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鞍山市人事局大楼
2004年,鞍山市的工资制度有所变化。工资处用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测算出了变化的数据。而测算结果和实际变化只相差了几分钱。
2000年7月,国家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央编办发出通知,要求建立财政拨款单位工资统一发放数据库。
2000年8月,鞍山市有关部门开始了数据库建设工作。鞍山市人事局采用了通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GPMS)。
2000年10月,鞍山市市直首批10个单位342人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2000年12月,鞍山市市直除公安机关外的其他机关全部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2001年12月,鞍山市市直全部机关单位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2002年12月,鞍山市市直教育系统一类事业单位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2004年12月,鞍山市市直全部一类事业单位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县区的财政拨款单位也在财政部门的推动下,在2004年12月前,陆续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
让税务局信服的数据
鞍山市人事局工资处在有效完成工资管理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利用GPMS软件,完成了各种统计预算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工资统计工作 人事局工资处利用已有的数据,利用软件中的统计功能,非常迅速且准确地完成了各种统计工作,并得到局领导、厅领导的好评。
工资测算工作 2004年度,鞍山市的工资制度有所变化,局领导要求工资处测算出人均变化程度。工资处利用GPMS软件,用不到3天的时间,不仅测算出了人均变化,并且把各个级别不同情况的人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也同时测算了出来,而测算结果和实际变化只相差了几分钱。此项工作的完成,不仅奠定了工资处数据库在人事局工作中的地位,也建立了工资处在人事局的重要地位。
追缴职工应缴税款、补还职工多扣税款 工资处在审核基层单位的数据时发现部分应扣税款部分有问题。于是工资处利用软件将职工应该交纳的税款(合计近100万元)统一补交给税务部门,将职工多缴的税款补还给职工。工资处此举不仅使职工感觉到了工资统发的透明政策,也使鞍山税务部门对工资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与肯定。税务局表示,工资处出来的数据绝对真实、有效。
全市的工资预算工作 工资款项本来应该是各单位做完预算后报给财政,再由财政汇总后划拨。但是各单位及各级财政部门报上来的财务预算金额都很多,并且年底大多会超出预算。
2004年,工资处利用软件做了全市的财务预算,预算结果比财政的预算结果要低几百万。经过考察及工资处对数据的充分说明,财政采纳了工资处的财务预算结果。等到年底核算时发现,工资处做的预算科学公正,没有浪费一分钱,也没有超出预算,甚至一些临时发生的金额都包括在内。对此,鞍山财政局表示,各基层单位上报的各种预算都不予审批,只以人事局工资处的数据为依据。
节约不合理开支
随着GPMS不断完善和扩充,其巨大的综合效用也日益显著地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为实现规范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现业务信息化后,随着人员信息的精确化、工资政策的数字化、标准计算的公式化、审批程序的固定化,规范管理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提高行政效能创造了充分条件 在2004年年底结束的机关事业单位规范和提高津贴补贴工作中,财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密切配合,利用GPMS,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涉及近4万人、年财政支出达1亿多元的8套调整方案的测算,仅用15天就完成了全部审批工作,月人均增资水平的审批结果与测算结果相差不到4‰。
为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架设了信息高速公路 在鞍山市的GPMS建设过程中,财政和人事部门发现,由于以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两个部门在对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上存在若干的不同步,这些差异直接造成财政不合理支出每年高达2000万元左右。通过科学的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实现了管理的高度一致,而且为充分履行各自职能,实现科学高效管理创造了条件。
为降低行政成本,避免资金浪费提供了实现途径 随着GPMS逐步完善,直接、间接地在多方面带来了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比如,因为这个管理系统信息的丰富,原来很多需要基层单位派人亲自到各个管理部门办理的事项,现在只需要一个电话或一个电子邮件就可以办妥;原来需要到多个部门办理的事项只要亲自到第一个承办部门提交,到最后一个部门预约拿回办理结果即可;原来需要面向基层单位开会布置、印制填报的各类调查表,如果是管理系统管理的指标项,只需要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接编制报表统计即可。据估算,仅因减少会议用地、办事车辆费用、印刷费用等,一年就可节约财政支出200万元。
