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探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ye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加,对食物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作物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充分做到与时俱进,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广大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创新和优化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同时,为社会群众饮食健康提供安全保障。然而,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来看,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方面,受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基于此,结合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能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2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是新时期背景下农业改革的一大突破,对提高农作物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强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充分满足社会群众消费需求,为消费者饮食健康提供安全保障。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具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史,在长时间积累和沉淀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业种植方式和方法[1]。但也正因如此,使得农业发展易受传统观念制约,导致粗放型管理理念一时间无法全面扭转。虽然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但在实施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其中问题,并提出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实施要素,对促进农业健康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药残留过多
  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经历较长周期,期间受气候、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易产生病虫害问题,轻则影响农作物质量、产量,重则会导致作物大量死亡,给农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从根源上减少病虫害侵蚀,需要农户采用农药喷洒方式进行防范和处理。但由于农户在用药方面盲目跟风,或农药用量超标,导致农药通过直接或间接残留到农作物中,如此不仅会导致农作物营养价值被破坏,还会对食用农作物的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不利于促进无公害农作物健康发展。
  1.2 滥用化肥
  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严重欠缺农业方面的知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化肥使用越多,作物生长态势就会越好。部分农户在不了解土质结构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大量施加化肥,最终导致种植区域土壤条件被破坏,不仅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还会严重污染土壤,最终造成土壤板结,使得农田中的作物质量和产量大幅度降低,无法充分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1.3 土地污染严重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联盟迅速发展,导致农业生产区域周围建立了大量工厂和建筑。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物,加上周围居民生活垃圾的逐渐增多,导致农用地受到严重污染[2]。例如,如果在农业灌溉过程中使用了处理不达标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则会导致水资源中的污染物大量附着于土壤中,长此以往污染物会越积越多,最终下沉至土壤深层,使农田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垃圾袋等固体废弃物具有分解难度大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当随风力作用进入农田土壤中,则会严重污染土壤质量,且在雨水作用下,固体废弃物会冲刷出大量污染物,不仅会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且还会制约农作物健康生长。
  2 加强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对策
  2.1 掌握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基本原则
  1)以优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为向导。新时期背景下,天然无公害食物已成為人们饮食消费的一种流行趋势,因此提高绿色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已成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由于农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习惯沿用传统方式、方法,导致无公害农作物生产水平较低,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经济市场发展需求,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广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并将优质技术作为向导,使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优势,如此才能拓展该技术应用范围。
  2)以标准化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为途径。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新时期背景下,农作物生产技术得到了显著优化和完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质量和产量。但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仍存在缺乏规范性和标准性这一问题[3]。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果,这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向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趋势迈进,已成为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必然趋势。
  2.2 科学选择农作物栽培材料
  1)合理选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会发生病虫害,其中播种前种子带菌、带病因素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在农作物播种前,需要农户严格筛选作物种子,并做好杀菌、消毒工作,从根源上降低病虫害侵蚀。
  2)科学选择播种区。从需要栽培的农作物植株中选择无病植株,并创建无病种苗田,同时针对性选择无病区或断绝区进行播种。
  3)采用正确贮藏方法。如果植株贮藏不当,会导致病菌大量滋生,不仅会加剧作物病虫害发生,还会为农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针对这一问题,农户需给予高度重视,并结合作物种类采用正确贮藏方法,控制好贮藏环境温湿度。
  2.3 合理使用农药
  农业生产过程中,用药的主要作用是防治病虫害,因此要想提高无公害管理水平,应在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同时降低农药对土壤的破坏,需合理使用农药。1)现阶段,我国坚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促进多样化低污染、低残留农药应运而生。因此,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过程中,需优先选用易降解农药。2)在农药施加过程中,农民需严格按照说明书和技术规范喷洒农药,控制好农用地与农药接触面积,尽可能降低农药对农用地土壤的污染程度。3)相关部门需积极推广生物和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不必要情况下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技术,从而提高农用地土壤质量。   2.4 科学施加肥料
  如果肥料使用不当,将会导致农用地和农作物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合理选择肥料,并科学控制用量。为满足这一需求,需要从2个方面进行分析。1)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农民群众需要结合地区土壤实际情况选择肥料,并严格按照比例将土壤和肥料进行中和。例如,如果农用地土壤中碳元素较多,则不能施加过多氮肥;如果土壤中磷元素较少,则可以结合土壤其他成分比例适当施加磷肥。如此可以充分保证土壤中各元素的均衡性,有效改善土壤性质。2)强化农民培训力度。在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如果盲目施肥,不仅会降低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而且会导致土壤受到严重污染[4]。为避免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需强化农民专业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操作水平,规范农民施肥行为,保证按照农作物类型及不同阶段生长需求科学选择肥料。
