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渗透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水平均处于快速发展中,对此,学校教育要做的不是“拦截”,而是要因势利导。本文以《人的生殖》一课为案例,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详述如何通过探究活动消除学生羞怯的心理,因势利导,巧妙地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青春期;人的生殖;性健康教育
  初中生物教材对性健康教育知识的介绍非常有限,《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本)》关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更少,特别是性道德和性法制方面的内容,仅在课标七、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中找到:“上述内容中涉及的有关伦理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而初中生正处于性生理的发育高峰,健康的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观急需培养,但教材中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加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教育,大家谈“性”色变,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不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上避免因无知而犯错。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顺利开展性健康教育的渗透呢?《初中生物学新课标》的主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本文以《人的生殖》一课为案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渗透。
  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2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本课以人体生殖系统的组成为学习基础,为后面“人的个体发育”模块的学习进行铺垫。《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借助本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以下核心内容:人体的生殖系统可以产生两性生殖细胞;人通过受精作用产生新个体;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胚胎发育的过程。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认识自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分别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初中生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爱生命,孝敬父母。
  三、性健康教育的渗透点
  根据本节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在教学中渗透以下内容:
  (1)性生理知识:掌握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2)性心理知识:青春期学会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的性别和缺点。
  (3)性道德知识:“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孕育和诞生的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为人子女要感恩父母,敬爱父母;“生命教育”:让学生领悟到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充满着冒险和挑战,每一个人能健康、平安降生都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4)性法制知识:渗透性侵犯性骚扰的知识,提醒学生自尊自爱和保护自己。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创设生活情境,聚焦核心问题
  (1)养鸡蛋孵小鸡活动
  每班分为8个小组(6人/组),第1-4组开展“守护鸡蛋”的活动,要求24小时内鸡蛋不能离开身体,不能给鸡蛋任何保护措施;第5-8组提前准备受精鸡蛋和未受精鸡蛋,小组合作完成小鸡的孵化活动,小鸡整个孵化过程严格按照孵化条件(温度37.8℃,湿度60%,孵化时间21天)进行。
  (2)提出核心问题
  为什么有些小组的鸡蛋可以孵化出小鸡,而有些小组的鸡蛋不可以孵化出小鸡?
  (3)问题转化
  在其它条件完全一致的条件下,小鸡是否能被孵化取决于鸡蛋的差异(有没有受精),可见受精非常重要,那么,受精的具体过程是什么?受精的场所又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对于该游戏活动,学生普遍认为蛋生鸡,只要鸡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就可以孵化出小鸡,但结果出人意料。这一活动的设计,既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确定本节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课内——强化感性认识,学习新授知识
  (1)导入新课
  展示某明星的龙凤胎照片。提问:他们谁是男婴、谁是女婴?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大多数学生通过观察生殖器官来分辨新生儿的性别,可是现实生活中,生殖器官往往遭受“器官歧视”,有的学生很关注本课内容,但又感到難为情,甚至不敢面对,其实生殖器官与其它器官一样,都是身体的组成部分。只有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另外,生殖器官也是人类延续后代、传递基因的基础,大家要理性对待。
  (2)两性生殖系统
  六人一小组,进行“叮叮热”(“保护豆豆”旗下的一种游戏牌)游戏,游戏结束后开展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男性和女性体内的生殖细胞分别是什么?(2)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别是什么?(3)产生精子和输送精子,产生卵细胞和输送卵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和产出的器官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两性生殖系统的相关知识,学会正确看待人体的生殖器官,并且在游戏中认可自己的性别,接纳自己的优缺点,使每位学生在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都可以提高自尊自爱的心理。
  (3)受精过程
  小组代表分享小鸡孵化失败的原因是鸡蛋未受精(其它原因暂不做拓展讨论),教师强调受精的重要性,播放视频《受精过程》并提问:①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什么?②受精的部位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拓展双胞胎(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受精的过程看似很简单,但是新生命形成的第一步就非常不易,每个人在生命开始都是两亿五千万分之一的胜者,所以,我们生来都是优秀的、幸运的,每个学生都要自信面对未来,珍视自己的生命。
  (4)胚胎发育和分娩
  活动一:播放《胚胎发育和分娩》的视频。提问:胚胎发育到第几周开始出现人的形态?学生尝试区分胚胎、胎儿和新生儿;并且结合教材归纳出新生命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活动二:小组代表分享照顾鸡蛋的心路历程。
  设计意图:课前除了开展孵化小鸡的活动,部分小组也開展了守护鸡蛋的活动,一个小小的鸡蛋只有60克,但是想要守护成功却谈何容易,而我们的母亲整个孕期都要经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并且忍受分娩的巨大痛苦。因此,我们作为子女要心怀感恩,做一个顶天立地有责任心的人。另外,自然界中的动物妈妈同样很伟大,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小动物。
  (5)保护自己,预防性侵
  活动:观看青少年屡次被性侵的热点新闻,小组讨论完成以下三个问题:①什么是性侵犯?②区分哪些行为属于性侵行为?③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性侵犯可以分为非身体接触的性侵犯和身体接触的性侵犯,在此基础之上正确区分性侵犯的各种行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学生能够勇敢地向不法行为说“不”,如果有坏人侵犯时要及时制止并告知长辈或者教师,也不要与异性有过于亲密的身体接触。
  3.课后——活动延伸,提炼升华感情
  感恩作业:每位学生选取一种方式(手抄报,一封信或者一件家务)表达对父母浓浓的爱意;生命作业:每位学生给三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交由生物教师保存,三年后归还。
