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作品中的舞蹈技巧应用探讨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30633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技巧在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舞蹈表演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舞蹈表演艺术家追求的目标。中国舞作品中舞蹈技巧的运用能够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本文首先对中国舞的舞蹈技巧特点进行简单介绍,接下来重点对中国舞作品中的舞蹈技巧应用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国舞 作品 舞蹈技巧 应用
  一、中国舞的舞蹈技巧特点
  中国舞作品当中包含了大量的舞蹈技巧,为舞蹈表演增添了色彩。舞蹈技巧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高难度性。中国舞本身是具有表演难度的,而且没有难度是很难构成舞蹈技巧的。在中国舞原有舞蹈动作之上加入具有一定难度和技术性的舞蹈动作就形成了具有表现力的舞蹈技巧。舞蹈技巧不是简单地将肢体动作和身体形态进行组合,而是要利用夸张的动作以及最大化地发挥人体肢体机能来激发学生对中国舞的欣赏热情。第二,情感性。任何一种艺术作品都是用来表现情感的,因此中国舞作品中的舞蹈技巧也具有情感性的特征,从而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在表达不同的情感过程中会使用不同的舞蹈技巧,通过舞蹈技巧的变化展现情感的不同。例如,在《红绸舞》中,为了表达快乐的情感,可以采用绸花技巧展示流动造型;而在《新婚别》当中,为了表现新娘的悲痛,运用了急速旋转、探海翻身等舞蹈技巧。第三,性格化。中国舞作品首要任务是通过舞蹈技巧的运用提高人物塑造的能力。因此,舞蹈技巧具有性格化特征,需要根据不同的舞蹈作品以及人物刻画的需求,选用相应的技巧,体现人的性格。例如,在《木兰归》中,为了体现人物古典、优雅、柔美等性格特征,采用了串翻身、旁腿点地转等技巧。
  二、中国舞的舞蹈技巧应用方法
  (一)合理处理舞蹈技巧
  中国舞作品当中对舞蹈技巧进行处理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确保中国舞作品富有视觉冲击力;二是有效提升中国舞作品的观赏价值。为了更好地呈现中国舞作品,舞者必须要对舞蹈技巧进行合理化的处理,首先必须明确相应舞蹈技巧的根据以及对应舞蹈动作的出发点,从而全面了解中国舞作品所要表达出来的内容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国舞作品最终要呈现给观众的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舞蹈,而是透过欣赏舞蹈看到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编排中国舞舞蹈技巧的过程中,要将剧情发展以及人物的角色变化纳入到重点考虑范围,从而将技巧合理地分布在作品当中。另外,为了使舞蹈技巧与中国舞作品剧情的发展相协调,舞者还可以在原有技巧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再处理。
  (二)合理安排技巧位置
  中国舞是一种动态型的造型艺术,也有着剧情发展的过程,因此每一部中国舞作品都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开头、经过、高潮以及结局。为了确保中国舞作品当中武打技巧的合理使用,必须要合理安排技巧的使用位置,根据不同表现阶段对技巧的需求,相应地进行技巧的变化,从而确保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例如,在中国舞作品的高潮阶段,舞者可以加入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表达作品的内涵,强化舞台表现力,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舞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巧以及人文素养,在技巧安排方面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加入的舞蹈技巧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和内心,提高中国舞作品的表现力。
  (三)合理把控技巧比例
  舞蹈技巧是构成中国舞作品的其中一部分,但是不能错误地认为舞蹈技巧是中国舞作品的主体,否则将极大地影响作品的表现力,影响作品情感的表达。因此舞者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在舞蹈作品编排的过程中合理控制技巧的使用比例,同时也不要过多地加入高难度技巧,否则只能够呈现舞蹈的形式,而无法体现其内涵。吴泽轩意识到,舞蹈表演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追求高难度技巧,而是要利用技巧塑造人物,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特点、精神、情绪等。因此在技巧使用过程中,不能将中国舞作品表演变成单纯的技术动作表现,而是要注重舞蹈的完整性,将技术动作和情感表现统一起来,根据不同作品的实际需要控制技巧的使用比例。
  三、结语
  在中国舞作品当中加入舞蹈技巧的目的在于提升表现效果,有效烘托舞台的整体气氛,提升人物形象和性格表现的生动性。随着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中国舞的创作以及表演对舞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强化舞蹈技巧在中国舞作品中的应用并且不断创新技巧使用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中国舞作品艺术表现力,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孙殿玲.中国舞艺术技巧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2] 赵丽敏.浅谈舞蹈作品中舞蹈技巧的恰当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35).
  (作者简介:李媚,女,沈阳歌舞团,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舞蹈)
其他文献
摘要:19世纪后期音乐发展的状况直接导致了20世纪新音乐特点的出现。本文从社会环境角度出发,综述了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的整体音乐发展特点,并详细介绍了两个时期歌剧的发展特点,希望对研究学习20世纪音乐的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20世纪 音乐 歌剧  19世纪,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占据了统治地位。在浪漫主义后期,音乐语言与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进步,音响更加丰富,素材更加复杂,不和谐因素逐
摘要:固始花挑舞,是江淮流域典型的汉族民间舞蹈形式,具有显著的表演特色及市井文化特征。然而在其传承保护过程中却突出了表演形式而忽略了相应的文化内涵,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花挑舞 传承 保护  固始花挑舞,又叫花挑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江淮流域,是豫南地区汉族民间舞蹈的精品,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新时期人们在
摘要:同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相比,定格动画的表现更具亲切感和温暖感,正是基于此,定格动画教学在动画相关专业教学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对定格动画在表现方面的材料分析、材料内涵与表现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材料运用的建议,希望可以对定格动画教学材料运用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思考作用。  关键词:定格动画 肌理形态 材料 造型形式  一、材料的内涵  在动画艺术作品中,材料的不同,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策略,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调整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提升授课教师素养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园校合作等对策,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美术技能 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
摘要:色彩语言的意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的“抱一”,在工笔人物画的设色中,意象蕴含于构图、造型、情感、装饰审美之中,传递情与意。赋予工笔人物画葆有意象的审美体验,关键在于坚守随类赋彩、以色寓意、情景交融、气韵生动、雅俗共赏等审美原则。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 色彩语言 意象 形式 审美原则  一、工笔人物画色彩语言之意象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核心便强调“意象”一词,其蕴含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往