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视角下“ 反向凡尔赛文学 ”对话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chu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用预设在日常的对话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言语幽默的产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以近期流行的“反向凡尔赛文学”的三段对话内容为语料,通过语用预设理论来分析该文体中言语幽默如何产生。探索语用预设和言语幽默内在的关系,揭示其中引人发笑的因素,为日常交流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 语用预设;反向凡尔赛文学;幽默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104-02
  基金项目:西安外国语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部分成果(省级项目编号:S202010724119)。
  一、引言
  “凡尔赛文学”是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2020年12月4日,“凡尔赛文学”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由于“凡尔赛文学”的热潮,网上随后掀起了一波“反向凡尔赛文学”的语体,是以一种低调炫穷的方式,展现了幽默风趣的特点,吸引了广泛群众的关注。本文从语用预设理论的角度探索预设和言语幽默的关系,分析“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幽默效果,如何抓住大众心理诉求,引发爆笑。
  二、“凡尔赛文学”和“反向凡尔赛文学”
  “凡尔赛文学”的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说话人自问自答,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想要炫耀的东西,话语间还要显示出一副自己很苦恼很不高兴的样子。以该句为例,“在家里不能跳绳,我只好把楼下的房子也买了,终于可以安心跳绳了”,这句话表面以一种抱怨的语气说不能在家里跳绳,被迫买了房,传递出一种的淡淡忧伤,实则是为了凸显自己再买一套房毫无压力的事实。
  而“反向凡尔赛文学”正好相反,为明褒暗贬。它以看似凡尔赛文学的开头以为说话人在炫耀、吹牛,但是以一种自嘲的语气结尾,形成反差。以该句为例,“很多朋友问我如何选购一辆车,说实话我并不擅长,因为我的车基本都是用一次就换了。当然,这倒也不是因为我有钱任性,因为共享单车就是这样规定的”,这句话以看似凡爾赛文的炫富开始,然而“共享单车”一词让听话人恍然大悟,明白前文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前后的强烈对比之下,引发笑点。
  三、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德国哲学家弗雷格被认为是19世纪研究语用预设问题的第一人,最早的研究者可以追溯至中世纪哲学家Petrus Hispanus[1]。语用预设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言语交流的过程中,说话人在说出某话语时所做的假设,该假设一般是以满足双方的共识为前提。
  语用预设注重说话人的语气、神情、动作等,为听话人是否能够推断出相同的语用预设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语用预设同时也和语境密不可分,说话人设定语用预设时依赖于语境,听话人推出语用预设更需借助于语境。当说话人与听话人都以相同的语用预设为前提时,才能实现二者信息的有效传递。语用预设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例如:共识性、合适性、主观性、单向性、可撤消性、隐蔽性、非规约性[2],使它在实际的言语交流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预设的特性和幽默的产生
  (一)语用预设的合适性与幽默的产生
  语用预设的合适性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使得一个语句具有恰当性的条件[3]。说话人通过语用预设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言语行为,听话人通过语用预设更好地推断说话人想表达的意图。然而,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等不同,二者即使处于相同的语境,仍然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语用预设。这时二者对于同一句话会有不同的理解,得到的信息也会不同。因此,违背预设的合适性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以下面这段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对话为例:
  父亲:“如果在外面上班觉得累,就回来吧。正好家里的家族企业需要人接手。”
  孩子:“我是一个要强的人,不想被命运早早地安排,靠打理家族企业过日子。”我心想:毕竟,冬天摆地摊实在太冷了。
  该段对话的背景是父亲询问孩子的近况如何。在这个例子中,当父亲的一句“家里的家族企业需要人接手”说出时,常人按照正常逻辑可能会推断出该家庭的经济状况应该很富裕,并不需要孩子在外面奔波。然后,当孩子“不想被命运安排,靠着打理家族企业过日子”说出时,更让人确信之前的推断,这样像是凡尔赛文学的开头,让人觉得有种炫富的隐含意义在里面。然而,“冬天摆地摊”一词让对话内容瞬间反转,让人突然明白家族企业原来是摆地摊,与之前的预设内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样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对话,让常人根据语境中正常逻辑推理的预设和说话人所表达的话不一致,违背了语用预设的合适性,从而引发了幽默的产生。
  (二)语用预设的共识性与幽默的产生
  语用预设的共识性是指交际双方没有必要明确讲出来的那部分信息,但是它必须是谈话双方共知的,或者能够推导出来的前设条件[4]。这样的交流过程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共有的常识为推断的前提,使得双方的言语交流有效进行。这种共有的常识可能是听话人先前知道已经了解过,也可能是听话人本来不知道,但可以根据说话人的肢体语言和语境等推断得知。然而,如果双方缺乏这种共有的知识,信息传达就会不顺畅,这种被阻碍的沟通过程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幽默效果。以下面这段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对话为例:
  服务员:“您好,请问您需要些什么?”
