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县民宗局联系村民族团结进步结硕果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昌背村位于龙胜县西北部,距龙胜县城75公里,距平等镇政府所在地26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5人,有汉、瑶、苗、侗等民族。属龙胜县乡级农业核心示范区,主要产业有茶叶、菊花、野葡萄、罗汉果、辣椒等。全村有茶园2000多亩,茶叶加工厂2家;菊花种植面积50多亩,加工厂1家;野葡萄种植面积60亩,葡萄酒加工厂1家。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2016年以来,昌背村在龙胜县民宗局的大力援助和指导下,经过全村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呈现出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2019年获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目前,昌背村正申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

落实民族平等政策


  落实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没有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民族团结进步无从谈起。多年来,县民宗局和昌背村“两委”积极广泛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坚决认真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龙胜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在村两委干部的配备、党员发展、村民代表分配等方面充分考虑民族成分比例,兼顾各个民族;在落实经济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方面各民族一视同仁,并优先考虑人口较少民族和偏远地区的经济和民生改善。目前,10名村“两委”干部中有侗族7人,瑶族2人,汉族1人;34名党员队伍中有侗族20人,瑶族8人,苗族1人,汉族5人;30名村民代表中有侗族16人,瑶族9人,苗族1人,汉族4人。各民族平等享受党的各种政策,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关系十分融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昌背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 户,涉及侗、瑶、苗、汉等多个民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总要求,昌背村坚决响应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和总体部署,在镇党委政府和县民宗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八有一超”的目标,结合实际,采取“一户一策”和“一帮一联”等办法,扎实推进帮扶工作。每年召开全村贫困户座谈会2次以上,帮扶联系人深入联系户开展帮扶工作8次以上,驻村指导员每个月驻村20天以上。至2020年底,全村1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通过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下,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贫困户的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进了全村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有力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需要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昌背村地处偏远高山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当地群众长期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各族群众对改善生活的要求日趋强烈。为此,村“两委”就昌背村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依托当地气候、土壤、水等优势条件,2003年从三江引进茶叶项目,经过1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县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茶园规模已经达到2000多亩,人均达3亩茶园,建有茶叶加工厂2家,年加工销售干茶达30吨以上,茶叶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2016年5户农户引进野葡萄种植60亩建成昌贝山家庭农场,2018年产量达3万多斤,当年收入达10万元,目前建成野葡萄酒加工厂1家,葡萄产业年安排季节临时工20人;2018年通过县民宗局的鼓励和引导,昌背村两名返乡创业青年回家乡创建广西侗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当年发展种植引进的井冈皇菊50亩,并致力于昌背农旅结合乡村旅游开发,目前已建成“鼓楼春”生态农庄1处,体验基地3处。昌背村计划在巩固茶叶、菊花、野葡萄等产业的基础上,立足昌背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红军长征留下来的红色文化,着力打造“昌背生态庄园”,以村企合作为依托,以瓢平标准二级公路改造为契机,以大侗乡民俗文化和拜王滩瀑布风景区为支撑,策划在昌背村开发茶园观光、葡萄园采摘体验、菊园摄影、重走长征路、田园农耕文化体验、民俗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

