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聋生创新思维的培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f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在整个教学中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知识面涉及广泛,内涵极其丰富,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训练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工具学科。但是,当我们站在聋校的讲台上,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复习与新知相关联的旧知时,聋生常常会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从面导致复习部分用时过多,新授部分过于仓促,重点无法深入,难点突破不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聋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乐学、活学。
  一、让聋生感受“爱”的温暖
  爱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那么玄妙,你永远不要期望一个你蔑视的人会反过来尊重你,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心理平衡。师生关系何尝不是这样,你对学生的肯定、热情、尊重必将换来对方的尊重与爱戴!所以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差生”这个沉重的标签,你的草率可能给日后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灾难。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是这样提高亲和力:一是合体的装束,使他们更容易接纳;二是保持礼貌亲切的语言,让他们和我沟通更融洽;三是性格优雅温和,易于他们主动接近;四是多为他们着想,多鼓励他们,自然而然形成亲和力。
  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我所任教的聋孩子都喜欢上我的课,每当我走进教室,尽管他们听不到更多的语音,但总能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言谈举止也流露出犹如见到家人的亲昵,有的孩子竟口误叫我妈妈。这为我对他们开展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设置悬念课激发创新意识
  聋孩子的无意注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一定要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接受新知。引发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开端。每一个聋孩子都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一旦设置了疑点,他们常常渴望得到结论,会认真、积极地去探索。在教学聋校语文教材十八册第九课《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文时,我先请学生说说:“你们看过计算机吗?它都有什么功能呢?”学生回答:见过。有的说计算机能计算,有的说计算机能打字,还有地说计算机能画画……我适时夸奖同学们知道得还真不少。进而引出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有关计算机的。出示课题后,我追问,看了课题,你们非常想了解些什么呢?大家情绪高涨,主动发言:“我想知道计算机究竟有多少种功能?都是干什么的?是谁这么聪明发明出来的?”我则抓住契机,鼓励地说:“那就让我们快快来读课文,寻找一下答案吧。”此时,学生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本,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研读起来。把“要你知道”变成“我要知道”切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三、多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聋生常以目代耳,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所以他们的观察力很强,想象力也极为丰富,而想象恰恰是创新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体会出,想象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在讲课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如教学十四册14课《颐和园》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了解颐和园这座又大又美的皇家园林的各种景色特点后,我抓住这样两句话引导学生想象。一句是:每一问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结合这座园林修建的历史和年代,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建筑师的画师真可谓能工巧匠!你们能想象一下,上面都画了些什么呢?把长廊打扮得如此之美?”这时,学生个个露出微笑,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不一会功夫,纷纷发言:“我想其中一间画有牡丹,因为它象征富贵荣华……,我想上面可能画有几株漂亮的兰花,非常精致高雅……,我想上面一定有嫦娥抱着美丽的玉兔……”,描述阿种类繁多,都形容得栩栩如生,可见,他们已展开可想象的翅膀。这时,我再引导学生读下一句:“园内桥的式样不一。”这些桥式样不同,在这么美的地方,古代劳动人民又会创造一些什么样的桥来突出园林的别致呢?画完后仿照十七孔桥的介绍说一说。大家纷纷围坐在一起,热烈的讨论着。可以说,有了他们的创想,一定使这座皇家园林增色不少;更可以说,每个孩子都将乘着想象的小舟,驶向成功的彼岸。
  四、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深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聋生的好奇心很强,疑问也就很多,他们读书时有了疑问,才能进一步去思考、去分析、去探求。教学时,我避免让学生机械的去接受知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有了疑问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我则不直接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如十三册10课《老铁牛》一课学完后,有的学生问:“是不是铁牛不够重,所以能捞上来?水的浮力真的有那么大吗?”针对学生的疑惑,我首先肯定这名学生考虑得很周全,然后想办法帮助学生实验,并适当给他们点拨浮力原理,使他们真正理解浮力的巨大作用,从而把握问题的实质。我就这样引导学生从质疑一步一步完成创造的过程。
  五、发散思维求异创新
  聋生的分析能力、抽象与概括的能力都很差。所以,教学中应训练聋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变通性的学习,消除思维定势,开阔学生的思路,寻求有创造性的各种答寒。因此,我从每一课的结构特点出发,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十七册l5课《未来的房屋》一课时,我请同学想一想,你还能设计出一些什么样的房屋呢?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常常能变通思维,举一反三。设计出面包房屋。教育书屋,游戏娱乐屋等……那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令我欣喜不已。这样做既加强了求异思维的训练,又等于给学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应发挥每个聋生的特长,让他们学会吸纳,去思辨、去创造,让生学能弹多高就弹多高,增强聋校教学中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层次的聋生各有所有,学习致用,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创造出属于残疾人的一片蓝天!
其他文献
在那夏日炎炎的假期,孩子们常吃的冰激凌、冰棍,家里常有的冰西瓜是大众化的,可是吃完冰激凌、冰棍、西瓜后剩下的垃圾怎样处理却是不一样的.有的吃完随手便扔;有的吃完会自
期刊
目的:本研究是在导师前期研究补肾消抗汤对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免疫及内分泌角度探讨补肾消抗汤的作用机理,检测其对抗卵巢抗体(AoAb)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以利于临床推广应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中药组服用补肾消抗汤天江中药,对照组服用醋酸泼尼松。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分别测定抗卵巢抗体(AoAb)
广州市荔湾区西塱小学六年级 周子曦rn当我知道自己获得了“小作家杯”全国校园文学创作大赛小说类小学组“一等奖”时,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因为自己的努力有了收获.rn这一次
期刊
所有你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与你重逢.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微妙!它就像一个大闹钟,主宰着每一位人的生与死.或许在你为上一秒的事情而开心的时候,下一秒你就会因为意外而感到
期刊
这是一张拍摄于上海战役时期的珍贵历史照片.画面中的解放军战士,和衣而眠,露宿于街头,充分体现了解放军严格的军纪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宝贵品质.rn照片发表后,在国内外
期刊
《习近平用典》以敬民、为政、立德、修身、笃行、劝学、任贤、天下、廉政、信念、创新、法制、辩证等十三个篇章全面地展示了中华古代典籍中的思想精髓和习主席执政智慧、处
期刊
期刊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氛围,热爱阅读  在班里建立起一个小的读书区,在读书区里,有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自己的图书,这些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顺手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朗读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其优化对策,不当之处请釜正。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时间不够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