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交替”博弈的OJT教学体系构建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ver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显著特征,实践证明,“工学交替”的实习制度具有更好的实训绩效。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农商学院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构建OJT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工学交替;博弈论;OJT;实习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6-0014-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关于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一个重大而鲜明的特点是“工学结合”。《决定》强调的“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从“工学结合”到“工学交替”
  (一)“工学结合”的困境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让学生熟悉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方法、理解工作标准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和制度。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三年去企业实习实训。这种实习实训的安排是一种集体行动,由于实习者个体的投机行为没有恰当的制度安排加以制约而难以产生良好的实训绩效。
  在顶岗实习实训的集体行动中,由于参与其中的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冲突,个体的机会主义倾向会使集体行动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出现某种“困境”。曼瑟尔·奥尔森在解释个体行动与集体行动的关系时认为,个人取决于自己偏好、对成本收益计算的选择行为往往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常常不是致力于集体的公共利益。这种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使对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获得了强大的“解释力”。
  (二)“工学交替”是高职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
  深化高职教育综合改革,就是要破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成教育制度和体系的自身完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并围绕目标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当前,高职院校亟待探索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从“工学结合”到“工学交替”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起源于英国所谓的“三明治课程”或“三明治计划”,是企业实际技能训练与职业院校职业基础知识及职业技能训练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具体实施方式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实习时间各半的不同排列组合。这种学用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更快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不断提高个人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将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工学交替”不仅为学生构建了学校教育与职业生涯之间的桥梁,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尽早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变,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有利于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的提高,而且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支付实习薪酬的方式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二、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农商学院——金农会“工学交替”的实习实训模式
  (一)农商学院与金农会简介
  由安徽嘉日成集团董事长严肃先生创办的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际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是全国第一家由农资人创办的高职院校,其下属的农商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专为农药、肥料、种子等涉农企业服务,培养种子生产与经营、农资连锁经营管理、营销与策划人才和农资行业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学院。“农商”是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的创新学科之一,专门面向农业商业输送人才,在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
  金农会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是在承载了嘉日成集团近二十年行业优质资源的基础上成立的全国性农资连锁公司。在“商品双向流通、城乡互为市场”的新型农资连锁模式基础上,构建起金农会独有的以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为主体,以新型环保农药和新型绿色肥料为两翼,以农资贸易、农场发展和农产品开发为主营业务,以加盟店、子公司、种植业协会和农商学院为依托的“一体、两翼、三支撑、四依托”的产业链连锁体系。金农会将多种经营文化、多种经营资源融合到一起,汇聚成金农会独有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农资连锁领域里的一朵奇葩。随着金农会事业的迅速发展,金农会和农商学院采用企校互助、定向培养、校企协同发展的模式,形成了公司独特的优势。
  (二)“工学交替”特色实习实训模式
  按照《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农商学院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探索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院学习相互交替的实习实训模式,实现了从“工学结合”到“工学交替”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跨越。
  1.实习准备
  根据农商学院学科专业的特色、企业的需求及行业的特征设置专业课程,定向选择合作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在学校设立助学金,学生(表现优异者)毕业后可直接进入金农会等相关企业工作。   2.实习对象
  主要针对农商学院学习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二年级下学期与三年级学生,学校推出顶岗实习教育方法,鼓励学生及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3.团队组建与培训
  参与实训的学生按照企业要求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由一个队长及若干名队员组成,有属于自己的队名、队徽、队歌以及团队文化展示形式。学生以团队形式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职场教练进行培训,培训后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关企业的相关部门和市场进行实习。
  4.顶岗实习
  学生小组团队与企业相关部门、市场区域签订实习合同,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实习教练和市场经理协助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任务,实习学生在企业带着目标和任务进行实习实训。
  5.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后,实训学生小组撰写实习总结,接受学校及相关实习单位的评估,对实习表现优异者给与嘉奖。学校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做出总结,研究实习成果,为下一次实践奠定基础。农商学院实训流程如图1所示。
  三、“工学交替”实习实训参与主体的博弈分析
