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管理干部作风的好坏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影响到高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质量,管理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又是影响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大力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全面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素質,对于提升高校工作水平,加快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官本位";高校管理干部;作风建设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的"助推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高校管理干部作风的好坏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影响到高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质量,管理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又是影响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而当前出现的高校"官本位"现象导致高校干部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偏离,降低了高校党组织和干部的威信,影响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使师资浮躁和学术异化,造成教师群体士气的低落和学术人才的流失,也弱化了高校的文明辐射功能。因此大力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全面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素质,对于提升高校工作水平,加快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管理干部"官本位"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高校管理干部"官本位"思想日趋膨胀,偏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管理干部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部分管理干部的"官本位"思想日趋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工作日益行政化。在部分管理干部当中,官位的提高成了某些人心目中发展和进步的标志,职位成了个人的一种追求,提拔使用成了工作认可度的一种体现,这一风气严重背离了高校管理干部的角色和职责,偏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高校本应该是一块文化气息浓郁的净土,却在这种封建主义残余的思想影响下,出现学术研究文化氛围被扭曲的现象,有的管理干部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荣誉和职位,有的完全忘记了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
(二)高校管理干部"官本位"作风,导致高校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偏离
高等学校特别是现代大学,是以知识的发现、传授、传播为目标,以权力分散、重心下移为结构特点,以自由、自治为文化特征的组织特性。高校管理干部作为这种组织的管理者,既不该将自己定位在"官"的角色上,更不应有"官"味,他不同于政府官员,不同于企业管理者,不应该只是权力的敬畏者,也不应该只是利益的追逐者,而是一个学术的敬畏者和知识的追求者,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管理者。高校管理干部是以学立足、为学服务的"学官"。而当前在高校,"官本位"已经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效应,导致高校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偏离,降低了高校党组织和高校干部的威信,极大地影响了教职员工对高校管理干部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使教师群体士气低落,学术人才流失,管理工作朝病态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高校管理干部作风建设的途径
(一)以学生为本,立足教育,培养教育型管理干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核心,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教育过程及教育发展之本,对于高校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而思想决定行动,教育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有扎实的教育才会有良好的作风。因此高校就必须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素质构成中的特殊重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作为高校管理干部要自觉履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神圣职责,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将各项育人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各项工作都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在学习时间、方式、内容和生活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法权益,为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以教师为本,尊重人才,培养服务型管理干部
教师之于大学的重要意义,无可争辩地使其处于大学组织构成要素中的"主体性"地位。一个教师的成才和发展绝不是他个人的事情,他在学业、职称、学术发展上的要求也是学科建设的需要,是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管理活动应紧紧围绕着主动去激发和满足这种教师的成才需要来展开,用好的政策和机制提高教师在学术上的水平,只有当一名教师置身于一种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氛围中才会扎根于高校,奉献于学术事业,高校管理活动应千方百计为教师的成才创造条件和机遇,而不能制约人的发展。如果管理仅仅作为一种制约的权力,其结果是制约了高校的发展,损害了高校的声誉。高校管理干部要摆正位置,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彻底破除等级观念、特权思想等封建意识余毒,树立"以师生员工为本"的观念,摆正位置,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更是一位服务者,要向师生员工负责,发扬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弘扬优良学风,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摈弃以"官本位"为中心的浮夸、造假、狭隘主义作风。
(三)以学术为本,立足本岗,培养学习型管理干部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高校管理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狭窄的知识面和线性状的知识结构已难以适应高校管理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管理人员都有了一个阶段性知识更新和再提高的问题。在学习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的今天,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仅凭原有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
高校管理干部具有管理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其学识水平的高低和视野开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因此,一个合格的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学的能力,注重读书学习,强化社会实践,勇于涉猎新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只有认真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种知识,博学多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也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对高校各级管理干部的客观要求。同时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干部学习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引导管理干部立足本职岗位搞好学习,拓宽学习方法和途径,把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学校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目标,增强学习原动力,督促高校管理干部把读书学习当作与工作同等重要的事情而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龚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1).
[2]肖兴辉.高等学校管理干部的素质培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3]郑良勤.高校官本位行为意识的不良影响与消除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周济.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在2007年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7-01.
