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自发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机制探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脑膜瘤自发性出血的主要临床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出血机制。

方法

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109例脑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6.4%)经影像学和病理学证实的Ⅰ、Ⅱ级脑膜瘤自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类型,肿瘤内血管成熟度及肿瘤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7例中,肿瘤位于大脑镰旁2例,矢状窦旁1例,左蝶骨嵴内侧1例,左额顶叶、左颞叶及右顶叶凸面各1例。手术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4例,Ⅱ级2例,Ⅳ级1例。病理学分型,血管瘤型、非典型性各2例,纤维型、脑膜上皮型及过渡型各1例;肿瘤内血管成熟度和细胞增殖活跃程度不一:CD34(-)、CD31(+)、Ki-67表达Ⅰ级1例,CD34(-)、CD31(+)、Ki-67表达Ⅱ级1例,CD34(+)、CD31(+)、Ki-67表达Ⅰ级4例,CD34(+)、CD31(+)、Ki-67表达Ⅱ级1例。术后随访13~48个月,1例遗留轻度肢体偏瘫,2例肿瘤复发。

结论

各种病理学类型脑膜瘤均可发生出血,相关出血机制可能不同,与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及肿瘤内新生不成熟血管亦无明确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下调胶质瘤细胞株LN229中XB130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LN22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无义序列siRNA转染组和XB130 siRNA转染组进行细胞培养,细胞转染siRNA后,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XB130的表达情况;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结果转染siRNA后,对照组、无义序列siRNA转染组、XB13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作为免疫增强剂抑制脑干胶质瘤生长的作用。方法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制备成年Wistar大鼠C6脑干胶质瘤模型。提取胶质瘤模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转移因子。将20只Wistar幼鼠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0 h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和转移因子溶液灌胃。24 h后制备幼鼠C6脑干胶质瘤模型。通过MRI检查鉴定胶质瘤模型并测量两组肿瘤体积,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分别检测24 h和96 h两组外周血C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高频多脉冲直接皮质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dcMEPs)、皮质下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scrtMEPs)及持续dcMEPs监测在皮质运动区病变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例皮质运动区占位性病变患者,刺激前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翻转定位中央沟,然后应用dcMEPs定位运动区、scrtMEPs测定皮质脊髓束,并采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