  现代博弈论的经典模型“囚徒困境”告诉我们,强调个人理性的非合作博弈往往是无效率的。博弈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与实习单位双方的非合作博弈过程。
  (一)实习实训参与主体的博弈过程
  1.基本假定
  为了便于分析,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我们先作如下基本假定:首先,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存在两个博弈主体:实习学生和实习企业,且二者都是具有理性的“经济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是为了获得实践经验并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的目的是在提供实习机会的同时,利用学生的劳动力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其次,没有行业协会之类的组织干预企业行为,也没有教育主管部门干预学生实训过程。再次,实习学生与企业在决策之前都不知道对方的行动,可以认为他们的行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
  2.实习学生与企业的非合作性博弈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依据上述假设,我们可以建立企业与实习学生的非合作性博弈模型。实习学生采取的策略有:进入企业和离开企业;企业选择的策略也有两个:支付高薪酬和低薪酬。对于企业而言,支付低薪酬会成为其首选策略。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及各自收益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习实训双方可以形成4种不同的组合,即学生进入企业,企业支付实习学生高薪酬(HW)时,企业获得的收益为(Y);实习学生进入企业,企业支付实习学生低薪酬(LW)时,企业获得的收益为(Y′);企业支付高薪酬(HW),实习学生离开企业时,企业的收益为(-C);企业支付低薪酬(LW),实习学生离开企业时,企业的收益为(-C′)。
  3.讨论上述模型在不同情况下的均衡解,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当Y>Y′时的博弈解:即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工作,企业给学生支付高薪酬比给学生支付低工资能获取更大的收益。其原因可能是高薪酬策略能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从而使其产出得到提高,或对一些能力强的学生支付高薪酬,其边际产出会很高,上述博弈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点(HW,Y)。对企业而言,给学生支付高薪酬比支付低工资能获取更大的收益,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企业肯定会选择(HW,Y)这一策略,并且一旦选择,便不再更改其策略;对学生而言,若企业支付低薪酬,则会离开企业,但企业已然选择了高薪酬策略,学生便没有理由选择离开企业,因此,(HW,Y)是该博弈的均衡稳定解。
  当Y  (二)分析结论
  虽然农商学院和金农会“工学交替”的实训教学体系可以实现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这种实习实训模式下,学生、企业和学校的教育理念都存在一些问题。事实上,学生实训的根本目的是想在获取工作经验的同时获取报酬,但是,随着“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在企业获取收益的同时,学生的薪酬收入却很低。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农商学院的调查显示,近5年来,参与企业实训学生的薪酬每月只有500元,甚至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导致许多实训学生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企业,实训学生与企业的博弈从(LW,Y′)组合最终转为(LW,-C′)组合。可见,当学生的目的不能实现时,他们就会选择拒绝参与企业实习实训,这是高职高专“实训缺位”的主要原因。由于大量一线岗位及市场推广团队的流失,企业的收益也随之下降。
  四、构建OJT实践教学体系是实习实训的制度安排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制度安排,推动特色人才培养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农商学院通过根据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要安排顶岗实习,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全方位了解社会行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并达到企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全力打造了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具有“一种精神”、“两种专长”、“三种方法”和“四种素质”人才培养特色的“锥形人才”。   虽然稳健的政策是人们关注的中心,教育者认为设计适当的政策很重要,但促使人们积极选择适当的制度安排更重要。要想解决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缺位的问题,关键在于有规范化的实习实训制度设计。顶岗实习作为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校内学习同等重要,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其他各教学环节的深化、补充和检验,是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毕业生上岗前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经阶段。学校、企业和政府都应付出努力,本着平等、互利、双赢的态度,以创新的制度推动“工学交替”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切实解决实训缺位问题。
  (二)构建OJT教学体系,落实实习实训制度
  OJT,是On the Job Training的缩写,也称为“职场内培训”,意思是在工作现场内,上司和技能娴熟的老员工对下属、普通员工和新员工通过日常的工作就必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等进行教育的一种培训方法。其特点是在具体工作中双方一边示范讲解、一边实践学习,有不明之处可以当场询问、补充、纠正,还可以在互动中发现以往工作操作中的不足、不合理之处,共同改善。在工作中学习是获取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OJT的长处在于,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培训,工作与培训两不耽误,双方不必另外投入时间、精力和费用,而且还能使培训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实施OJT需要对OJT 体系进行多维的角色设计与分工,推动多角色在实训过程中各司其职,如图2所示。
  高效的OJT体系需要明确的角色分工,OJT需要八种角色结构化团队的支持与协作,包括教学设计团队、实训过程心理辅导团队、校企合作委员会、教务监管委员会、实训教学执行专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指导教师及企业培训教练。OJT是经由工作本身或与工作相关的事情进行教育的过程,是与实务连接在一起的教育,通过OJT可以培养实习实训学生的实践技能。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OJT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学习,因此教育效果良好。
  (三)健全校企协同机制,保障实训高效实施
  OJT 实践教学活动不只是实训指导教师与实训学生两方面的事情,高效协同是实训管理的首要任务。因此,应由高职院校和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研究、部署校企合作工作,执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校企合作的决议,由教务监管委员会指导并监管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和教务工作,并配备实训教学执行委员会。各专业应组建实训教学设计团队,聘请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改革,指导实践教学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并参与学生实践教学与培训,充分发挥企业人员在实习实训中的作用。
  为了能够促进“工学交替”实习实训的有效实施,需要鼓励和引导校企全员积极参与,只有建立健全校企联合OJT教学体系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保障教务处作为教务监管职能机构,确立教研室作为实训教学执行机构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委员会、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管理者校企全员参与的动力机制、调控机制和协同机制,才能保障“工学交替”实习实训的高效实施,使OJT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3.
