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粗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l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要积极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其有效途径是应引导初中学生对自然事物、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几方面审美因素的发掘、提炼与借鉴,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丑的刻画,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学会创造美,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情趣,有助于提高初中生习作水平,促进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会审美的人。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情趣;有效途径;粗浅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们指导并训练学生去观察,去聆听,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储备去思考和感悟,将所得到的东西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出自己作为唯一和独特的情感与审美体验。作文教学作为培养与训练学生语文综合创造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正因其独特性和综合性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成为落实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初中作文教学的独特功能,领会课标精神,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努力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其有效途径是应引导学生对各种审美因素进行挖掘与提炼。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才是美的,然后才能创造美。众所周知,美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中国古代美学家叶燮,还是伟大导师马克思,他们的著作都印证了这一事实。但是初中生因受其阅历的限制,而忽略了客观存在的美。比如生于斯长于斯的乡间村落,大街小院,亭台楼阁,摆设装饰,或是名山大川,四季更迭,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或是风土人情,社会发展,人间温情等,这些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忽视或所未曾去体会到美感的事物,但这些一旦成为作文,就会变成学生的审美对象,激发其审美感受。既然如此,对作文教学中审美因素的挖掘与提炼的面就非常广泛。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初中作文教学实际,就作文教学中审美因素的挖掘与提炼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作如下粗浅的探索。
  其一,引导学生发掘自然事物的审美因素。自然事物的审美因素体现在其自有的感性形式和固有属性,包括颜色、线条、形状、声音等方面。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欣赏高山峻岭的壮丽、溪流湖泊的清幽、海洋的波澜壮阔、云霞雾霭的奇幻和鸟兽虫鱼的可爱等,引导学生发掘其中的美,以这些自然事物的审美因素来刺激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经常训练的有,如命题作文《这儿的风景独好》《秋天的田野》以及半命题作文写一种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等等,在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其美的因素进行充分地挖掘与提炼,指导中学生对这些常见的自然事物外形特点的描绘,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品质,培养审美能力。比如一位七年级学生在以“动物”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以《我家的小花猫》为题,这位小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形象逼真地刻画了她家小花猫的特点及她与小花猫之间的亲密关系,充满了生活情趣。在文章的结尾她写道:“每当我放学回家,小花猫总是扑到我怀里,和我亲热一番才肯去玩耍。小花猫和我亲密无间,为什么有的同学不能和和美美的在一起玩,一起学习呢?”这体现了小作者對生活的热爱和思索,写出了极具个性的独特的审美体验,这是通过自然事物的审美因素的发掘培养审美情趣的结果。
  其二,引导学生提炼社会生活的审美因素。社会生活的审美因素包括人物形象与人文景观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美。人物形象的美包括心灵美、形体美、语言美、服饰美和人情美等。人物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辩证统一成一个整体,但在现实中,二者往往不对称,所以应侧重于人物的性格、思想等内在品质。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关于写人的习作训练是很多的,常见有《我最喜爱的一个人》《我的老师》《我的偶像》等。在指导写作时,要引导学生突出人物的独特性,选取恰当的事例来表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及心理等描写方法来塑造,将人物的外在特征与内在品质紧密结合起来,创造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理想,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人文景观包括建筑物、雕塑、工艺品等,这些是人们经过实用的、美的法则来创造完成的,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常见的训练有参观游览、描摹状物等,在指导时要学生抓住其外形特点、用途来写,表达自己深刻的审美感受。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因素进行提炼,是通过激发学生对崇高人格和人类文明的赞美与敬仰,来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其三,引导学生借鉴文学艺术的审美因素。文学艺术美与现实生活美相比较,更具有典型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所以文学艺术美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借鉴文学艺术的审美因素,主要是特指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课文及其他名家名篇,借鉴模仿其写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其审美能力。比如在指导和讲评时,可引导学生学习文学名著或精品中精湛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艺术以及灵活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技巧等。像对“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排”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的分析,引发学生对精确用词的修辞美的兴趣;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品味这两句诗的异曲同工之妙;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分析,感知诗人悠闲的心境,领略大自然的美妙;指导学生对《岳阳楼记》一文严谨的结构的探究,促进学生对文章结构审美旨趣的探索;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通过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感知经典著作中众多典型人物,引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塑造人物的方法。借鉴文学艺术的审美因素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初中生习作水平的一条捷径。
  此外,作文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适当暴露现实生活的一些丑陋、阴暗、不合理的现象,通过反映丑来揭示对美的理想的追求。现实生活并非十全十美,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丑进行艺术创作,抨击丑陋的现象和丑恶的人,化丑为美,从这方面挖掘与提炼审美因素落实作文教学审美教育,具有不同凡响的效果。如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扣紧时代脉搏,揭露破坏自然生态、污染环境、不文明行为、扰乱社会秩序、不正之风等现象,以及抨击制造祖国分裂的反动台“独”与反华势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的生存环境、充满正气的社会环境、祖国早日统一等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由此可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发现通过对上述几方面审美因素挖掘与提炼的探索,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学会创造美,有助于提高初中生习作水平,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但这并非是一蹴而就、三朝两夕的短期效应,需要我们在平常作文教学中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增强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敏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逐渐成为一个会审美的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洪燕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初探[J].文学教育(中),2010(11):119-119.
  [3] 马永军.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襄樊学院学报,2009(7):76-80.
  [4] 丁春燕.追求语文教学的审美艺术[J].科技信息,2006(7):165-165.
  [5] 夏玲.人物审美提升文学艺术教育和谐美的境界[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1):39-41.
  [6] 刘鑫.课改背景下语文朗读教学中的美育价值及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其他文献
摘要:克拉申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从语言学习者本身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善于把握其学习动机,并创造条件提高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避免过度焦虑,从而带领学生在乐于接受语言输入的状态下吸收语言材料,最终提高其语言输出能力。  关键词:情感过滤;语言输入;教学启示  “语言监控模式假说”是由克拉申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
期刊
早产儿因为在子宫内生长发育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存在着一种或者是多种生长发育问题,例如体重下降、胃泌素分泌障碍以及喂养不耐受等.需要对其实施良好的临床管理以及护理干预,
本论文从现代文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语言现象的转变,这一时期主要经历了三次明显的改变,分别是五四文白革命、先锋派小说语言实验和网络文学语言,主要介绍了语言现象的特点,试图
摘要:虎头鞋是当地女性长者为自己的晚辈所做的鞋子,透过一双活灵活现而又具有美感的鞋子,可以看出长辈对晚辈深厚的情感寄托。笔者在大量的调查之后,从虎文化、虎头鞋名辩、制作工艺以及造型特色等方面着手,对这一传统的民间手工艺进行研究,进而上升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  关键词:虎文化;情感;名辩  “民间艺术同广大劳动者的精神相联系,直接表现出他们的喜爱、理想、心理、审美、意趣等,因而显得率
我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索出多种形式的亲子探究性活动,主要有小班的“家庭领养”,中班的“科学传递”,大班的“发现之旅”,为培养思维敏捷、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的幼
期刊
目的:研究缬沙坦与利尿剂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
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女作家.1911年农历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为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在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有幸同萧红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