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鼠固定器及两种批量艾灸装置的应用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007ji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一种新型的小鼠固定器及两种穴位批量艾灸装置。小鼠固定器添加前肢固定片,可使小鼠保持前肢穴位充分暴露姿势;固定器榫卯式插入底座,实现多只小鼠同时固定。运用单孔艾灸架底座和磁铁的可移动性,精准调控穴位与灸距,对小鼠不同经脉腧穴进行艾灸;运用多孔透明艾灸板,可满足多个穴位同时艾灸。此小鼠固定器和两种艾灸装置操作方便,创意新颖,节省人力物力,有助于提高实验效率,推动艾灸实验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关节炎性疾病,金明秀教授从中医辨证思维来看,本病在活动期会出现湿、热、瘀的病理表现,遂采取清热祛湿化瘀法,自拟基础方加减治疗,并针对皮肤和关节的病变特点对症治疗。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清热祛湿化瘀法;治疗经验;金明秀   金明秀教授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从事临床工作近五十年,对风湿病诊治有独到见解。   银屑病关
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7型:邪实候(邪痹督脉证、湿热痹阻证、热邪痹阻证),正虚候(肾虚督寒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候(瘀血痹阻证、痰瘀互结证),与娄多峰提出的“虚邪瘀”理论吻合,临床应用有良好的效果。
【摘 要】 张洪鹏主任医师认为,肝肾不足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内在因素,补益肝肾、壮督蠲痹是其基本治法,而临证治疗中又因男女生理特性差异各有侧重,并注重本病的时令预防调护。基于此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疗效显著。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肝肾论治;补益肝肾;张洪鹏   张洪鹏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已有较详细的论述,历代医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丰富,主要学术观点有从肾督论治,从肝肾论治,从脾肾论治,从痰、湿、瘀论治等,临床疗效确切。除此之外,中医治疗优势还包括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靠;治法多样,可灵活选择;治未病思想的应用等,在治病求本及治未病思路上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 要】 睡眠障碍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就诊时常见主诉,表现为睡眠效率下降,慢波睡眠时间缩短,夜间睡眠觉醒次数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疲劳及嗜睡等多种形式,睡眠紊乱给患者疾病的康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困扰。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睡眠障碍是诸多因素混杂所致的,如高疾病活动度所致的夜间脊柱及骶髂关节僵硬疼痛,慢性疲劳,治疗药物的选择及消极的社会心理等。目前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睡眠障碍已经受
目的分析应用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低钠血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心力衰竭患者低钠血症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托拉塞米治疗,观察组给予托伐普坦治疗。两组均接受9 d的治疗,比较两组心力衰竭逆转时间、低钠血症纠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24 h尿量、血清钾、血肌酐、血钠、脑钠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尿量、血清钾、血肌酐、血钠、脑钠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常伴有骨骼与软组织损伤,具有极高的致残性。运动康复又称为体疗,可结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特点,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干预有效缓解疾病引发的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从疾病的长期控制角度来看,正确的运动康复训练策略是常规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通过阅读和整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运动康复训练策略作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综述最新运动康复技术理念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肌肉功能、肢体活动度、心肺功能和姿势协调性等的训练策略,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指导。
强直性脊柱炎传统治疗策略仅限于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然而临床中却存在着更精确、更高效治疗的需求。自从引入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以来,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后,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白细胞介素-23抑制剂、Janus激酶抑制剂的相继出现,成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新希望。回顾并总结近20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等生物制剂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上的现状及发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艾灸烟热效应对皮肤全切伤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新生毛细血管和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烟组、艾热组,每组24只.参考Balaji团队的方法复制全层
在针刺随机对照研究中,对照组的合理设置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正确解读。为了解答针刺效应是否超越安慰剂,即针刺是否具有特异性效应的问题,如何设置科学可行的安慰针刺对照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题。本文结合目前常用的安慰针刺类型,对2020年发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1项关于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安慰针刺方法和成功施盲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在针刺治疗痛证中优化安慰针刺提出思考,以期为针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