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谁记去做奇传——端木蕻良长篇历史小说《曹雪芹》创作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23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雪芹》作为端木蕻良晚期的重要作品,虽未完成却独具价值.曹雪芹的生命历程与《红楼梦》的来源是一体两面的问题.端木蕻良要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曹雪芹,同时也在回答一个难题:《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端木蕻良在生成自己的答案时,选择了最大程度地“依赖”《红楼梦》的文本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下卷没能最终完成,既有外部文学环境改变的原因,也有作家内在选择调整的原因.《曹雪芹》是现实主义小说家端木蕻良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用叙事表达的理解.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给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带来了崭新的变化.文章以小学五年级“观自然,写缤纷”阅读活动为例,将教材中的主题与阅读主题有机结合,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主
《天龙八部》在主题抒写与人物塑造等方面明显带有对莎剧艺术技巧的借鉴与化用.其中既有对《哈姆雷特》故事结构与悲剧背后之认同危机的模仿,也在一定层面上同《亨利四世》中
近年来,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少年邮局劳动教育为例,探究基于学生自我角色认同的劳动教育实践发展模式,
摘 要:教学过程改进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乡村学校面临的核心问题。乡村学校教学过程改进需结合乡村区域特色,彰顯其文化属性。其分析逻辑有三:一是文化学思维方式与教学过程改进行为方式具有一致性;二是乡村学校教学过程改进行为是一种特殊文化;三是乡村学校教学过程改进为践行文化理念提供场域和养分。内容设计、课堂规律、授课流程、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和教学应用等是乡村学校教学过程改进的切入维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信函卷·第一辑》内收录楼适夷致巴金信札共四通,整理者并没有对这四通信札考订时间.依据相关内容,可以确定第一、二、三通信的写作时间分别为
2020年10月17-18日,以“中国科幻研究新时代”为主题的科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重庆大学A区文字斋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
期刊
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传播呈现全新发展态势,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文章从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入手进行研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三全育人”为宗旨,提出“互联网+”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正不断被改变,包括工作方式、学习习惯、生活模式等等.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大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清洗、分析
“艺术文告”是报告文学文体的另一种命名.只有“报告”与“文学”有机融合的作品,才是得体的报告文学.文学性不足,成为报告文学文体为人诟病的重要问题,也是制约这一文体发
七月,这个属于铁锤和镰刀的火红岁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奋斗征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会时,我们迎来了党的百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