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6联用20AA复方氨基酸治疗创伤性凝血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维生素B6联用20AA复方氨基酸治疗创伤性凝血病有关机制。

方法

11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创伤性凝血病大鼠模型建立实验使用60只大鼠,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50只),其中模型组分别于造模后4 h,6 h,12 h,24 h和48 h时间点采集标本,每个时间点10只;新疗法疗效实验使用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9%等渗盐水对照组,维生素B6与20AA复方氨基酸联合治疗组,共3组,每组8只;新疗法作用机制实验使用30只大鼠,正常组3只、假手术组3只、新疗法组与对照组各12只,其中新疗法组与对照组分别在伤后4 h,6 h,12 h及24 h四个时间点采集标本,每个时间点3只。通过造成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双股骨骨折、开腹及腹主动脉放血20%,制成大鼠多发伤模型,进行干预后,按各时间点采集标本进行相应检测。创伤性凝血病大鼠模型建立实验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凝血功能变化,新疗法疗效实验分别采用血栓弹力图与凝血4项检测检测凝血功能变化,新疗法作用机制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凝血因子基因表达变化。

结果

(1)创伤性凝血病大鼠模型建立实验:R值(反应时间)48h达到高峰,24 h,48 h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K值(血块生成时间)和Angle值(血块生成率)各组变化不大,与正常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A(最大宽度值) 4 h开始延长,48 h达到高峰,24 h,48 h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 01)。(2)新疗法疗效实验:新疗法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栓弹力图R值为(2.24±0.68)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1±0.30) min(P<0.05);新疗法组血栓弹力图Angle值为(81.98±1.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4±2.13)°(P<0.05)。传统凝血试验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新疗法治疗组均比对照组低,而纤维蛋白原(FIB)新疗法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不显著。(3)新疗法作用机制实验:与正常组相比,除FⅪ与FⅩⅢA亚基外,新疗法组和对照组的肝脏凝血因子基因表达明显上调,但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新疗法组与对照组相比,肝脏凝血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建立与临床基本相符的大鼠创伤性凝血病模型,利用该模型验证了维生素B6联用20AA复方氨基酸疗法对创伤性凝血病大鼠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发现该新疗法能够通过提高肝脏凝血因子基因mRNA表达水平,从而改善动物模型的凝血功能。

其他文献
严重创伤是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创伤、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一[1],而交通事故是导致创伤的主要原因。每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10万人,在世
在推进剂作业环节中偏二甲肼(UDMH)和四氧化二氮(N2O4)可能通过呼吸道、皮肤或经口吸入造成作业人员急性肺损伤乃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从而对健康构成威胁。急性肺损伤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