作者简介:张迪(1982.3-),女,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政工师。
关键词:"官本位";高校管理干部;作风建设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的"助推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高校管理干部作风的好坏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影响到高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质量,管理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又是影响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而当前出现的高校"官本位"现象导致高校干部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偏离,降低了高校党组织和干部的威信,影响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使师资浮躁和学术异化,造成教师群体士气的低落和学术人才的流失,也弱化了高校的文明辐射功能。因此大力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全面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素质,对于提升高校工作水平,加快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管理干部"官本位"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高校管理干部"官本位"思想日趋膨胀,偏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管理干部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部分管理干部的"官本位"思想日趋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工作日益行政化。在部分管理干部当中,官位的提高成了某些人心目中发展和进步的标志,职位成了个人的一种追求,提拔使用成了工作认可度的一种体现,这一风气严重背离了高校管理干部的角色和职责,偏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高校本应该是一块文化气息浓郁的净土,却在这种封建主义残余的思想影响下,出现学术研究文化氛围被扭曲的现象,有的管理干部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荣誉和职位,有的完全忘记了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
(二)高校管理干部"官本位"作风,导致高校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偏离
高等学校特别是现代大学,是以知识的发现、传授、传播为目标,以权力分散、重心下移为结构特点,以自由、自治为文化特征的组织特性。高校管理干部作为这种组织的管理者,既不该将自己定位在"官"的角色上,更不应有"官"味,他不同于政府官员,不同于企业管理者,不应该只是权力的敬畏者,也不应该只是利益的追逐者,而是一个学术的敬畏者和知识的追求者,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管理者。高校管理干部是以学立足、为学服务的"学官"。而当前在高校,"官本位"已经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效应,导致高校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偏离,降低了高校党组织和高校干部的威信,极大地影响了教职员工对高校管理干部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使教师群体士气低落,学术人才流失,管理工作朝病态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高校管理干部作风建设的途径
(一)以学生为本,立足教育,培养教育型管理干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核心,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教育过程及教育发展之本,对于高校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而思想决定行动,教育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有扎实的教育才会有良好的作风。因此高校就必须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素质构成中的特殊重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作为高校管理干部要自觉履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神圣职责,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将各项育人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各项工作都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在学习时间、方式、内容和生活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法权益,为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以教师为本,尊重人才,培养服务型管理干部
教师之于大学的重要意义,无可争辩地使其处于大学组织构成要素中的"主体性"地位。一个教师的成才和发展绝不是他个人的事情,他在学业、职称、学术发展上的要求也是学科建设的需要,是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管理活动应紧紧围绕着主动去激发和满足这种教师的成才需要来展开,用好的政策和机制提高教师在学术上的水平,只有当一名教师置身于一种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氛围中才会扎根于高校,奉献于学术事业,高校管理活动应千方百计为教师的成才创造条件和机遇,而不能制约人的发展。如果管理仅仅作为一种制约的权力,其结果是制约了高校的发展,损害了高校的声誉。高校管理干部要摆正位置,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彻底破除等级观念、特权思想等封建意识余毒,树立"以师生员工为本"的观念,摆正位置,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更是一位服务者,要向师生员工负责,发扬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弘扬优良学风,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摈弃以"官本位"为中心的浮夸、造假、狭隘主义作风。
(三)以学术为本,立足本岗,培养学习型管理干部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高校管理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狭窄的知识面和线性状的知识结构已难以适应高校管理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管理人员都有了一个阶段性知识更新和再提高的问题。在学习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的今天,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仅凭原有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
高校管理干部具有管理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其学识水平的高低和视野开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因此,一个合格的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学的能力,注重读书学习,强化社会实践,勇于涉猎新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只有认真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种知识,博学多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也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对高校各级管理干部的客观要求。同时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干部学习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引导管理干部立足本职岗位搞好学习,拓宽学习方法和途径,把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学校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目标,增强学习原动力,督促高校管理干部把读书学习当作与工作同等重要的事情而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龚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1).
[2]肖兴辉.高等学校管理干部的素质培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3]郑良勤.高校官本位行为意识的不良影响与消除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周济.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在2007年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7-01.
作者简介:张迪(1982.3-),女,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