  设计意图: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与之相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十分明显,这些变化使得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感恩作业有利于缓和亲子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心存感激,用同样的爱意和热情去回报周围的人。生命作业将引导学生通过书信好好认识自己,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对自己负责任的初中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并未直入正题,而是利用孵鸡蛋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授内容,并且通过课前守护鸡蛋的体验活动,避免学生的尴尬,引导学生从正面思考问题,用心感受生命的伟大之处。本次课程感触最深的是来自一位妈妈的反馈,她家孩子自从上了初中,不爱表达,但是学完本节课后孩子选择了用手机短信表达爱意,他给妈妈发了一条长长的感谢信,诉说自己青春期的一些难言之隐和对妈妈的愧疚,这位妈妈感动地大哭,感叹自己贴心的孩子又回来了。既然这位妈妈和学生可以走出沟通的第一步,也就说明性健康教育的种子在悄悄发芽。所以,性健康教育知识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每位生物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坚持下去。
  当然,每个学生青春期到来的时间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接触的伙伴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需要联合家长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特别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少中学生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会产生想了解甚至是模仿的想法,这无疑给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因此,仅仅通过教师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薛仕静.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神经调节”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8(8):36-38.
  [2]王克林.基于感恩教育的“人的生殖”(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20,41(4):30-31.
  [3]陈雪娇.犹抱琵琶半遮面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教学片段[J].中学生物教学,2014(12):66.
  [4]吕涛,李玲.在人的生殖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10):71-7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对高中化学教学产生的较大的积极影响。通过多年来应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的实践,发现合理使用“微课”教学对教学效果有较大的提升作用,特别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升学生的分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等方面均有比较积极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化学;微课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任务重,反应原理、物质结构、
期刊
【摘要】作业展示是小学美术中学生学习成果展现的窗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展示过程为师生提供相互沟通和反馈的平台,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和作品展示能力。本文着眼于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合作展示,从现状分析和教学策略两方面探究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优化作业合作展示环节。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合作展示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促进下,美术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
期刊
《管子·权修》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由此可见,人才的培养是多么的不易,而培养人才的重担首当其冲是落在教师身上,所以,《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明确:“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由此可见,教师在“树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曾几何时,人们对教师给予了各种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它通过生动的画面、具体的实物、真实的情景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的容量,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因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它能在教学中闪耀出迷人的光彩。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已全面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
期刊
【摘要】俗话说得好:“有朋走四方。”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都曾给予我们关爱之情,不仅有父母、教师的关爱,更有朋友、同学的关爱。在学生时代需要友情,走向社会也是需要友谊,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第二单《友谊的天空》教学中,为了达成“友谊与成长共起航”的教学目标,笔者坚持“快乐你我他”的学习方式来营
期刊
【摘要】本文对学困生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归类分析,结合案例进行了说明,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滴灌;对策  滴灌是使水流通过设置的管道系统缓缓滴到植物体根部土壤中的一种局部灌溉方法。相对与大水漫灌而言,具有精准施肥、耗水量少、土壤不易板结等优点。  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成绩有所下降,经过一段高中生活后,成绩仍无大的起色。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新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在日常新课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才有助于学生探索、理解新知呢?本文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五课时《圆柱的体积》教学为例,阐述笔者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新知;旧知;概念延伸;方法类推;升维类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
期刊
【摘要】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事实上,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苦口的良药”和“逆耳的忠言”。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忠言”呢?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读懂学生的心;尊严;倾听心声;赏识眼光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事实上,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苦口的良药”和“逆耳的忠言”。对于这个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体会尤为深刻。
期刊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高效性。为进一步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活动情境创设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情境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品德教育。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活动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对小学生水墨画成绩进行评定的意义,不仅在于检查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于调动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达到长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水墨画;高效;评价形式;发展  一开始学习水墨画时,小学生一般都很积极,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经常出现学生不带工具、不完成作业的现象。这是由于小学生学习水墨画的新鲜感过去了。在学生眼里,美术课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