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糖友驾车,须防无症状低血糖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g_8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先生五十八岁,患有糖尿病十年,平时口服降糖药治疗。刚开始,黄先生严格遵照医嘱,经常检查血糖,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后来,黄先生自认为对血糖控制心中很有数,很少检查血糖,饮食也逐渐不规律。
  前段时间,老黄与朋友小杜相约自驾游。玩了一天后,老黄驾车正在行驶,小杜突然发现车子向旁边的隔离栏撞去,所幸他俩都没受伤。再一看,老黄趴在方向盘上已神志模糊,小杜急忙拦车将老黄送往医院。检查发现,老黄的血糖只有1.0毫摩/升,经抢救后缓解。黄先生不解,以前发生低血糖时,他能感觉到心慌、出汗、四肢发抖等征兆,吃点糖果就好了,这次怎么毫无征兆呢?
  医生解释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症状一般出现得非常快,也很明显,如心慌、出汗、手抖、饥饿感、面色苍白、虚弱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这些低血糖的警示信号可以促使患者及时自救或就诊。但是,如果糖尿病病程较长(超过5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一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些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能没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错乱、行为异常、嗜睡、昏迷等。与前者相比,后者由于缺乏警示信号,更容易被漏诊或误诊,危险性也就更大。老年人多有肝肾功能减退,加之常合并糖尿病肾病,可使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排泄减慢、易于在体内积蓄,因此易发生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会导致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昏迷等,非常危险。尤其对于驾驶员和从事高空作业的人来说,很容易发生意外。因此,患有糖尿病超过5年的患者,尽量不要开车或从事高空作业。
  为安全起见,患有糖尿病的司机朋友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随身携带平常使用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血糖仪及食品(糖果、饼干、含糖饮料等)。第二,开车外出前最好测一下血糖。一般不能让血糖低于5.6毫摩/升。如果需要开长途车,途中还要定时检测,若血糖低于5毫摩/升,就不要开车。
其他文献
人体的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强力泵。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次、寿命70岁计算的话,一个人的一生中,心脏要跳动近26亿次。任何一支为它输送血液的血管或者联系它的神经发生问题,就容易导致心脏病。呵护心脏的基础在于了解自己的心脏,听懂它即时发出的声音。  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一般而言心脏病症状有胸闷、心悸、心慌、气急、胸痛、头晕、短
55岁的张女士是位糖尿病患者。一天中午,张女士一人在家,因打完胰岛素没有按时吃午餐,导致低血糖而昏迷,直到下午4时许才被家人发现送进医院。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她终于在8个小时后奇迹般地苏醒。说是奇迹,是因为一般来说,低血糖患者昏迷若超过6个小时,神经功能将很难恢复。  刘老师没有糖尿病,前不久的一个周末,一大早朋友就邀她去打羽毛球,刘老师因为当时不觉得饿,同时怕吃了东西影响运动,于是干脆不吃早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