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药,小心惹来药物性鼻炎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llwu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性鼻炎又称化学性鼻炎,是长期、过量或滥用鼻部减充血剂而导致的鼻黏膜非变异性炎性反应,常发生于伴有鼻塞症状的鼻炎患者。也有说法指药物性鼻炎是因鼻腔用药不当或全身用药引起的鼻炎,又称“反跳性鼻炎”“中毒性鼻炎”,属于慢性鼻炎的单独疾病实体。
  药物性鼻炎通常发生于青中年人群,无性别差异。引发药物性鼻炎的特征之一就是长期、过量或滥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可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近年来,该病被发现有增多趋势。
  作用于局部的药物主要是一些鼻减充血剂,一般分为2大类,一是拟交感胺类,可产生迅速的缩血管作用,如麻黄素、伪麻黄素、新福林等;二是咪唑类,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如羟间唑啉、萘唑啉(鼻眼净)等。鼻减充血剂导致药物性鼻炎的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鼻减充血剂通过刺激鼻黏膜上的α受体,促使鼻黏膜收缩,但当这种收缩血管作用消失后,会出现血管反跳性扩张和水肿。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来缓解鼻塞症状时,鼻黏膜和鼻甲水肿會出现持续加重,原来的鼻塞症状也会相应加重,促使患者增加用药的剂量和次数,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服用利血平等降血压药、新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物、部分女性避孕药也可引起药物性鼻炎。也有临床观察分析认为,长期口服一些药物,如阿普唑仑、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也能引起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的主要特征为鼻塞,不包含流涕、喷嚏等。体征为鼻黏膜红肿、增厚、失去弹性、对减充血剂不再敏感。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包括鼻黏膜纤毛缺失、鳞状上皮化生、上皮水肿、上皮细胞裸露、杯状细胞增生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
  治疗药物性鼻炎,首先是对引起药物性鼻炎的药物进行停药处理。但是突然停用鼻减充血剂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肿胀、充血,建议使用鼻用色甘酸钠、镇静安眠药、盐水喷鼻、鼻用糖皮质激素等缓解此症状。如果单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无效,可联合应用鼻用抗组胺药。对于长期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导致的药物性鼻炎则很难恢复,应该尽早在医生指导下换药。其他长期服用导致药物性鼻炎的药物,也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停药并更换药物。
  如果停用药物,药物性鼻炎症状依然未见缓解,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采取药物治疗。
  (1)可采用口服泼尼松片,15mg(毫克),每天3次,连服5天,可逐渐减轻鼻部充血。
  (2)口服抗组胺药和/或下鼻甲激素注射,口服三磷酸腺苷和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种治疗要求维持3~6个月。
  (3)有临床研究发现,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能有效治疗药物性鼻炎。
  (4)一些中草药及中成药治疗药物性鼻炎也有不错的效果。
  其他非药物治疗,如手术治疗、微波热凝等疗法在此就不赘述。值得提醒的是,短期内反复使用鼻减充血剂可导致药物性鼻炎复发。
  总之,同其他导致鼻塞症状的常见疾病相比,药物性鼻炎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但它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第一步重在提高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避免药物滥用。因此,医务工作者要积极宣传引起鼻塞的常见疾病的可治愈性,勿随意向患者推荐长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告诉患者鼻用减充血剂的作用机理和药物性鼻炎的危害性。作为患者,多注意日常生活管理,能更好的防治药物性鼻炎。如保持生活环境湿度适宜、定期冲洗鼻腔、注意休息等。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格局,我国私人财富市场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出现了第一批的家族企业,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许多第一批的企业家积
4月8日,烟台冰轮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签订协议,协议涉及采用NH3/CO2载冷剂系统替代R22的制冷系统,项目完成后将
一、坚持压实责任,用好组织实施这架"聚光镜"钦州供电局党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对标广西电网公司要求制定了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并动态修编完善。党委书记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
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是农村幼儿教育特色的体现,为达到良好教育效果,农村幼儿教育就需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立 足当地资源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有利
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有哪些注意事项  我之前查出甲状腺结节,虽然是良性的,但十分影响美观,朋友推荐我做微波消融。请问微波消融是怎么回事?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贵州 钱先生  钱先生:  甲状腺微波消融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疾病的手术方法,是在超声精确引导下,将探针介入甲状腺结节,发出高频微波,产生局部高温,瞬间消融病变的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不留疤痕、安全精确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