2004年,鞍山市的工资制度有所变化。工资处用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测算出了变化的数据。而测算结果和实际变化只相差了几分钱。
2000年7月,国家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央编办发出通知,要求建立财政拨款单位工资统一发放数据库。
2000年8月,鞍山市有关部门开始了数据库建设工作。鞍山市人事局采用了通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GPMS)。
2000年10月,鞍山市市直首批10个单位342人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2000年12月,鞍山市市直除公安机关外的其他机关全部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2001年12月,鞍山市市直全部机关单位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2002年12月,鞍山市市直教育系统一类事业单位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2004年12月,鞍山市市直全部一类事业单位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县区的财政拨款单位也在财政部门的推动下,在2004年12月前,陆续实现了工资统一发放。
让税务局信服的数据
鞍山市人事局工资处在有效完成工资管理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利用GPMS软件,完成了各种统计预算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工资统计工作 人事局工资处利用已有的数据,利用软件中的统计功能,非常迅速且准确地完成了各种统计工作,并得到局领导、厅领导的好评。
工资测算工作 2004年度,鞍山市的工资制度有所变化,局领导要求工资处测算出人均变化程度。工资处利用GPMS软件,用不到3天的时间,不仅测算出了人均变化,并且把各个级别不同情况的人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也同时测算了出来,而测算结果和实际变化只相差了几分钱。此项工作的完成,不仅奠定了工资处数据库在人事局工作中的地位,也建立了工资处在人事局的重要地位。
追缴职工应缴税款、补还职工多扣税款 工资处在审核基层单位的数据时发现部分应扣税款部分有问题。于是工资处利用软件将职工应该交纳的税款(合计近100万元)统一补交给税务部门,将职工多缴的税款补还给职工。工资处此举不仅使职工感觉到了工资统发的透明政策,也使鞍山税务部门对工资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与肯定。税务局表示,工资处出来的数据绝对真实、有效。
全市的工资预算工作 工资款项本来应该是各单位做完预算后报给财政,再由财政汇总后划拨。但是各单位及各级财政部门报上来的财务预算金额都很多,并且年底大多会超出预算。
2004年,工资处利用软件做了全市的财务预算,预算结果比财政的预算结果要低几百万。经过考察及工资处对数据的充分说明,财政采纳了工资处的财务预算结果。等到年底核算时发现,工资处做的预算科学公正,没有浪费一分钱,也没有超出预算,甚至一些临时发生的金额都包括在内。对此,鞍山财政局表示,各基层单位上报的各种预算都不予审批,只以人事局工资处的数据为依据。
节约不合理开支
随着GPMS不断完善和扩充,其巨大的综合效用也日益显著地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为实现规范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现业务信息化后,随着人员信息的精确化、工资政策的数字化、标准计算的公式化、审批程序的固定化,规范管理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提高行政效能创造了充分条件 在2004年年底结束的机关事业单位规范和提高津贴补贴工作中,财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密切配合,利用GPMS,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涉及近4万人、年财政支出达1亿多元的8套调整方案的测算,仅用15天就完成了全部审批工作,月人均增资水平的审批结果与测算结果相差不到4‰。
为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架设了信息高速公路 在鞍山市的GPMS建设过程中,财政和人事部门发现,由于以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两个部门在对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上存在若干的不同步,这些差异直接造成财政不合理支出每年高达2000万元左右。通过科学的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实现了管理的高度一致,而且为充分履行各自职能,实现科学高效管理创造了条件。
为降低行政成本,避免资金浪费提供了实现途径 随着GPMS逐步完善,直接、间接地在多方面带来了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比如,因为这个管理系统信息的丰富,原来很多需要基层单位派人亲自到各个管理部门办理的事项,现在只需要一个电话或一个电子邮件就可以办妥;原来需要到多个部门办理的事项只要亲自到第一个承办部门提交,到最后一个部门预约拿回办理结果即可;原来需要面向基层单位开会布置、印制填报的各类调查表,如果是管理系统管理的指标项,只需要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接编制报表统计即可。据估算,仅因减少会议用地、办事车辆费用、印刷费用等,一年就可节约财政支出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