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如何留住颜色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34794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说汉武帝喜爱卫子夫那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于是将她纳入宫中;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回到家中后,马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见头发对于古代女子而言,其重要程度不比容貌低,而且越黑越受垂青。古人找到了许多天然环保的染发方法和药物,《本草纲目》里就有诸如“覆盆子榨汁涂发不白”,“婆罗勒可染髭发令黑”,“郎耶草可染须发”等记载。在经历了上下五千年之后,东方人终于对黑发审美疲劳了,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往头上捣腾五颜六色。
  头发为什么能留住这些颜色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从头发的结构谈起。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的头发,会发现它的表面并不是光滑的,而是像鱼鳞片一样的组织,一层一层地覆盖在一根杆状物上。这些头发的保镖就是毛表皮了,它们占到整根头发的10%~15%,隔绝了外部的环境影响,保护着头发。它所覆盖着的是毛皮质,占到头发的85%~90%,毛皮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毛皮质决定了头发的颜色。在头发的最里层,是毛髓质。它的样子就像立方体的蜂窝。内部的气孔使它具有隔热的作用,毛髓质越多,头发就越硬。婴儿的头发之所以柔软,就是因为出生的时候毛髓质少的关系。毛皮质是生产黑色素的大户,而毛髓质也能提供一点点支援。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黑色素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真黑色素(Eumelanin)、嗜铬黑色素(Pheomelanin)和神经黑色素(Neuromelanin)。神经黑色素位于第四脑室深部的神经元中,暂且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毛皮质的真黑色素使头发呈黑色和棕色,嗜铬黑色素则给头发带来了红色和黄色。它们在头发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使不同的人种呈现多种不同的发色。人之所以会长白头发,就是因为年纪大了,不再产生这些黑色素的原因。“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这么回事。
  1907年,法国化学家雪勒(Schueller)发明了第一支商业用染发剂,他所使用的染色素是对苯二氨的衍生物,而雪勒的公司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欧莱雅公司的前身。常见的染发剂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一次性的,只要清洗就会褪色。一种是持久性的,颜色不会随着清洗头发的次数增加而改变,只有等新的头发长出来。前者之所以能够使头发染色,只是因为染色剂附着在毛表皮的鳞片表层。而后者则渗入到了毛皮质,甚至毛髓质里。
  不过,要使染色剂能够到达如此的深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其他的化学试剂来帮忙。首先,要使染色剂能够穿透那些鱼鳞片的表层。这个时候阿摩尼亚溶液大有用场。作为先行军,它能使鱼鳞片的表层张开,如同一扇扇打开的大门,从而使染色剂的第二纵队——6%的过氧化氢水溶液穿过表层,接触到毛皮质和毛髓质里的蛋白质黑色素。不过阿摩尼亚本身具有比较强烈的刺激臭味,这也是为什么染发的时候,那些染发剂的味道通常不太好闻的原因。
  过氧化氢接触到蛋白质后,会发生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首先要氧化这些蛋白质,打断蛋白质里的双硫键和氢键,把发色漂白。接着,染发剂里的染色素紧随其后,和过氧化氢发生反应,将蛋白质里的键结还原的同时被氧化从而形成新的颜色,并不断地被加深,所以染发时染发剂的停留时间越久,染发的结果越明显。
  染发剂所含有的不同化学成分可以染出不同的发色。比如间苯二酚(Resorcinol)的含量多,就能染黄色头发。而近年来染色化学里的新发现——Dopa(全名为dihydroxyphenylalanine)的诞生,使得更多不同的颜色成为可能。
  不过,染发的过程其实多少都会伤害到发质,所以染发之前的几天建议大家要对头发做一些密集的修护工作,让头发先吃饱喝足,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迎接改头换面的大挑战。
  编辑/杨明珠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