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灰岩在云南占有较大的面积,其中西双版纳地区约占19%,分布于此的石灰山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林内岩石覆盖率在80%以上,土壤只在岩隙之间聚集,富含腐殖质,呈暗褐色,树木生长于石缝之中,根系盘旋于岩石之上或来往于岩石之中以吸收水分和养分。2005年11月~2007年2月期间,在西双版纳石灰山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内收集各种水分及植物叶片进行稳定性碳、氢、氧同位素测定,确定林内部分植物的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明确西双版纳石灰山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内部分植物的生存机理,为保护脆弱石灰山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收集林内各种水分,包括穿透雨水、雾水、地下水、溪水、土壤水、空旷地雨水、植物木质部水,进行稳定性氢氧同位素测定以确定植物水分来源;2、测定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和羽叶白头树(Garuga pinnata)根系处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昼夜变化,确定是否有水分再分配(Hydraulic Redistribution,HR)现象发生;3、测定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季节变化;4、测定不同深度土壤水势的季节变化;5、采集不同植物叶片,进行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以确定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植物木质部水分δ18O范围是-13‰~-7.3‰,δD范围是-108‰~-54‰;土壤水δ18O范围是-12.3‰~-4‰,δD范围是-105‰~-40‰;地下水δ18O范围是-10.1‰~-5.9‰,δD范围是-73‰~-50‰,由以上结果表明林内植物主要利用土壤水及地下水;2)潺槁木姜子(L. glutinosa)和羽叶白头树(G. pinnata)白天与夜晚同一深度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这两种树没有水分再分配的现象发生。3)林内土壤体积含水量最高值出现在雨季(5~10月)10 cm深度处为(30.2±4.3)%,最低土壤体积含水量出现在干热季(2~4月)75 cm深度处为(12.4±0.2)%。4)林内土壤水势在干热季(2~4月)75 cm深度处达到最低值为-0.055 MPa,雨季(5~10月)在30 cm处出现最低值为-0.039 MPa。5)潺槁木姜子(L. glutinosa)的水分利用效率与闭花木(Cleistanthus saichikii)有显著差异(P=0.019,P<0.05),其与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的水分利用效率也有显著差异(P=0.004,P<0.05),即雾凉季时潺槁木姜子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清香木和闭花木的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