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欧洲宫廷女装

来源 :LADY格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易十三于1610年继承王位,这时候的女性流行时尚还处于文艺复兴风格的尾声时期,女性服装慢慢告别了上个世纪的华丽装饰和死板僵硬外形线条。但是裙撑和夸张的拉夫领依然顽强地占据着主导地位。
  女袍
  一件女袍是由独立的上衣和裙子组成的。款式主要分前面开口以及不开口的袍子。前面开口的裙子,开口成三角形这样正好露出里面的衬裙,这时候衬裙的名字叫kirtle,到了后来则叫petticoat。在17世纪初,巨大的羊腿袖被直袖和垂袖取代了。
  上衣部分也在前面开口,本世纪早期的时候,前面有两边长方形的织物叫三角形胸饰(stomacher)。后来也被无情地抛弃了,女上衣的领口被裁成低低的U形,并饰有各种花哨的蕾丝镶边与脖子后面的拉夫领前后呼应。那时候一件女袍的上衣和裙子讲究布料装饰物品用同一种布料。上衣两侧从袖孔到腰部的接线弄得又斜又直,脖子后面的小领口被裁得高高的,用来支撑夸张的拉夫领。
  和16世纪一样,17世纪初的女人不仅继续追求夸张的下身,对上半身的僵硬线条追求则继续寄托于紧身胸衣上,胸衣由两片或者更多的麻布拼接成,一般还有加衬,同时在前侧后纵向嵌入鲸须用来凸显那让人稍显窒息的僵硬美。紧身胸衣开口有前有后,用带子或者绳系紧固定,胸衣下摆里面或系带或有钩扣来链接裙撑。
  裙撑
  裙撑最早由严肃的西班牙人发明,一开始是吊钟形和圆锥形,在亚麻布上镶上几圈鲸鱼骨或者藤条棕榈甚至是金属丝。这种西班牙裙撑独霸欧洲宫廷20多年后,不甘其獨领风骚的法国人开始在腰部加了个小圆垫子,这样使得腰部拱了起来,显得臀部更加丰满美丽。这样的臀垫到了1580年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很笨重,于是法国人继续改良裙撑,17世纪时是在裙撑上面罩一个有藤条或者鲸骨变成车轮状的盖。穿的时候,紧身胸衣架在前面,是后面微微翘起。
  到了1615年,女袍的腰线开始升高,如果上衣有前侧接缝,到了15年则下移到肩膀从袖孔开始接缝,接缝处从腰部呈斜线形到袖孔。背后接线也在腰部呈成放射状,肩膀的裁剪依旧宽大。袖子没有什么改变,裙子不论开不开口,都有个小臀垫系在腰间,使裙子几乎呈垂直形落下。这时候裙子不会到地,会露出鞋子。
  夹克
  在17世纪,夹克也可以叫waistcoat。夹克对小姐太太们是一种私下场合穿的衣服,夹克分简单素色和布满精美植物刺绣两种,后者极具英伦风格,夹克早期纹样一般都是黑色或者彩色丝绸织成的,纹样呈螺旋状一组排列。纹样多采取lized花和水果,有时候也会加上昆虫和鸟类。到了后来,纹样就多种多样了,而且大部分只用一种颜色。一件制作精良闪闪发光的夹克会采用大量的金银线,边缘下摆则用金色蕾丝装饰。
  大衣
  那种有宽松垂袖的服装在中世纪叫gown,法国则叫robe。这个词在整个17世纪给予了广泛的含义,袍子通常没有腰线很宽松,有时候还稍微拖地。穿的时候则有腰带和饰物束紧,袖子一般都不怎么用,就那么干垂着。早期的袍子从脖子到腰部是闭合的,到了17世纪,袍子变成了商人妻子和老年妇女的最爱。女袍一般裁成前面两片后面一片,侧线在背后。整个布料会被裁剪成上面狭窄下摆则极其宽大。在腋下袖孔处被弄出无数大量的褶子,侧面则被裁成直线或者三角形,后面也被裁得极其宽大,大量的褶子集中在脖子和肩膀处。
  发型帽子
  头十年发型依旧沿袭了上个世纪的风格,只不过更加高耸,依旧用珍珠和宝石装饰,压发帽也依旧带着。到了20年代后期,发型的高度就慢慢低了下来,但是在耳边开始蓬松起来。在帽子方面,男式的礼帽和便帽也被女式的吸收进来,并开始在外出旅行和打猎时穿戴。
  布料饰物
  上好昂贵的丝绸、天鹅绒、绸缎、织金银的衣服和蕾丝等,几乎被意大利所垄断。因此英法两国都持续不断对其禁止进口到本国,但是英法两国自身很少生产丝绸,即便有质量也不高。因此他们只能靠大量的刺绣和锯齿形装饰来弥补,就像同时期的男装一样。尤其是英国以刺绣闻名,所有上衣和裙子接缝被饰有漂亮的装饰物。一件制作精细的夹克会镶上很奢侈的刺绣,边缘也会用上蕾丝和流苏装饰。同时在贵族中,珠宝尤其是珍珠被大量的运用。
  扇子
  从上个世纪流行下来的制柄羽毛扇等都很流行,另外还有折扇,这个是从上个世纪晚期开始流行来的。除了扇子,女性们还喜欢在腰部系上一个香囊或者香盒,其用途一般是用来避开难闻的气味。此外在黑貂皮和雪貂皮的头和爪子上会改造成珠宝金银镶嵌的样子,挂在腰间,据说是能防御跳骚之类的。小暖手筒出现于上个世纪晚期。
  鞋子
  鞋子在上个世纪经常隐藏在宽大的裙子下摆下面,但是上个世纪末开始,鞋子则渐渐露出面容,那时候款式和男士很像,用上等缎子做成,通常饰有一朵大花球。
其他文献
每一年的年末我都要总结一下这一年的学习和工作。我这一年,好像也没干什么大事。跟任何过去的许多年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好像今年读了很多武侠小说,尤其小时候没读过的古龙系列。感谢电子书,我读了大概十几本古龙,记住了叶开这个名字。还有关于武侠小说的一件事是,终于圆了一个童年的梦想,买了一套《金庸小说全集》可惜不是三联版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我重新看了《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和《书剑恩仇录》这几部。
期刊
女人是怎样学会适应她的生存状况的,她是怎样感受的,她封闭在什么样的天地里,她被允许逃避哪些约束,这就是我竭力要描绘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女人要继承沉重的过去的传统,尽力铸造新的未来,会面对哪些问题。当我使用“女人”或者“女陛”这些词时,我顯然没有参照任何原型和任何不变的本质,我的大部分结论都以“教育和风俗的当下状况”为依托。这里并不是要陈述永恒真理,而是要描述每一个女人的特殊生存内在的共同实
