般目镜为大,不易产生暗角现象。
1.4 其他器材
按传统的摄影经验,这么长的组合焦距,必须有一个异常稳固的脚架,以及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快速释放接合器。最好还有一条机械或电子快门线。
2 昆虫特写摄影技术
2.1 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拍摄前应对要拍摄的昆虫习性进行了解。不同的昆虫活跃的时间不同,所以在时间上要进行选择。昆虫动作比较多、行动比较快,因此按快门时要选好时机。一般茂盛的草地、阴凉的树荫处是昆虫比较喜欢聚集的地方。
2.2 拍摄角度和策略
拍摄角度的选择也很重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最好的角度,如拍摄昆虫的侧面、前面和后面等。至于望远镜的角度,应根据昆虫位置选择平视和中等仰角。另外还要注意选择好仪器的位置,避开树枝、树叶的遮挡。
2.3 拍摄方式
拍摄昆虫一般有2种方式。一是随机拍摄。在比较容易出现昆虫的地方走动,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拍摄机会。一是在固定地点等待抓拍。例如在抓拍蜜蜂的时候,可以选定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的植物,对准并做好所有设定,等待时机。
2.4 拍摄技巧
器材应以轻便为主,接近昆虫的时候动作应该尽量轻,保持适当的距离。
通过快门开合时间的长短,控制曝光量和动态成像效果。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可以控制动态成像效果,表现运动物体的“定格”或“动感”效果:教学中用数码相机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运动的物体,例如拍摄飞行的昆虫,当用1/500秒和1/30秒时,成像是完全不同的。确保镜头的稳定。必要时使用固定的三脚架。
通过调节光圈的大小,控制曝光量和调节景深。在使用数码相机的过程中,拍摄者应掌握影响较深的因素及规律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拍摄对象时,拍摄模式选择光圈优先,尽量用大的光圈,改变镜头的焦距使拍摄主体突出在画面上,再调焦使主体清晰,了解景深、前景深和后景深,景深虚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等。如果改变拍摄距离、镜头焦距和光圈中的任何一个参数,照片中的景深即时改变。要注意拍摄时一是用手动对焦,二是用大的光圈,三是镜头要变焦至长焦距。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范围有限,必须先用望远镜的对焦旋钮进行粗调。
一旦调到适当的范围,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会完成对焦工作。当昆虫附近的杂物较多时。对焦系统容易失误,应改为手动模式,利用望远镜的对焦旋钮进行对焦。
正确的曝光需要镜头的光圈和快门速度配合,通过增加或减少透过镜头投射到胶片或感光器件的光线就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正确曝光是获得高质量照片的必要条件。曝光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传统相机下,曝光过程是不可见的,我们只能凭借测光系统、拍摄经验和一些计算方法来完成,因此拍摄效果无法预计,增加了使用的难度。
应用数码相机时,通过改变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影像结果即时发生变化,可以及时地观察对象的曝光是否正确,非常方便。实际拍摄时还要考虑景深、物体的速度,在曝光量不变的前提下对曝光组合进行调整。但是如何调整,就要根据互补定律,选择合适的光圈和快门组合,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互补定律是摄影的基本定律。照度和时间的量值是可以互相置换的,只要曝光量相同,其曝光效果就一致,即曝光量不变时,光圈开大一级,快门速度就要提高一级。结合不同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对拍摄的照片进行比较分析实践,就可以正确的调整曝光。
根据拍摄时的不同情况,可以选用自动档、光圈优先以及全手动曝光。通常情况下可以设定为光圈优先,并且将光圈设定为最大,以便得到最短的曝光时间。如果昆虫的背景较为明亮,或者昆虫本身比较黑,平均测光不够准确,需要增加曝光,那就需要改用全手动设定或进行适当的曝光补偿了。
3 注意事项
对昆虫进行拍摄前,应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比如分类和生活习性),以便掌握良好的拍摄时机,提高拍摄的成功率。
最好使用快门线进行曝光。如果没有快门线,那就设定为自拍模式,以减少因振动而导致画面模糊的情况。
在拍摄过程中,要注意光线的运用。例如顺光、侧光、逆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不同焦距镜头成像特性。镜头的焦距对拍摄视角、景深、透视、放大倍率都有影响。
取景构图是用相机对客观事物取舍选择,抓取最美的构成形式,其特点是用个人的审美观点去寻找拍摄客观的物体。
色温和偏色原理。胶片有偏色的特点,例如彩色胶片在白炽灯下拍摄偏橙,在日光灯下偏青紫。为了在各种光源条件下都能拍出色彩还原好的照片,数码相机中引入了白平衡的概念,在拍摄时只要把相机的白平衡档位和光源种类对应好就能拍出较为准确的色彩。
在野外进行拍摄时,要避免穿短袖的衣裤,裸露在外面的双手、脖子等部位应涂上防蚊油,防止昆虫的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