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zheng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的简单转变,而且包含着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深意和期待。以往的教学,偏重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以及解题的技能技巧;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出现了所谓的“高分低能”和书呆子现象。本文分析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方法 应用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探究问题的学习模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发现问题,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其目的是改变学生过去填鸭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1.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拓宽探究思路
  创新并不神秘,这种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而发现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创新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过: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探究,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好问题情境,以拓宽学生的探究思路。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一样,也是传授型的。比如,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如何制作植物叶脉标本、腊叶标本、透明浸制标本、蝴蝶标本等,然后示范。接下来学生依样画葫芦,做得一丝不差的就是最好,学生不必动脑筋。其效果是学生思维呆板划一,活动结果都在预定之中,学生自然少有兴奋、更无创新。
  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在“探究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时,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河沟里往往有一些烂叶片,捞起来用水一冲,也可得到叶脉标本,这是为什么?能否考虑用浸泡的方法来腐烂叶肉?浸泡的溶液会有哪些?浸泡的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哪些植物叶片适合用浸泡的方法来制取叶脉标本?这一问,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众说纷纭,兴奋异常。有的说用自来水来浸泡树叶,有的说用池塘水浸泡,有的说用食醋溶液浸泡、有的说用洗衣粉溶液浸泡,有的说用碱溶液浸泡,等等。这些方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体现了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教师应及时鼓励,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制作方法,老师应以好坏来论断,而应依据基本原理,就其可能的结果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分析、比较、筛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实验结果来得出结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制作。其制作结果当然再也不会千篇一律了。有的人成功了,也有的人失败了。通过探究活动,最终得出池塘水和自来水是理想的浸泡溶液(细菌可以大量繁殖,而酸碱溶液抑制了细菌的繁殖),白玉兰叶片也是理想的材料。学生对自己设计方法并通过摸索进行制作兴趣十足,对做成的标本十分欢喜。这一过程逐步养成了学生善于提问、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2.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探究过程往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同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特长。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教育,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探究性的人格特性,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挥特长,给学生留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1)只有科学方法,没有标准答案。
  非对即错,学习只追求一个标准答案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这一弊端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而且反映在教师的教学中,严重阻碍了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我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们强调只有科学方法,没有标准答案。对各种问题的讨论只重视你思考问题的科学性、陈述问题的逻辑性,不强调结果的对或错。这样,打消了不少学生怕答错问题让同伴笑话的顾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把精力放在寻找论据上,广开了“言路”。学生的思路渐渐活跃起来,敢于各抒己见,慢慢地进入了主体角色。为此,我在辅导学生活动过程中,只要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完全局限于课本,就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例如,柑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柑橘皮来喷杀蚂蚁也是小孩子常玩的游戏。在一次生物课外活动时,有位同学突发奇想:能否用大剂量的柑橘汁来喷杀蟑螂?在这种探究性思维的驱使下,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探究。同学们分别用类似的植物材料如大蒜、洋葱等来喷杀蟑螂,一个个兴致勃勃,没有被从书上找不到答案所吓倒。几经周折、几经磨炼,消灭蟑螂的环保型材料终于“诞生”了。在此过程中,不仅有一次次的探究实验,而且把环保型灭蟑液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以防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最后在家庭中试用成功。一系列的探究过程完全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同学们的科学意识提高了,对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才可能进行创造。探究性学习必须给学生提供既用脑又用手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亲身经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从而获得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等各种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学生探索问题的求知欲和体现自身价值的创新精神,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
  例如: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让学生设计一顶适于野外捕捉昆虫用的帽子,要求该帽子集捕虫用具于一身,做到一帽多用。具体的设计方案由学生自定,其中有一个小组是这样设计的:普通的草帽用迷彩布装饰,外观大方,帽的上方装有捕虫网,捕虫网的柄还可当拐杖用,帽的下方连有雨衣,随时装卸,帽的边缘缝有五个带有拉链的口袋,内装放大镜、手电筒、指南针、地图、笔、笔记本、口罩和白纸等一些捕虫用的辅助用具,并取名为《神奇的捕虫帽》。这样,学生通过用脑、动手、再用脑、再动手反复交替,体会到有时想来很容易的操作问题,实际做起来不简单。反之,有的思考时很复杂的步骤,在实际应用熟练后,跳跃几步即可到位。强调动脑又动手、动手又动脑的教学方法,其结果不但灵活了学生们的双手,而且活跃了大脑,为日后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不但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探究性活动的魅力和乐趣,体验到思维方法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细心认真、凡事要思考的良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道理和重视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素质。在探究性学习中,一个好的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空间、一个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自我完善的空间。教师时刻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才能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才能使探究性学习这一重要学习方式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得出滋肾养肝,交通心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客观评价滋肾养肝,交通心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卵泡刺激素、
目的:观察强精煎对少弱精子症大鼠睾丸组织及附睾精子Na~+-K+-ATP酶及Ca~(2+)-ATP酶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精煎低剂量组、强精煎高剂量组、黄精赞育胶囊组,每组15只。给药方法:正常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每天给予ORN(ornidaz-ole,奥硝唑)800mg/kg溶于生理盐水灌胃;黄精赞育胶囊组,每天给予[ORN(800m
摘 要: 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不仅是我们学好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素养的重要前提,而且是学生从事任何学习活动都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我们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旦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中,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在本文中,作者结合了化学实验教学,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为学生观察
例题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适的例题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不适当的例题则不仅不能有效发挥示范作用,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因此教师在例题教学中,需要精心选编例题。我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选编例题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例题应具有典型性  教师在课堂上选用的例题应最典型、最能够体现和代表该段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对典型例题的
摘 要: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各种传统的实验教学,利用随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改进措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一、问题提出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门高中必修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地方指导的、校本开发的课程。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所进行的方法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
摘 要: 扎实的“双基”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保证。建立“积极自主的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教师应利用化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摘 要: 实验考核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标准化实验考核是公正、客观的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临床微生物学基本技术进行标准化考核可进一步规范基本技术操作,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 基本技术 实验考核 方法 应用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工作,除了理论知识外,熟练的实验操作和技能是他们立足的基础。临床微生物学检
化学在初三才作为一门起始学科,要求学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既要掌握较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又要养成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对我们中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面对这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以这些教学方法的新与旧论),并能合理地加以组合应用,就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我认为在教学中采用变式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摘 要: 教参和教材是教学之本,但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对知识的不断探索,教材中难免有些知识给教学带来困惑。作者以高中生物教材为例,阐述了一些知识上的疑惑点和同仁商酌,以便促进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疑惑点 剖析    1.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吗?  (2008·山东理综2)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如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