  顾客:“在法国待得太久,现在肠胃只喜欢吃法餐,还是法式小面包好,总是可以让我想起来在巴黎的感觉。”
  该段对话的背景是中餐厅的服务员和一名顾客关于点餐的对话。当服务员问顾客需要什么的时候,顾客以在法国居住了很长时间为由,认为自己只适合吃法餐。当听到这里的时候,听话人会根据的常识对“法餐”形成自己的预设,认为法餐就是选料广泛、加工精细、烹调考究,滋味适当的法国大餐。同时,听话人也会认为这样轻描淡写的开头不经意之间传递出了富贵的感觉,又似凡尔赛文学的开头。然后,“法式小面包”一词将人拉回现实。这一“法餐”原来是指国内做的一种小巧方便的面包。这种法式小面包成为现代快节奏群体正餐之外的点心首选。听话人从对“法餐”的预设到反其道而行之的“法式小面包”两个词语中明白了其中利用偷换概念的方式,不由得会心一笑。这样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对话,让听话人按照常识推理的预设和说话人所表达的话不一致,违背了预设的共识性,从而引发了幽默的产生。   (三)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与幽默的产生
  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是指一定的语言结构可以产生预设,但是背景信息、特定语境和言语内容相斥会导致预设消失[5]。该特性是指交流过程中的上下文语境会对语用预设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当说话人用特定的词语或语句对自己之前预设的内容进行否定,这时预设将被取消。当听话人明白之前的表达和实际交流所发生的语境不相符合时,可能会产生幽默的效果。以下面这段反向凡尔赛的对话为例:
  班长:“你家有车吗?”
  同学:“有呀,劳斯莱斯,你家有房吗?”
  班长:“有呀,就几栋楼吧。”
  同学:“你平时有什么爱好吗?”
  班长:“做梦,你呢?”
  同学:“吹牛。”
  该段对话的背景是班长和一位同学的对话。当班长问这位同学家里是否有车时,同学说他家有劳斯莱斯。然后,这位同学又反过来问班长家里是否有房时,班长说他家也就几栋楼吧。在对话的开头时,听话人和说话人不由得会对对方形成相似的一種预设:对方的家庭应该很富裕。而且,班长说自己家里有几栋楼时,看似无意加了一个“吧”字,想显示并不在乎,实则是想以一种低调的凡尔赛文进行隐形炫富。但是,对话后面两个人又分别问对方的爱好,班长的爱好是做梦,而这位同学的爱好是吹牛。这样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让双方取消了先前对于对方家庭经济状况的预设。主观推断的预设随着对话的进行被取消,同时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顿时明白双方先前都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在开玩笑。这样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对话让听话人按照常识推理的预设,随着对话的进行被取消,利用了预设的可撤销性,从而引发了幽默的产生。
  五、结语
  幽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幽默的存在,人们的语言才更加有魅力,生活才充满了欢声笑语。
  幽默更是一种有利于日常交流的语言技巧,不仅可以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而且化解一时的尴尬,使得彼此双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从语用预设角度举例分析了对近期流行的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幽默如何产生,发现该文体违反合适性和共识性,运用可撤销性来产生言语幽默,从而引发听话人的笑点。因此,语用预设特性的违反或运用是幽默效果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应该忽视。从语用预设角度分析类似对话,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幽默,也可以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提供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黄衍.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64-65.
  [2]陈乐乐.语用预设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胡泽洪.论语用预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14-19+117.
  [4]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5]蒋冰清.预设理论与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14-18+27.