期刊
在LADY工作七年了,最初接触LADY是作为被采访嘉宾,那是一次愉快的采访拍摄。这本杂志最打动我的是办刊理念,我们不是一本女人在化妆时才想到的杂志,我们关注女性的生活与命运,用最为平实的手法讲述世间的悲欢离合,讲述不平凡人的平凡故事和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  每个女人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每个精彩故事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寻常的人生。人生起起伏伏,只有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才能对生命的变数勇敢面对。
期刊
没有人不知道他,我们叫他“天王”,他是华人娱乐圈综合发展最成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音乐奖项总数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他是香港本地累计票房总额最高的男演员;他是爱心大使、太平绅士、老大、老爸、好丈夫;他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的荣誉勋章,香港人希望他去竞选特首……他早就不是明星、偶像那么简单了,他的名字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乐观”、“勤奋”、“敬业”、“完美”──但是他似乎已经不在乎这些词汇了。对于
期刊
“人之初”项目介绍  慈福行动自2002年开始建立“人之初”教育助学项目,针对西部少数民族中的四川彝族、北京周边的河北蔚县和北京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三个省市。每年资助500名左右的贫困学生,目的在于帮助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并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凉山州西昌市喜德县李子乡位于喜德县西南,占地72.2平方公里,人口7300多人,95%为彝族。李子乡中心校的学生有530多人,11所村小点学校分
期刊
从小生长在热爱美食家庭的“小美妈”,自己会做美食、写美食、拍美食,更拥有上百件的古董厨具收藏。她说最喜欢古董厨具的地方是“给餐桌带来时光倒流般的温馨感觉”。  “小美妈”在微博的美食圈里大大有名,长年为《纽约时报》中文版撰写美食专栏,而且她写的可不是只会动嘴评论的“美食家”,她的专栏都是实打实地教你怎么做菜的好文章。小美妈说:“我从小生活在美食的包围圈里。我的祖父母来自苏州和扬州的两个望族大家庭,
期刊
偶尔翻书,又看到了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遂想起自己三年前采访他时的情景。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单向街书店的阳台上,我听他講怎样“混日子”。他说,自己好像和命运下了一个赌注,不上不爱上的班,不赚不能或不乐意赚的钱。“我靠的是任性。那些不任性的人,随时都在妥协,随时都在抑制自己,怎么能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在他看来,“任性”不是受委屈之后耍脾气,不是推卸责任,而是你倾听自己心灵深处,觉得这个“性”可以
期刊
韩良忆  韩良忆,作家,翻译家,生活家,因倡导“居游”被称作“居游教主”。她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很拿手,做得一手好菜,其新作《我的音乐厨房》,是一本将美食与音乐结合起来的书,是她在多年钻研美食的过程中,在烹饪与用餐时根据食物特性来搭配不同音乐的尝试。  很久以前,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一部外国老片。有幕场景,我一直记得:有条大河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之下,一艘船顺流而下,一个极之美丽的金发
期刊
职场女性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过去我们强调智商的重要性,后来发现比IQ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的EQ。然而,事业上的成功远不是一个人单纯地付出主观努力就能实现的,人职匹配是成就职业梦想的前提。美国的职业导师索亚·泽奇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职场色商(color Q),倡导运用色商内观自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不论你如何定义幸福,美满的幸福都必须包括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令你身心愉悦的
期刊
卢伶和俞雷夫妇同为长城协会会员,他们合写的《三春七秋》这本摄影文集,用积攒近十年的行走经历和细致观察,才将山西与内蒙古交界的明长城一带的乡镇、荒原与遗址,透过一张张克制拙朴的黑白胶片和凝练笔触,将彼时的情景与心情,还原再现。  清明期间,笔者受邀与卢伶夫妻同往他们在顺义北务的一间瓦舍小院,湛蓝晴空下,一起翻土播种。在他的画室里,卢伶反复强调,长城旅行这件事,其实只是他们生活很小的一个侧面,出这本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