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脑膜瘤自发性出血的主要临床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出血机制。
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109例脑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6.4%)经影像学和病理学证实的Ⅰ、Ⅱ级脑膜瘤自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类型,肿瘤内血管成熟度及肿瘤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7例中,肿瘤位于大脑镰旁2例,矢状窦旁1例,左蝶骨嵴内侧1例,左额顶叶、左颞叶及右顶叶凸面各1例。手术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4例,Ⅱ级2例,Ⅳ级1例。病理学分型,血管瘤型、非典型性各2例,纤维型、脑膜上皮型及过渡型各1例;肿瘤内血管成熟度和细胞增殖活跃程度不一:CD34(-)、CD31(+)、Ki-67表达Ⅰ级1例,CD34(-)、CD31(+)、Ki-67表达Ⅱ级1例,CD34(+)、CD31(+)、Ki-67表达Ⅰ级4例,CD34(+)、CD31(+)、Ki-67表达Ⅱ级1例。术后随访13~48个月,1例遗留轻度肢体偏瘫,2例肿瘤复发。
结论各种病理学类型脑膜瘤均可发生出血,相关出血机制可能不同,与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及肿瘤内新生不成熟血管亦无明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