  作者简介:王晶,女,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要】 现代“中国音乐史”形成和建立的这一百年中,“历史分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分期,应以音乐本体的变化作为分期的依据。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音乐是主流。20世纪接受西方音乐后,音乐本体从创作主体、创作题材、创作技法、音乐语言、音乐体裁、音乐思潮、音乐传媒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根据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分期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理论。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分
期刊
【摘要】 20世纪20年代,“废督裁兵”的思潮在社会上兴起。蒋百里的裁兵思想除与这一社会思潮有关外,同时还主要来源于战后国际上“和平运动”与“和平主义”潮流的高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弥兵”思想。他的“裁兵”思想的内容主要有:复员后的士兵生活安置与人事变迁,裁兵经费来源问题,武器设备保管问题及裁兵组织机关规划问题。虽然蒋百里的裁兵思想已经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计划书,但是并没有在当时社会成功运用,原因主
期刊
【摘要】 “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分期最重要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本文对发生于“三家分晋”前一年的“三晋伐齐”事件,从发生原因到事件过程、涉及人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详析考证,并对所涉及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明确了“三晋伐齐”与“三家分晋”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公元前404年“三晋伐齐”事件的发生,就不会有“齐侯往”,周王对魏、赵、韩三家的封侯就不会发生于公元前403年。史学界对“三晋伐齐”事件多有忽
期刊
【摘要】 蒙古族民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歌传承及保护是蒙古族民歌发展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蒙古民歌特点、蒙古民歌表现形式展开分析,并提出蒙古族民歌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为蒙古族民歌传承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蒙古民歌;文化遗传;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97-02  蒙古族发展历史悠久,具
期刊
【摘要】 舞蹈本身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也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舞蹈是一种极其古老的艺术表达模式,舞蹈的表现能够充分融合音乐、运动以及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基于舞蹈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将其进行相对应的表现。因此,舞蹈艺术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以及规律。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的舞蹈能够使戏曲表演艺术本身的感染力更加丰富,使整体的表演具有层次性,同时也使表达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因此,本文针对戏曲表
期刊
【摘要】 “留白”艺术作为国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当代社会也不知不觉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尤其在同为艺术领域的戏剧影视作品中,“留白”更是越来越为从业人员所重视。在戏剧影视作品中有效运用留白艺术,不仅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也能够使作品得以升华。本文从“留白”艺术入手,分析了其与戏剧影视的历史渊源及带来的艺术效果,并为其在戏剧影视中的运用途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戏剧影视作品;戏剧影视
期刊
【摘要】 《堤》(《La Jetée》)由法國著名导演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拍摄于1962年,整片围绕世界大战后的时空穿越实验,讲述一个被童年记忆所牵绊的男子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寻找童年记忆的真相。全片以连环照片(Photo-roman)风格,配合旁白叙述的形式,围绕时间与记忆,对战争、和平、生命、爱情等的思索。本文将对克里斯·马克在该剧中所采用的连续静态画面的叙事风格,以及以
期刊
一、来时夜色  寒风过巷。小碗儿一哆嗦,蜷身裹紧了破衣。此时才是三月间,倒春寒还未过去,空气里蕴着湿润的花香。  迷离间,巷口似乎传来了一阵异响。  小碗儿一个激灵撑地坐起,手指碰到一块尖石,痛得他“嘶”地抽了口冷气。  这么晚了,整个杭州城都陷入了沉睡。还会有谁在这深巷中走动?莫不是哪个豪族家的猛犬没有拴好溜了出来!  就在这时,一个白色的人影在巷口出现,迅速奔来,仿若潜行的豹子。  只两次眨眼
期刊
【摘要】 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多样、资源丰富,是甘孜州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支脈。但伴随时代发展,甘孜非遗的保护及传承面临一定困境,诸多非遗依赖于传统的传承方式,包括师徒制、父传子等方式,在当今时代面临传承人断代、文字性非遗资料遗失等难题。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在此基础
期刊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交流沟通即时而又紧密,网络流行语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奈达的对等理论在此翻译领域的指导作用和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翻译策略。中国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的广泛传播能够帮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社会发展动态和文化趋势,这是中国实现“走出去”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形式对等;网络流行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