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影响的中国特色十大中学英语教学模式(节选)(一)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x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西南师范大学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
  张正东老先生是一位极其务实的外语教育家。他以立足中国国情研究外语教学见长,提出了诸多务实的外语教育思想。张正东先生的外语立体化教学法总原则可概括为24个字:自学为主,听读先行,精泛倒置,知集技循,整体多变,用中渐准。
  1. 自学为主。
  首先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愿学的动机;前者主要为拼读能力和语法知识,后者依靠教育作用和师生易位。
  2. 听读先行。
  先听后读,在听读基础上写说或说写;读包含朗读、默读以及理解式学习。
  3. 精泛倒置。
  精读材料少而熟,有若酵母。粗读较多,起巩固作用;泛读多多益善。熟读极少课文,为集中讲授知识准备例子。
  4. 知集技循。
  语言知识集中教授,力求化繁为简;言语技能螺旋循环,在新语境中熟练加深。
  5. 整体多变。
  教学都着眼于整体的语言材料,用整体系统法处理;材料多作变化,保持一定的新鲜信息。
  6. 用中渐准。
  不是一次学完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先学概要,渐次充实;也不要求学多少会多少,而是由粗到细,在使用中逐渐准确、全面。
  张正东24字外语立体化教学法属于一级教学法(教学思想)。在此总原则下,教师可根据教学环境、教学主体、教学客体的具体特点,选用作为二级教学法的方法(method)、流派、教学模式,以及作为三级教学法的教学技巧(technique,具体方法);力求扬长避短,取得优化的实效。
  张正东介绍(1925~2009):
  男,汉族,湖北松滋人。重庆解放后即在西南师大外语学院任教,已逾50年。他最先接受华东师大、北师大、东北师大本学科硕士生访学,并进入英语教学百科全书。1987年以副教授退休,嗣返聘并特聘为教授,专事研究;兼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顾问,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顾问,全国师专师院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顾问。曾参加80年代以来历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审读,高校英、俄语教学法部荐教材的审稿;教育部科研项目的评审。1956~2000年出版了专著十余部,论文数十篇,其中获国家、省市政府奖七种,学会奖多种。1999~200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外语教学法系列丛书”全系他的著作。在研究中他特重调查,主持过三次全国中学英语教学调查研究,并用统计方法研究实践经验。张正东摒弃了外语教学研究里的“西方中心”,提出了“外语立体化教学法”,论证了中国外语教学法的理论与流派。国内外同行专家对之给予了积极评价。如北外陈琳教授认为,“十多年过后,他当年的许多观点仍然新颖可取,并与我国外语教学实践的发展相吻合”。国内有学者已在专门研究张正东外语教学思想。
  二、广西师范大学王才仁“双重活动”教学法
  双重活动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我国基础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这是英明的决策,这是教育史上又一次革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交往日益扩大,合作方式的经贸体系正在全球兴起。中国自身要发展,并在国际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出路在于改革,在于拥有一大批具有开拓精神,应变能力强,精通外语的交际型人才。然而,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不尽人如意。“高分低能”、“哑巴外语”的现象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这种人才根本不能适应我国的改革开放的要求。
  近年来,许多有志之士在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各种探讨。广大英语教师开始认识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提出者:王才仁
  适合人群:英语学习者
  适合范围:全国范围
  双重活动教学法的主张:
  双语活动教学法是广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王才仁教授所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王教授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即二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助学者。通过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际和大量的输入和输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学生语言信息输入量的足够,教师常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增加一些背景知识和阅读任务;为了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还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生活用语。在教学实践中,始终遵循“英语双重活动教学”理念和原则,灵活运用“双重活动教学”倡导的“五步”教学模式,合理兼收并蓄“任务型”教学和传统教学中的优势成分并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中坚持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做到听、说、读、写活动的合理安排,练习形式和手段多样化,练习内容综合化以多样化,最终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语言教师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将教材活化成语言交际的原形,既要处理教材承载着的英语自身的信息,又要发掘其中的教学思想的信息,将教材中的英文文字激活为有声有情、有景有意的交际事实,引导学生说真话、做实事,进行真实思想的表达。教师在活化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高文化层次,使学生全面地、真实地认知英语语言及言语特点,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新颖性。
  2. “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认为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必须通过有效的活动来培养。因此,教师要尽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要结合实际和各阶段要求,把教学师生“双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周密的思考,找出最佳结合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和教学实际、切实有效、情景交融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保证活动贯穿教学过程,平均每节课有不少于50%的时间由学生活动。对学生活动的要求也随着他们认知结构和言语能力的增加而提高,以保证学生的活动次数和活动质量逐渐上升。   3. 情景是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必要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和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听、去说、去表演,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让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倍感亲切,从而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多种,例如,正确运用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录音机、录像(或DVD/VCD)、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交际情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诱发学生愉快地参与视、听、说、写、思等感观活动,最后达到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能在自然情景或模拟场景中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真实感情的表达和交流。