  [2](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225-226.
  [3](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29.
  [4]戴翔.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6):18-20.
  [5]周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6]金农会农资连锁:开启中国农业产业链连锁先河[EB/OL].(2012-06-20).http://www.ahjnh.cn/single.aspx?cid=130.
  [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36.
  [8](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35.
  (责任编辑:王恒)
其他文献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中职学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中职课堂教学中却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探讨。本文以“错账更正法”的课堂教学为例,从情境设计、分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等四个环节展开教学设计探讨,以期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职;会计课堂;错账更正法;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
摘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出台以后,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全国各地根据本地中职教育发展和自身的财政情况,对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一些地区在落实对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过程中,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成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成都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的特点,阐述了逐步实施中职教育免费政策进而全覆盖的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
教育部:中职灵活安排学生实习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并规范中职学生实习管理,灵活安排学习和实习,积极应对部分地区出现的“技工荒”。  通知称,中职学校要积极组织三年制学生在第三学年和四年制学生在第四学年参加顶岗实习。对于当前企业急需的技术工种,中职学校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可对专业对口的学生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把学生实习与企业技工需求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学习、实习方式,实现校企合
神秘的大海有着许许多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有时会将远在他处的景物搬到我们的眼前,有时会将碧蓝的海水送上蓝天,有时又会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航行的船只……  很早的时候,人类已经发现了大海上的诸多奇异现象,那时由于科技还比较落后,人们以为这些现象是超自然力量所为。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才揭开海上这些奇异现象的原因。  海市蜃楼  古人眼中的海市蜃楼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句诗为:“忽闻海上有仙山,山
300年过去了,金特的宝藏始终没有线索。  直到1932年,有个叫帕尔默的英国人在一家旧货店里买到了一个奇怪的钉着铁箍的旧水手箱。帕尔默在那只箱子里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小木板,他掀开那块木板,里面有块羊皮纸掉了下来。  纸上是一个小岛的地图,同时在羊皮纸边上还有一个提示:“要想找到我的宝藏,必须沿着这条路走。金特船长,1696年。”帕尔默惊呆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冷静之后的帕尔默又陷入困惑之中
在毛驴职业培训中心,驴驴校长正在给新学员上课。  “嗯昂——嗯昂——同学们,我们上课啦!”驴驴校长站在讲台上,威严地扫视着教室里的五头毛驴学生,“咱们毛驴的重要工作就是驮东西,今天咱们就来讲讲驮东西。”驴驴校长顿了顿,“把货物安全运到目的地,是咱们毛驴的基本职业道德。你们都知道‘运盐的驴子’的故事吧?”  “运盐的驴子”的故事,毛驴们个个耳熟能详,五名学生都抢着要回答。  “还是由灰耳朵来讲吧。”
摘要:家庭背景作为大学生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采用自主开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量表为研究工具,通过对中国64所高校调研数据分析,考察基于家庭背景变量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差异性。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总分在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别方面均有极显著差异。在父母文化程度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具体维度上,领导素质、职业潜能和通用技能差异非常显著,但核心素质、职业人格和团队素质无显著差
就像永远面朝阳光、积极向上的向日葵一样,珊瑚也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难免让人联想起靠光合作用生长的植物。因此,即便你已经知道珊瑚是动物了,眼前这情景也会不由得令你疑惑:难道是弄错了吗?  其实,珊瑚喜欢沐浴在阳光中,是因为在它体内有一种叫“虫黄藻”的共生藻。这是一种单细胞藻类,个头儿非常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发现。生物学家估计,每立方毫米的珊瑚组织内就有30000个虫黄藻。虫黄藻需要阳光来进行光合作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研究了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整体状况以及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呈中等水平,行为不当、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三个因子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在行为不当因子上,女生的倦怠程度比男生更严重;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轻于二三年级学生;相比文科、理科学生,数字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更低。  关键词
摘要: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针对“双元制”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探索并实践“多域互通、融合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不具备德资企业集聚优势地区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培训问题、德国教育职业标准与国内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及当地企业需求融合问题、学校理论知识学习与培训中心技能培训之间的教学设计衔接贯通问题。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多域互通;融合提升;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