  2.5 解决土地污染问题
  土地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針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污水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保证污水在专业化处理并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用于农田灌溉,从而提高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水平,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强化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保证用于农田浇灌的水源没有任何污染。除此之外,农户应定期清理农用地中的固体废弃物,并对其进行统一处理,从而有效减少因污水和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农田土壤污染问题。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该环节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也就是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5]。农田中一旦出现病虫害,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不仅会增加治理难度,而且还会对农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能从根源上降低病虫害侵蚀,需要农户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并了解病虫害暴发高峰期,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在此过程中,农户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可以采用物理、生物技术进行防治。
  1)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简单工具和物理因素,如光、电、热、声波等措施防治病虫害,包括传统徒手捕杀技术和现代最新成就的运用。例如,灯光诱杀法、高温灭菌法等,利用害虫趋光性等特征,将害虫大量剿灭。
  2)生物防治技术是指通过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常见的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3种,是依靠科学技术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措施,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密度。相对于传统化学农药防治技术而言,生物技术和物理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还能降低环境污染,是培育天然无公害农作物的必要手段。
  3)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虫害、鼠害等,常见的防治措施有喷雾、熏蒸、喷洒、毒饵,其优势在于急救性强、操作简便,且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但如果长期使用,会增加病虫害抗药性,不仅降低防治效果,还会污染农产品、土壤、水文及人畜安全,因此需谨慎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3 结语
  虽然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从建立无公害作物栽培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27):5-6.
  [2] 张金星.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14):75.
  [3] 王海龙.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20,26(11):35.
  [4] 葛秀金.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7(04):103.
  [5] 郭艳丽.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0,6(07):16.
  (责任编辑:刘 昀)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注重优质的大豆品种选择,加强栽培技术的研究,对大豆的种植效益以及总产量提高都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对大豆的栽培现状、产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质大豆种植效益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 大豆品种;种植效益;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09  对大豆产量造成
摘 要 鲜食玉米鲜嫩香甜,富含糖、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基于此,分析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种植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促进国家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鲜食玉米;栽培技术;高产高效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16  改革开放
1 蔬菜产地价下跌,批发价小幅下跌,零售价平稳rn1.1 蔬菜产地价环比多数跌,总体下跌rn第17周(2021-04-26—2021-05-02)重庆市22个主要地产蔬菜监测品种均价3.54元(千克价,以
期刊
为探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贝江河林场营造林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案例分析法、实地探究法,结合融水县国营贝江河林场营造林基础信息,探析了融水县
油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油茶种植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基于此,针对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的油茶种植技术和管理工作展开探讨,分析油茶作物在那坡县的发展前景,
摘 要 桉树营林期间,白蚁的为害具有隐蔽性、广泛性等特点,对桉树为害极大,会造成桉树营林地经济效益下降,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充分发挥桉树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加强对白蚁的防治工作,提高林地病虫害防治措施、日常管理力度缓解白蚁对桉树所造成的为害。基于此,针对桉树营林中白蚁为害展开分析,探讨白蚁的具体防治措施。  关键词 桉树营林;白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C
摘 要 作为国内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林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想要推动林业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加大营林生产管理力度,调整生产模式,积极探索符合新时期要求的营林生产管理方案。基于此,提出加强营林生产管理成效的具体方案,希望可为相关工作者一些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 营林生产;发展方向;具体措施;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们对所处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关注。林业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林业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有效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做好森林保护。基于此,详细分析和探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及有效策略,以推动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摘 要 在我国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的背景下,良好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以广西国有七坡林场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七坡林场自然环境和森林资源现状,探究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策略。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七坡林场  中图分类号:F326.2;S75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
摘 要 水稻是重要的农作物,对稳定粮食需求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稻瘟病等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基于此,对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稻瘟病的防治能力。  关键词 稻瘟病;发生原因;综合防治;广西隆林县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14  1 稻瘟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