  4. 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与语言环境可以使学生减少紧张和焦虑的程度,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积极潜能。例如课前播放英语歌曲或英语短诗,课前五分钟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生报告或讲有趣的英语故事或猜谜语,或谈谈自己的经历、家庭、朋友、所见所闻等,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对其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英语双重活动教学”的精髓之一。在英语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去感染学生,要以民主、文明的风范去影响学生,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去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在愉快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并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5. 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需智慧,更需多练。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提供更多的练习平台。课后要结合实际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成立活动小组,开展口语练习活动,排演英语小品,参加“英语角”交流活动,为学生立体语言实践活动环境,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6. 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坚持科学的评价机制,遵循公正全面、鼓励、发展、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相结合等原则;坚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既要反映学生现状又要反映学生发展潜能,如采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同学与同学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合作评价方式,切实形成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建立,以保证英语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课堂教学模式与步骤:
  “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是一个师生共为主体,以“活动”为灵魂,以培养学生英语素质,最终实现综合运用英语语言以实现初步交际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提倡的“五个步骤是开创英语素质教育课堂的一把金钥匙。实践证明,老师运用这些步骤,学生明了这些步骤的意图,教师教得轻松,绝大部分学生学得活泼愉快,教学效果良好。
  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在处理完一个单元的某些环节之后或处理当中,适当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驱动型任务”,让学生先进行准备,然后进行表演或展出活动,更能驱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运用英语语言做事,从而成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影响:
  双重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它吸收了国外教学法的优点,体现了我国的外语教学特点。双重法除了有较完备的理论阐述外,还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只要认真学习就能领会其要旨并能根据实际加以运用。
  王才仁介绍:
  王才仁,教授,1936年5月生,安徽省安庆市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此后一直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任教,1981-1983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路易斯·克拉克在大学进修、教学、进行科研。1985年晋升教授,担任外语系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广西师范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广西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研究会会长和中南六省(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兼任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语实验中学顾问。曾被评为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桂林市社科联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获曾宪梓高等教学奖励基金会奖励。近年来倡导“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在广东、广西、湖南和福建等省进行广泛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国内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学英语教学法》、《中学英语教学面面谈》、《英语教学法交际论》、《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以及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一项,省部级奖二项。退休后,先受聘于深圳石岩公学,任督导,后任邯郸中原外国语职业学院院长,并担任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央教科所外语教学研究中心顾问和湖南麓山国际学校、深圳龙岑学校和江西外贸职业学院等院校顾问。2006年10月14日,王才仁教授不幸逝世。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任务型教学法能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能有效完成阅读课的各项任务。本文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分析了阅读教学中递进式任务的设计思路和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1.阅读任务链设计课例的相关信息的说明  1.1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授课内容是What a Wonderful Time!笔者将此单元设计成三个板块,并分别计了三个情景和对应的三个主要任务,每一个主要任务又由若干个小任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