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Q学习的双周期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方法

来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双周期干线信号协调控制中干线协调与双周期交叉口通行效率存在一定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Q学习的双周期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方法,从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两个方面对Q学习算法进行了改进.首先,提出了新的交通状态描述指标——排队消散指数,依据该指标的阈值对交通状态进行等级划分,降低了Q学习状态空间的维数.其次,综合考虑相邻交叉口交通状态之间的关联和影响,针对每种系统状态分别设定可行的关联动作,降低了Q学习的动作空间.最后,以北京市两广路为例验证了改进的Q学习算法.结果表明,改进Q学习算法相比于普通Q学习算法、固定配时方案,干线平均延误分别减少10.47%、9.93%,平均停车次数分别减少22.64%、7.96%,双周期交叉口平均延误分别减少21.58%、24.96%,平均停车次数分别减少8.51%、11.64%,表明该算法对减少双周期干线延误,降低停车次数具有较为显著作用.
其他文献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研究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特征,提出水源涵养率指标并用于分析水源涵养能力变化,对于丰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评估研究、科学布局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四川省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水土评价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构建了涵盖研究区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分析了1971—2016年湿地水源涵养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水源涵养率指标分析了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及其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若
血细胞损伤是影响膜式氧合器综合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膜式氧合器的综合性能,对膜式氧合器进行流体动力学分析、溶血估算.基于压降实验建立多孔介质模型,采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在入口流量为2.0~6.0 L/min范围内,对不同流量下膜式氧合器内部流场进行计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膜式氧合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进出口总压降减少了24.1%,最大湍流强度降低了22.9%,最大壁面剪切应力减少了45.5%,中间截面的最大标量剪切力减少了31.1%,最大流速降低了9.9%,出、入口以
为验证基于深度学习的命名实体识别框架在反恐领域的有效性,参照ACE 2005实体标注规范,制订了细粒度反恐实体标签体系,构建了反恐实体语料集Anti-Terr-Corpus;提出基于MacBERT-BiLSTM-CRF的实体识别模型,通过能减少预训练和微调阶段差异的MacBERT(masked language modeling as correction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语言模型获得动态字向量表达,送入
精准监测体内索体应力是评估预应力结构安全的重要途径,为解决实际工程中体内预应力难以有效监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内嵌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的自感知钢绞线.通过张拉试验并结合月亮湾大桥实际应用,选用2根体内索作为预应力实时监测对象,对钢绞线逐级张拉至1395 MPa,在每根索的张拉端及索1/4跨处布置2个FBG测点.结果表明:自感知钢绞线的张拉非线性误差小于2.58%,应变灵敏度为1.09~1.13 pm/με,在工程应用中,自感知钢绞线中的传感器成活率达到100%,最大
考虑悬索垂度和几何非线性,研究垂跨比改变对悬索1/3次谐波共振瞬时相频特性的影响.基于悬索面内分布激励下的运动常微分方程,采用多尺度法进行摄动求解,得到悬索面内1/3次谐波共振二阶近似解,再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响应与激励的瞬时相位差及响应与线性项的瞬时相位差,通过数值算例探讨不同垂跨比及调谐参数下瞬时相位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垂跨比改变对悬索响应与激励的瞬时相位差影响较大,其主要方式是改变二阶近似解中的高阶项及漂移项成分.随着垂跨比及调谐参数的减小,高阶项及漂移项成分的影响在逐渐增大.同时在垂跨比处于特
岩体卸荷力学特性对于了解围岩破裂机制、准确地判断围岩稳定性,以及提出安全、经济的开挖及支护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得到不同卸荷速率对于细粒花岗岩的卸荷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恒轴压卸围压的试验方式进行室内三轴压缩卸荷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卸荷速率对岩样环向变形比轴向变形影响大,当卸荷速率达到0.04 MPa/s后,岩样的环向变形更加明显且呈现一定的应变软化特征.应变-卸围压柔量随着卸荷速率的增加而增大,表明卸荷速率的增加对岩样的变形具有促进作用.当卸荷量达到30 MPa时,岩样的环向变形及体积应变-卸围压
科技人物博物馆是科学传播史上的积极实践,作为科普基地与人物纪念馆的交集,具备人物纪念馆特征,也是面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科普场馆.我国科技人物博物馆的展览以“信息定位”为策展方法,围绕特定人物进行多线故事化表征,与周边建筑共同发挥科学文化传播功能.文章对新中国时期科技人物博物馆的建设进行回顾,对作为传播主体的场馆及展厅情况、展陈内容与展览服务平台进行分析,对我国科技人物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探索该类场馆在传播理念和实践上的创新路径.
当代,技术革新持续助力博物馆的发展与转型.博物馆线上游戏作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拓宽、延伸博物馆教育功能方面具有自身意义.该研究通过对中国博物馆现有线上游戏分类对比和观众游戏体验反馈调查,呈现其现状,探究其社会教育价值、效果及其现存问题,以期对互联网、新媒体、数字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中国博物馆社会教育能力的提升有所启示.
2021年暑期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眼界——人类观天手段之沿革”展览是我国首个讲述人类观天手段演化的大型展览,也是我国大规模展出西方古董望远镜的展览.该展览通过展示浑仪复制品、西方古董望远镜及“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等展品,讲述了人类观天手段从裸眼到使用望远镜到太空观测的发展过程及在此过程中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变化.文章分享了展览在内容策划方面的特色、展览的效果及对展览的进一步思考.
随着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不可避免地受周边道路、建筑、市政管网等限制,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基坑自身安全,更要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损伤,因此评估环境风险性研究成为新的热点.以德州市某社区棚改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利用数值模拟得到软土基坑施工所造成的地表沉降特征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应变叠加法、路面损坏状况指数法以及管线安全性状失效系数法对地表沉降所诱发的环境损伤进行评定,构建并细化了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性等级划分标准.同时,引入集对分析联系度函数和可变模糊理论,采用联系度和相对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