积极完善基础设施


  长期以来,昌背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十二五”之初水、电、路、广播电视、网络都还没有实现全村覆盖,特别是通向县道的16公里村主干道还是凹凸不平的泥巴路。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昌背村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在县民宗局的指导下,昌背村响应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大会战”的号召,以“我要发展”的饱满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战斗”精神,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和全力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十二五”期末至今,通村道路实现了水泥硬化,全村9个村民小组实现了组组通标准化水泥硬化道路,所有的自然屯全部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茶园核心区辐射500亩的茶园灌溉工程,广播电视及通信网络信号实现了全覆盖。建成文化楼2座,风雨桥1座,产业路3条2公里,停车场4处,红军广场1个,红军鼓楼1座,长征纪念碑和红军烈士纪念墓碑各1座,茶园观光步道1000多米,茶园观光廊亭3个,太阳能路灯安装121盏,垃圾焚烧(处理)池2个,金背鲤鱼养殖场10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增强,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干事创业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热情。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昌背村推进全村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形式,也是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在县民宗局的支持下,昌背村结合实际从文化设施、队伍组建、举办活动等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先后建成了用于开展文艺活动的文化综合楼2座和红色文化广场1个,每年逢年过节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二是组建了村业余文艺队和侗族琵琶歌队,不定期邀请专业老师到村里开展艺术培训,使这两支队伍成为村里各种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2020年12月,昌背琵琶歌队参加龙胜“侗年节”暨桂湘黔三省(区)侗族琵琶歌大赛获得第三名。三是从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了4届“昌背村春茶文化节”,推进“文化引领、经济唱戏”发展新模式。四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侗、瑶、苗等民族的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习俗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自信得到增强。五是吸引和邀请各地团队到昌背村開展文化交流活动。近几年来,昌背村的茶园风光、红色文化、民族习俗等优势资源,吸引了不少旅游团队、红色教育团队和文化活动团队前来开展活动,远的有来自湖南通道的文艺团体,规模大的旅游团队达70多人。丰富的文化活动增进了昌背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昌背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为开创昌背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经济层次多样化,人力资源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优势资源。在财务管理领域中,企业多倾心于应用型、创新型、决策型和综合型人才。为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可以将培养目标体现为培养具有以上专业素质的高级人才。而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其在实践课相关领域改革的成效,也决定着其能否发挥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社会功能。文章在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实践课教育改革的几个方法,旨在为
期刊
最初听朋友讲起张家塘苗寨时,我还在千里之外的深圳务工。之所以我们会谈起张家塘来,是因为她上传在朋友圈中的照片引起了我的好奇。朋友向来爱花,九张图片中有六张拍的是正逢花期的非洲菊,另外三张是清澈见底的河水,错落有致的木楼,以及木楼背后连绵起伏的青山。朋友没有显示定位,只用了四个字进行说明——“花韵苗寨”。我便问她:“这是什么地方?”  朋友当时卖了个关子,说那里有青山、瀑布、幽径、木楼,还有田园风光
期刊
亮开金嗓赞美党,山歌出口甜比糖;  我们过上好日子,党的恩情永不忘。  中国革命胜利前,“三座大山”压在肩;  嘉兴南湖灯光亮,跟党走出光明天。  一九四九那年秋,红旗飘飘扬九州;  大江南北齐欢唱,人民翻身得自由。  五零六零解放初,吃饭不见一點肉;  红薯芋头拌野菜,几颗黄豆拌稀粥。  七零八零也是苦,等到过节才有肉;  能吃饱饭不挨饿,日子过得蛮舒服。  八十年代春雷响,包产到户歌声扬;  
期刊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这里苍山如海,气势磅礴,河溪纵横,地貌万千,素有“万山环峙,五水分流”之说。当你踏上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那如诗如画的景色,如一帧帧精致的唯美照片,无须粉黛便轻轻地抓住你的眼球,攥住你的心窝,让你陶醉,流连忘返。  作为中南地区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县,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80%,壮、汉、瑶、苗、侗等民族亲如手足,他们同住一座山,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在这个大家庭里和谐共处
期刊
民间舞蹈闹春牛是侗族人民从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提炼出来的一种集祈福与娱乐为一体的习俗,这项习俗从清朝乾隆年间流传至今。  据侗寨80多岁的老人说,从前,有一些贫穷的长工,他们长年累月地为地主干农活,到头来却难以养家糊口,于是,几位长工想出了一种抗争地主剥削的方式:立春这天,他们用粪箕糊上纸,画上牛的鼻子、眼睛,用镰刀篓当牛角,把一床自织的侗毯盖在舞春牛人的身上,打铜锣过街舞了起来,召来众
期刊
草龙草狮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龙胜镇上孟村、伟江乡洋湾村、江底乡建新村、乐江镇各村、三门镇花桥村等地。龙胜各族人民自汉代以来就有舞龙、舞狮的习俗。因禾苗受蝗虫危害,泛滥成灾,野猪成群肆意糟蹋庄稼,人们认为草龙是神灵的化身,能镇邪降妖、消除蝗灾;草狮是兽中之王,能驱赶野猪。起初是用竹子搭架、缝上土布,再用泥巴、黏土制成糨糊贴在架子上制成龙、狮。后来,到清朝道光年间,人们就用禾
期刊
2014年,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龙胜瑶族服饰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文化底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龙胜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东汉初年,瑶族先民就活动在古称桑江的这块偏僻土地上。勤劳智慧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特色浓郁的传统文化。龙胜瑶族的服饰特征在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写有:桑江寨瑶人,妇人椎髻临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政策性于一体的管理类课程,案例分析法具备较强的互动性、实用性和自主性正好适应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需求。本文探讨了案例分析法的内涵、特点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以期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更好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一、案例分析法的内涵及特点  案例分析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和使用,是
期刊
龙胜的侗族主要分布在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平等镇、乐江镇和瓢里镇境内,共36个行政村,那里与广西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和湖南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接壤,人口3.6万人,是全县人口最多的民族。侗族群众居住在上述三镇洞河一带,面向河流和田垌,背靠山林和梯田,充满着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情画意。  龙胜侗族有着特有的祖母神崇拜,古老原始,源远流长。在其崇拜的各种神灵中,祖母神“萨玛”是至高无上的。在侗族古歌和神话传说的传颂
期刊
摘 要 企业女性经理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其所经营的企业发展计划和个人生涯发展计划相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探讨女性经理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促使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人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及管理活动相结合,从而达到企业的发展需求与女性经理人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氛围,进而促进女性经理人与企业一起成长。本文引用了2009年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的一项调查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