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k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2日 晴
  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叫陶渊明的诗人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这样真实的生活情态如碧蓝夜空中的星星,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辉;也如李白诗中的天姥,梦中已浏览千遍,却又还是那么遥远。
  有人说,当今世界的人就像那只叫格里高尔·萨姆的棕色甲壳虫,挣扎而又颠簸,我们漂浮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精神之田早已干涸了很久。也许某一天,当我们穿越历史的尘埃,窥见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以清风为邻,明月为友的时代,也许我们满目创痍的脸上会盛满歆羡。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双眸因追求自然而格外明亮;人们的思维因豁达与宁静而格外智慧;人们的个性因不拘小节而格外淋漓。王安石脱去朝服,笑曰:
  野性堪如此,潜山归去来。
  陶潜回归自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曾皙“铿尔”一声放下瑟,坐直了身子说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为何他们拥有如此美好的心境,如此理想的世界?不得不说一位在黑暗的世界中,用个性照亮大地的名士——嵇康,这位大学者,也爱着菊花,但我猜想他宁可被别人称之为铁匠,隐居在焦作的山阳,他一锤一锤地敲打着寂寞,他的好友山涛这样形容他:“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这些隐士们,不仅都拥有独立的人格和伟大的人品,他们更拥有着自己的人生境界——完全屏弃种种名目堂皇的、传世久远的教条礼法,彻底厌恶官场仕途,摆脱约束,回归自然。
  而我们呢?我们已经忘记了那一千多年前的笔墨,遗失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都市的喧哗湮灭了庄子低吟的《逍遥游》;霓虹灯的闪烁刺痛了阮籍爱憎分明的青眼;而又能到哪里再去寻找一位梦想着桃花源的淘潜呢?
  我怆然了。
  他们如此干脆地扯断一根根陈旧的世俗经纬而直取人生本义。而我们却把世俗当作救命稻草,紧紧抓住,在忙碌与忙碌本身中,我们也许会把他们的人生追求遗忘。但在某一天,突然惊醒,也许会用干涩的眼球俯察自身的渺小。而再仰望隐士们逍遥自得、空灵恬淡的内心世界,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渴念。正如李白写阮籍: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
  判竹十余日,一朝化清风。
  在我们诵读这样皓亮的文字时,清仰头看那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月光,它也曾映照在陶潜的草舍竹篱之上。
  湖北省松滋市三中2007级1班
  指导教师:肖独林
其他文献
目次一、引言二、禁止与允许:两种立法模式评价三、自己股份取得的限制四、自己股份的合法取得五、自己股份的违法取得六、我国的现行立法及其完善一、引言自己股份的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